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朴子內篇》卷六 微旨 抱朴子曰:"餘聞歸同契合者,則不言而信著;途殊別務者,雖忠告而見疑。夫尋常咫尺之近理,人間取捨之細事,沈浮過於金羽,皁白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猶多不辨焉,豈況說之以世道之外,示之以至微之旨,大而笑之,其來久矣,豈獨今哉?夫明之所......

  • 莊子集解》內篇第一逍遙遊大綱 言逍遙乎物外,任天而遊無窮也。北冥有魚,釋文字一作溟,北海也。其名為鯤。釋魚:鯤,魚子。方以智雲:鯤本小魚、莊子用為大魚之名。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

  • 《老子校釋》第十六章大綱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說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

  • 《文子》自然大綱 老子〔文子〕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去恩慧,舍聖智,外賢能,廢仁義,滅事故,棄佞辯,禁奸偽,則賢不肖者齊於道矣。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虛靜之道,天長地久,神微周盈,於物無宰。十二月執行,周而復始,金木水火土,其......

  • 《抱朴子內篇》卷十五 雜應 或曰:"敢問斷穀人可以長生乎?凡有幾法,何者最善與?"抱朴子答曰:"斷穀人止可息餚糧之費,不能獨令人長生也。問諸曾斷穀積久者雲,差少病痛,勝於食穀時。其服術及餌黃精,又禹餘糧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氣力,堪負擔遠行,身輕不極。其......

  • 《莊子》莊子?雜篇?列禦寇第三十二 列禦寇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曰:惡乎驚?曰:吾嘗食於十漿而五漿先饋。伯昏瞀人曰:若是則汝何為驚已?曰:夫內誠不解,形諜成光,以外鎮人心,使人輕乎貴老,而齎其所患。夫漿人特為食羹之貨,無多餘......

  • 《莊子》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大綱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

  • 《列子集釋》附錄二重要序論匯錄 一、劉向列子新書目錄劉向列子新書目錄小字夾注者為唐殷敬順釋文以及宋陳景元之釋文補遺,而任大椿之釋文考異則略而未錄。姓列,名禦寇,或名圄寇。先莊子,故莊子稱之。天寶初,奉旨冊為沖虛真人,其書改題曰沖虛真經,名冠八篇之......

  •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山木大綱 蘇輿雲:此亦莊徒所記,旨同於人間世,處濁世、避患害之術也。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釋文:夫子,謂莊子。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

  • 《莊子》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

  • 《莊子》莊子?外篇?山木第十九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

  • 《抱朴子內篇》校刊抱朴子內篇序 道家宗旨,清淨沖虛而已。其弊或流為權謀,或流為放誕,無所謂金丹仙藥、黃白玄素、吐納導引、禁咒符籙之術也。秦漢方士,絕不附會老子。即依託黃帝,亦非道家之說。漢書藝文志以黃帝諸篇,分屬道家神仙,蓋本七略。七略又本於別錄......

  • 《莊子》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 《抱朴子內篇》卷十 明本大綱 或問儒道之先後。抱朴子答曰:"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先以為陰陽之術,眾於忌諱,使人拘畏;而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墨者儉而難遵,不可遍循;法者嚴而少恩,傷破仁義。唯道家之教,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包儒墨之善,總名法之......

  • 《莊子》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大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囗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

  • 《文子》下德大綱 老子〔文子〕曰: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肥肌膚,充腹腸,養生之末也。治國,太上養化,其次正法。民交讓爭處卑,財利爭受少,事力爭就勞,日化上而遷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賞而勸善,畏刑而不敢為非,法......

  • 《文子》下德 老子〔文子〕曰: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肥肌膚,充腹腸,養生之末也。治國,太上養化,其次正法。民交讓爭處卑,財利爭受少,事力爭就勞,日化上而遷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賞而勸善,畏刑而不敢為非,法......

  • 《列子集釋》卷第八 說符篇 〔注〕夫事故無方,倚伏相推,言而驗之者,攝乎變通之會。〔解〕本篇去末明本,約形辯神。立事以顯真,因名以求實;然後知徇情之失道,從欲以喪真。故知道者不失其自時,任能者不必遠害。秦恩復曰:解中自字疑衍。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 《莊子集解》內篇第四人間世 人間世,謂當世也。事暴君,處汙世,出與人接,無爭其名,而晦其德,此善全之道。末引接輿歌雲:來世不可待也,往世不可追也。此漆園所以寄慨,而以人間世名其篇也。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衛。曰:奚為焉?曰:回聞衛君,釋文:司馬雲:&l......

  • 《抱朴子內篇》葛洪撰述書目表 抱朴子內篇二十卷抱朴子內篇序。抱朴子外篇自敘。隋志作二十一卷。今存。抱朴子外篇五十卷自敘。隋志作三十卷,並雲樑有五十一卷。今存。碑頌詩賦百卷自敘。晉書本傳頌作誄。仙苑編珠引陳馬樞道學傳同。軍書檄移章表箋......

  • 《老子校釋》第十五章大綱 古之善為士者,俞樾曰:河上公注曰:謂得道之君也。則善為士者,當作善為上者,故以得道之君釋之。上與士形似而誤耳。謙之案:俞說非也。依河上公注,善為士者,當作善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證。畢沅曰:‘道',河上公、王弼......

  • 《莊子集解》內篇第七應帝王 郭雲:無心而任乎自化者,應為帝王也。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見齊物論。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釋文:屍子云:‘蒲衣八歲,舜讓以天下。'崔雲:‘即被衣,王倪之師也。'淮南子曰:‘齧缺問道於被......

  •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

  • 道家思想無為而治大綱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的意義是什麼?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篇一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治”......

  • 《文子》微明 老子〔文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知之淺,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內;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為不知,不知之為知乎!夫道不可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