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思想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的意義是什麼?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篇一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治”......

  • 《抱朴子內篇》卷九 道意大綱 抱朴子曰:"道者涵乾括坤,其本無名。論其無,則影響猶為有焉;論其有,則萬物尚為無焉。隸首不能計其多少,離朱不能察其仿彿,吳札晉野竭聰,不能尋其音聲乎窈冥之內,〈犭周〉豨〈犭步〉豬疾走,不能跡其兆朕乎宇宙之外。以言乎邇,則周......

  • 《莊子集解》內篇第七應帝王大綱 郭雲:無心而任乎自化者,應為帝王也。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見齊物論。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釋文:屍子云:‘蒲衣八歲,舜讓以天下。'崔雲:‘即被衣,王倪之師也。'淮南子曰:‘齧缺問道於被......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五刻意 刻意尚行,其意峻刻,其行高尚。離世異俗,高論怨誹,李雲:非世無道,怨己不遇。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宣雲:非,猶輕。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司馬雲:枯槁,若鮑焦、介推;赴淵,若申徒狄。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自修其身。......

  • 《莊子》莊子?雜篇?徐無鬼第二十二 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故乃肯見於寡人。徐無鬼曰: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君將黜耆欲,牽好惡,則耳目病矣。我將勞君,君有何勞於我!武侯超然不對。少焉,徐無......

  • 《文子》守法大綱 子〕曰:上聖法天,其次尚賢,其下任臣。任臣者,危亡之道也;尚賢者,痴惑之原也;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虛靜為主,虛無不受,靜無不持,知虛靜之道,乃能終始,故聖人以靜為治,以動為亂。故曰:勿撓勿纓,萬物將自清;勿驚勿駭,萬物將自理,是謂天......

  • 《文子》九守大綱 老子〔文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渾而為一,寂然清澄,重濁為地,精微為天,離而為四時,分而為陰陽,精氣為人,粗氣為蟲,剛柔相成,萬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骸根於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故聖人法天順地,不拘於俗,不誘於人,以天......

  • 《莊子》莊子?外篇?馬蹄第九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四天運大綱 天其運乎?郭雲:不運而自行。地其處乎?郭雲:不處而自止。日月其爭於所乎?郭雲:不爭而自代謝。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三句分承天地日月。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成雲:機,關。緘,閉也。謂有主司關閉,事不得已。......

  • 《莊子集解》雜篇第二十四徐無鬼大綱 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釋文:徐無鬼,魏隱士。司馬本作‘緡山人徐無鬼'。成雲:女姓,商名,魏宰臣。武侯,名擊。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故乃肯見於寡人。徐無鬼曰: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釋文......

  • 《文子》守弱大綱 老子〔文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國為家,以萬物為畜,懷天下之大,有萬物之多,即氣實而志驕,大者用兵侵小,小者倨傲凌下,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是以,聖人以道鎮之,執一無為,而不損沖氣,見小守柔,退而勿有,法於江海。江海不為......

  • 《列子》黃帝第二大綱 黃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五戴己,養正命,娛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皮幹>黣,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憂天下之不治,竭聰明,進智力,營百姓,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黃帝乃喟然贊曰:朕之過淫矣。養一己其患如此,治萬物其患如此。於是......

  • 《列子集釋》卷第四 仲尼篇大綱 〔注〕智者不知而自知者也。忘智故無所知,用智則無所能。知體神而獨運,忘情而任理,則寂然玄照者也。〔解〕此篇言證無為之道者,方可無所不為。世人但見聖人之跡,而不知所證之本也。學者徒知絕情之始,而不知皆濟之用。皆失其......

  •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

  • 《老子帛書》帛書乙本復原大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上德?為而?以為也上仁為之而?以為也上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

  • 《抱朴子內篇》卷四 金丹大綱 抱朴子曰:餘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往者上國喪亂,莫不奔播四出。餘周旋徐豫荊襄江廣數州之間,閱見流移俗道士數百......

  • 《老子校釋》第七章大綱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嚴可均曰:長久者,河上、王弼長下有且字。謙之案:傅、範本同。遂州碑作天地長久。又天長地久,蓋古有此語,此引而釋之耳。故能長久。謙之案:故字碑本磨滅不明。長久,各本作長生。嚴可均曰......

  • 《莊子》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 《列子集釋》卷第七 楊朱篇大綱 〔注〕夫生者,一氣之蹔聚,一物之蹔靈。蹔聚者終散,蹔靈者歸虛。而好逸惡勞,物之常性。故當生之所樂者,厚味、美服、好色、音聲而已耳。而復不能肆性情之所安,耳目之所娛,以仁義為關鍵,用禮教為衿帶,自枯槁於當年,求餘名於後世者......

  • 《莊子》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乎?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徨。孰噓吸是?......

  • 《文子》微明大綱 老子〔文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知之淺,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內;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為不知,不知之為知乎!夫道不可聞,聞......

  • 《老子校釋》第十八章 大道癈,有人義。智惠出,有大偽。嚴可均曰:有人義,各本作仁義。智惠出,王弼作智慧,或作慧知,非。洪頤烜曰:智惠出,有大偽,烜案惠當作慧。釋文字作知慧。說文:惠,仁也,從心從□。慧,儇也,從心,彗聲。惠慧不同。論語衛靈公好行小慧,釋文魯......

  • 《抱朴子內篇》卷八 釋滯大綱 或問曰:"人道多端,求仙至難,非有廢也,則事不兼濟。藝文之業,憂樂之務,君臣之道,胡可替乎?"抱朴子答曰:"要道不煩,所為鮮耳。但患志之不立,信之不篤,何憂於人理之廢乎?長才者兼而修之,何難之有?內寶養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治身而身長......

  •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山木大綱 蘇輿雲:此亦莊徒所記,旨同於人間世,處濁世、避患害之術也。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釋文:夫子,謂莊子。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八至樂大綱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宣雲:言至樂活身之理俱有,不知人之取捨何如耳。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善者,所遇順善。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