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北師大八年級上冊《敕勒歌》優秀教案大綱

北師大八年級上冊《敕勒歌》優秀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1W 次

教學目標:

北師大八年級上冊《敕勒歌》優秀教案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瞭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粗獷古樸的意境,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麗。

3、感受中華經典詩詞的魅力,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與傳承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

 教學難點:

瞭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豐富認知

1、師:這節課,老師將帶着同學們一道去領略大草原的美麗風光,請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藍得如此純淨;地上的牧草,長得如此豐茂!

PPT2: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會讓人心醉神迷!

PPT3:看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們的線條是那麼柔美!

PPT4:看這些在草原上縱馬飛奔的牧民們,他們的生活是多麼快樂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這些草原風光圖,請你説説草原給你留下的印象好嗎?指名説。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去過草原,並且對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動的描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是怎麼説的——(出示PPT6,師配樂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嗎?為了表現草原的美。老舍先生這段話共用了200多個漢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僅僅用了27個漢字、短短的一首詩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現出來了。你們知道是哪首詩歌嗎?

6、指名説、背。

師:對!正是我們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書)——《敕勒歌》(課前用黑紙覆蓋)

  二、練習朗讀,讀出韻味

1、(出示PPT7)聽師範讀《敕勒歌》(配樂)

2、學生跟師練習朗讀《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頓,讀出詩歌的味道。

3、四人小組內合作讀古詩。

合作要求:

①按組號順序依次讀古詩,別人讀時要認真聽。

②讀完後選出讀得好的同學作為本組代表參加朗讀展示。

4、請各組代表上台誦讀古詩,強調只請前五名,要求各組代表爭取機會,踴躍上台。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境

1、師:大家的詩歌讀得真好,可我想問一句:讀懂了嗎?“敕勒”是什麼意思?“敕勒”是我國古代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它後來與另一個少數民族鮮卑族融合到了一起。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鮮卑語在牧民中間傳唱,後來才被翻譯成漢語並廣為流傳。這樣一首隻有27個漢字的詩歌為什麼流傳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強盛的生命力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讓我們先來看看詩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請一名男生讀——

3、師:(出示PPT9)在詞典上,“川”字有三種解釋,請你判斷一下,“敕勒川”的“川”應當選擇第幾種解釋?(請用手勢回答)

4、是的,“川”在此處指遼闊無邊的草原,那麼“陰山”指什麼,你想起了哪句詩歌?詩句“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陰山”與此處的“陰山”指的是同一座山。這座山在今天內蒙古的中部,自西向東綿延數百里。讀着這句詩,你腦海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指名説。

5、一句“敕勒川,陰山下”,不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點,而且描繪出了一望無際的草原,連綿起伏的羣山,給人以無限遼闊(板書:連闊)、無比雄偉(板書:“雄偉)的印象。請你讀,讀出這種遼闊雄偉的氣勢來——(指名讀)

6、很好,讓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2句,請一名女生來讀——

7、要讀懂這句詩,先要了解“穹廬”是什麼,看(出示PPT10),“穹廬”就是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氈帳,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蒙古包。請你想想看,“天似穹廬”,是説天空像什麼?到底像不像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來想象一下。

師描述:現在,你來到了遼闊無邊的草原中央,抬頭往上看,湛藍的天空是那麼高,那麼遠;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遠些,遠處的草原與天空彷彿連在了一起;然後,你向左看、向右看,轉過身向後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線全都看不清了。這時,你感覺天空真像——(一頂巨大的蒙古包)把整個草原給——(罩住了、蓋住了)。

8、請睜開眼睛——“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景象你看見了嗎?可你知道為什麼在敕勒族人的眼裏,他們覺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們的家呢,這説明天空、草原在他們的眼裏就是他們的——(家)

9、家在我們的心中,永遠是我們最感温馨和親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廬”這個比喻,既寫出了草原的空曠與遼闊,也表達出敕勒族人對於草原的喜愛之情。請大家跟我一起,讀出這種喜愛來。跟師讀——(男生讀、女生讀)

10、讓我們懷着這種喜愛之情,看看詩歌的最後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愛的是什麼。

11、(出示PPT11)齊讀,——風吹草低,現出了什麼?(牛羊),現出的僅僅是牛羊嗎?只是牛羊嗎?

“天蒼蒼”,”蒼”是什麼顏色?(湛藍的顏色);“野茫茫”,“茫茫”是什麼意思?“茫茫”是説,草原和天空的界線看不清楚。我們看,天空,一片湛藍;草原,一碧千里,但僅僅藍、綠兩色,是不是有些單調呢?(板書:單調)然而,風吹過,草低伏下去,現出了成羣的牛羊。黃的牛,白的羊,這兒一羣,那兒一羣,有牛羊的地方,就會有什麼人?是啊,還有穿着各色服裝的牧民。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豐富的色彩(板書:→豐富)。請你再想想,除了現出草原豐富的色彩,還現出了什麼?

12、草原裏,只看到茫茫一片綠色時,畫面是靜止(板書:靜止)的,而這風一吹,草一低,(手勢演示)現出了悠閒地吃着草的牛羊,騎着馬緩緩移動的牧民,草原,頓時充滿生機與活力。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的靈動(板書:→靈動)。色彩的`豐富,畫面的靈動,使敕勒川變得更加美麗(板書:美麗)。

13、為什麼只有當風吹過,草低伏,才能現出成羣的牛羊呢?這説明草長得怎樣?牧草長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長得十分的——(肥壯),牛羊長得如此肥壯,就現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的富饒。(板書:富饒)

14、小結:學到這裏,相信草原的遼闊雄偉、富饒美麗,已經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為什麼把他們生活的草原寫得這麼美?他們讚美草原是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呢?(板書:熱愛家鄉)

過渡:(指板書)正因為這首詩歌不僅寫出了草原的遼闊雄偉、美麗富饒,而且表達了敕勒族人民熱愛家鄉的感情。整首詩中畫面有靜有動,色彩富於變化,僅用27個字,傳達瞭如此豐富的內容,這正是這首詩流傳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強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還沒有哪一首描寫草原的詩歌,能夠超過它。無論哪個人,也包括我們,只要有機會來到草原,心中湧起的一定是這首詩,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這首詩。讓我們一起,再來美美地讀讀這首詩吧!(出示PPT12,生齊讀——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聽着你們清脆、明亮、甜美的讀書聲,我終於明白:這麼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夠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是因為有一代代的少年兒童,一直都在學習它。我們可以想象,這首詩歌誕生後——

300多年過去了,少年時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們一起,用清脆的聲音讀着——(生齊讀——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過去了,少年時代的司馬光,和宋朝的孩子們一起,用明亮的聲音讀着——(生齊讀——敕勒川……)

時間如流水,轉眼又過去了600多年,少年時代的納蘭性德,與清朝的孩子們一起,用甜美的聲音讀着——(生齊讀——敕勒川……)

2、像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就叫作——經典(板書:經典),像《敕勒歌》、《烏衣巷》、《望天門山》、《長相思》這樣一篇篇經典詩詞,像《論語》、《大學》、《中庸》、《紅樓夢》、《西遊記》這樣一部部經典著作,就構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板書:文化)。作為一箇中華民族的少年兒童,作為新生的一代,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所以——

今天,我們要讀——(生齊讀——敕勒川……)

將來,我們的子子孫孫仍要讀——(生齊讀——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這種清脆的讀書聲永不停息,中華民族文化的薪火就會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孩子們,傳承文化,我們任重而道遠!

下課!

 板書設計:

敕勒歌

經典遼闊雄偉單調→豐富

熱愛家鄉

文化富饒美麗靜止→靈動

 教學反思:

結課時,看到學生臉上那一縷莊嚴肅穆的神情,我知道,這堂課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這堂課充分考慮了我班學生的學情。課中某些教學環節,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礎,否則就很難上出好的效果來。我班學生已有了兩年誦讀經典文化的積累,《論語》、《大學》、《中庸》、《三字經》等經典著作,納蘭性德、司馬光、李白,《烏衣巷》、《長相思》、《望天門山》等名家名篇,孩子們都已不再陌生。所以,課堂才有了濃濃的文化氣息。

其次,這堂課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充分地挖掘與合理利用。課中,我適時引進了老舍先生描寫草原的相關段落,讓學生在感受草原美景的基礎上,認識到要用非常少的文字描繪出草原的美麗更不容易,為後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還有相關人物、典籍及詩歌背景資料的適時呈現,有利於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詩意,圖片的展示、音樂的渲染,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學生體會詩境起到了好的促進作用。

再次,各個教學環節嚴謹、紮實、有效。導入部分意在感受草原的美麗,獲得一些感性的認識,結課環節意在激發學生傳承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兩個教學環節細針密線,紮實高效。另兩個環節一“讀”一“悟”,“悟”為教學重點,以提出問題開始,以問題解決結束,前後照應,渾然一體。

本堂課安排的合作學習內容是每個同學在小組內讀一遍《敕勒歌》,同步安排了五位教師對小組活動情況予以記錄。經過觀察發現,很多組組長很負責任,安排好讀的順序後,各自讀詩,然後組長(如:鄭慧林)進行正音,可惜的是給的時間不夠,組長正音後沒來得及讓出錯的同學再讀就叫“停”了。之後的展示環節每個組都有代表主動上台,兩人一組進行展示,我給其中表現好的畫上紅旗。本次合作學習的要求是明確的,合作過程有序,但是評價環節薄弱,基本由老師包辦。合作檢查後正音的力度也弱了一點,發現有好幾個同學將“低”讀成了“地”,此處應該還要多叫學生讀、聽,而不應急着進行下面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