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六篇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六篇

高考作文 篇1

生命是一座山,只有成熟的人才能體會它的雄偉;生命是一條河,只有成熟的人才能領略它的綿綿不息;生命是一部書,只有成熟的人才能悟透其中的奧妙;生命是一顆樹,只有成熟者才能採擷生命之果。

有人說,我比老爸高出一個頭了,夠成熟了吧!有人說,我已經能夠獨立辦事情了,是成熟吧!還有人說,我開始學着關心、理解其他人了,該算成熟了吧!

其實不然。成熟並沒有標準答案。它漸漸滲透在你的血液中,貯存於你的神經細胞裏。需要你慢慢體味,細細咀嚼。

縱看歷史,成熟就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盡還復來”的自信;成熟就是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愛國情愁;成熟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感悟。再看今朝,成熟就是張瑞敏不斷創造海爾奇蹟的精神;成熟就是張健勇渡英吉利海峽的那份勇氣;成熟就是袁隆平不斷實驗,不斷實踐的毅力。然而,進入社會,成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的保護傘。當面對狡詐欺騙誘惑的時候,我們要用成熟的思想去抵擋,從而保護原本單純的思想單純的心。

因此可以看出,成熟往往是一種上進的,爲人所追求的那種境界。——但在現在的社會中,似乎也有着與成熟違背的東西。 有的人視阿諛奉承,八面玲瓏爲成熟,卻春風得意;有的人視投機倒把,投機取巧爲成熟,卻成了百萬富翁;有的人不聞正事,虛度光陰,倒也落得個快樂瀟灑……於是,我也迷茫了:成熟——福哉,禍哉? 真理終究是從歷史的年輪輾過來的。我開始清醒了。果然,那些被視爲成熟的醜惡的東西又被視爲糞土了。

咀嚼了成熟,猶如喝了一杯濃茶,滋潤了我那乾枯的心田。品讀了成熟,好比沐浴了一陣輕風,讓我心曠神怡。而人生的真諦總是會在不經意被埋沒,成熟亦是如此,那就讓我們撩開那層面紗,細細地去解讀成熟吧!

品味成熟,讓你更自信,更勇敢,更堅毅。

高考作文 篇2

由於思維角度較多,可以有多元解讀,學生可能會寫的有點亂,不同角度不同立意不同文體的文章應該都會有,但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應該是可以的,今年福建高考作文應該從哪個方面入手寫?。

福建高考作文題爲材料作文,內容大致爲: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倆兄弟從小喜歡德國民間故事,認爲民間傳說與人文歷史有關,他們就一直進行研究整理。倆兄弟整理出一本厚厚的文稿,但是當他們收集很多傳說後又找不到確切的關係而作罷,倆兄弟就把文稿放在一個地方。一個朋友後來發現了這本文稿,將文稿給了出版社。文稿出版後,多次再版,在全世界流傳開來,成爲經典名著《格林童話》。要求學生根據材料自由寫作,體裁不限,不少於800字。這是一個開放式的作文。

沒看到完整的作文題,只能從網上不很完整的文字中談談個人對如何寫作的一點看法。這個材料涉及到三個人,格林兄弟和他們的朋友。感覺這個材料題還是在提倡創新思維,可以寫作的角度很多。

審題角度

從格林兄弟的角度可以說永不言棄,是金子總會發光,人生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寫成“努力與機遇”、“努力與成功”,似乎都可以,因爲有時候成功還是需要點運氣和際遇的。

從格林兄弟本很想弄懂民間故事與歷史的關係,最終放棄了,可以寫成“欲速則不達”,“機遇青睞於有準備的人。”

從格林兄弟放下該事轉而幹別的事,他的朋友反而成就了經典。可以寫成凡事不可強求,換個角度思維等等。

從格林兄弟爲證明民間童話和歷史是否有聯繫,最後卻求證不了,只好把文稿束之高閣,他的朋友發現並且出版了他的作品,《格林童話》成爲了經典名著,可以寫成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從《格林童話》最終成爲了經典名著的角度,那首先應該是作品本身具備成爲名著的條件,就此可以寫成“偶然中的必然”、“偶然與必然”

作文擬題

去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題是“這也是一種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題目似乎也可以這樣擬:

《這也是一種成功》、《這也是一種收穫》

由於思維角度較多,可以有多元解讀,學生可能會寫的有點亂,不同角度不同立意不同文體的文章應該都會有,但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應該是可以的。改卷老師應該寬容些、耐心些,因爲評卷過程中可能還有不同的解讀。

高考作文 篇3

近幾年的作文發展態勢走向清晰地告訴人們:要切實“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大事、關注人文”。具體地說,就是要求考生能撰寫出具有“五性”的素質佳作,即“時代性、社會性、應用性、思辯性、哲理性”。

假如你是高二學生,希望自己在明年高考作文得分上有較大突破,那麼從現在起應該做好以下三件實事:

要對寫作素材進行積累

杜甫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陸游語“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他倆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觀書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真義。

筆者建議同學們可以從中外名著的閱讀、報刊雜誌的剪貼、人羣交談的收集、影視欣賞的採擷、新聞信息的聆聽、專題報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記等諸多方法中,去廣泛積累儲存,使自己在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建築、書法、篆刻、科技、財經、文體的大文化、大文學、大藝術中快速昇華,提高個人觀察社會、感悟人生、闡發理念的能力。

對音樂素材的人文積澱

欣賞音樂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在緊張學習的.空閒時間裏,細心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弗朗茲?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美妙音樂,閱讀有關他們的人物傳記及樂曲介紹,加以充實自己。

對口頭表述進行訓練

前蘇聯阿?托爾斯泰在他的《論戲劇創作劇本》中有這樣一句精彩的話:“讓你珍惜語言,讓每一個字都像利箭一樣,一直射到觀衆的心坎上!”可以理解爲:每個人要學會說話,並且要說出精彩的話。

當今社會對“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不會說或說不好”的人,應該是“學能的畸型兒、人才的偏頗者”。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抓緊不到一年的時間,在課內外、校內外、家內外、社內外主動積極、想方設法地開口說話,讓自己在問題的探究、羣體的辯論、活動的演講、課間的談說、師生的對話、雙親的交流、外人的接觸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個人口才,讓大家慢慢對你的口頭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語文課前的“演講”活動中,自己要充分把握這一表現機遇,從素材、立論、語言、感情、評說、典例、層次等方面做好切實準備,把個人的演講作爲一次口頭作文訓練的最佳途徑,作爲邏輯思維嚴格外顯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場合的說話,都能採取類似“演講”活動這樣的態度的話,這對轉化爲文字的精彩撰寫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人有云:“爲文章”要“陶冶萬物”,“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其言之意蘊是希望我們撰文要“去陳言”,務必創新。

同學們在高三語文學習階段,應更加註重動手動筆,要經常運用簡潔明快的點評、闡述、補敘、概括、解說、描繪、賞析等技巧手段,對生活中的事、人、物、景、狀、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記敘、說明、議論、描述、抒情。當然,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不論是遣字造句,還是表情達意,均該堅持求質不求量、求好不求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淺、求新不求俗的原則。比如例舉對李白《贈汪倫》七絕詩的賞析表達,應該細細品味詩情真感、文字內意,力求寫出精煉雅緻的鑑賞簡評。筆者試塗拙文如下:《贈汪倫》這首“離別詩”,有二大藝術特色:其一,將真摯情誼化無形爲有形,寓意深厚濃烈;其二,巧妙設置送別場景,並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更顯熾熱眷戀!寫好之後 高中化學,反覆默讀,反覆思索,反覆修改。只要認真切實地好好寫作,一定能讓自己在文字表達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高考作文 篇4

高考作文指導:課本素材在高考中的運用

中學課本是一座作文素材的金庫,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課本蘊涵了各種體裁的民著精華,汲取了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思想精髓。運用課本素材的關鍵,是重要學會分析、開掘和加工材料。讓我們從這裏打開思維的天窗,到達“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境界!

一、各類課本種素材的運用方法

(一)人物類素材的運用

作文中第一需要的是素材。人物素材在課文中佔的比重很大,尤其像李白、蘇軾這樣一些人生經歷豐富而奇特的文化名人,簡直是任何一個高考作文題都可以以其爲例的。從巫山的神女,到楚國的屈原;從垂釣中的姜子牙,到幽州臺上的陳子昂;從草堂中的杜甫,到江雪中的柳宗元,……只要我們想用,都可以把它們用到高考寫作中去。高明的考生在運用人物素材時有的是概述,有的是詳寫;有的是單一人物的運用,有的是多個人物的綜合;有的拿來作爲論據,支撐觀點;有的則是解讀人物、再現情景等。

引用課本中的人物素材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要熟悉歷史人物,對所引用的人物生平、時代背景、性格特徵、思想情感等要有透徹的瞭解。

2.要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所引用的人物相關的契合點和關聯點。我們的作文是爲了反映現實生活,這就要求引用的人物能夠與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暗合。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有關的活用技巧。

1.取其一點法

人物素材有着豐富的內涵,運用角度多維,適用於多個文題,但在具體運用時,往往只取一點,不及其餘。要大膽取捨,不能什麼都寫,要根據需要對人物素材進行裁剪,選取主幹,去其枝葉。此外,對所選內容要深入挖掘,定向敘述。

比如,孔子這樣一個世界歷史名人,他的思想言論、觀點、人格以及他的生活經歷,是各類寫作中引用範圍最爲廣泛的素材之一。他這方面的素材適用於“思想、教育、愛民、追求、理想、樂觀、境界、偉大、精神、挫折、厄運、品德”等相關的文題,材料和命題作文。但在具體運用時,我們只能選取某一方面的材料。比如,闡述與“教育”有關的文題,可以選取他“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方面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闡述“追求”“理想”方面的文題,可以聯繫他的“知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闡述“愛國、愛民”方面的文題,可以聯繫他的“仁政”主張。闡述“豁達、樂觀”方面的文題,可以引用他陳蔡被圍的事例,絕糧七日、仍然鼓瑟而歌。

請看下面這篇滿分作文,題名叫《順應天性》。

只有順應事物的天性,世界纔會精彩。

他不愛學習,天生就喜歡編織美麗的故事,他的腦海中有無數奇妙的想象,卻被“之乎者也”“加減乘除”所禁錮。學習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快樂,十二歲那年,張天翼的一本童話書讓他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魅力。於是,深思熟慮後,他不顧家長反對,毅然退學,準備一生爲孩子們寫故事。

在他的世界裏,狼是一種會說話的動物,狼有名字,生性幽默;在他的世界裏,老鼠善良友愛,會開着飛機、坦克四處助人;在他的世界裏,知識能帶來智慧,車有靈魂會說話。

——鄭淵潔,感謝你對自己選擇的執著。你堅定的選擇、馳騁的想象爲孩子們鑄就了一個童話世界,讓他們徜徉其中,流連忘返。中國也因此出了一個“童話大王”。

在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他是個異類。他坐在北京最好的中學教室裏,心卻飛進了唐詩宋詞、明清傳奇的瀚海。捧着分數只有一位數的卷子,他彷徨過,掙扎過,然而,心仍駐守在文學世界。

他天生愛文字,所以不肯棄文從理。他堅信文學世界中有他的生存之道。即使在社會的最底層,他也要像一隻勇敢頑強的雄鷹,以文字搏擊長空。他豐碩的創作成果最終被編入《世界名人錄》和《國際名人傳》。

——從維熙,感謝你對自己寫作的執著。正是這份對文字的無悔癡迷,成就了你特有的“大牆文學”作品,鍛造了你震撼人心的筆墨、冷峻沉鬱的格調,爲中國文學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順應天性,長你所長。

【用法提示】

考生爲了表達“順應事物的天性,世界纔會精彩”的思想,接連選用兩個熱點人物,且在具體寫作時對其進行了剪裁,選擇的切入點都是“順應天性”,與此無關的一律捨棄。所以雖然是兩則材料,但角度統一、敘述重點專一,文段表意明確,說服力很強。

高考作文 篇5

高考作文審題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把握寫作的着眼點。比如話題作文,審題時就要從話題與材料的結合中把握寫作的着眼點。因爲話題作文不同於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對材料可以從不同角度寫作,而話題作文的材料是與話題相聯繫的,在審題時只有將材料與話題結合起來,才能排除材料中的干擾內容,找出寫作的着眼點。如:

皇帝造屋,百工齊集。木匠、石匠暗暗競賽。一天,木工師傅求勝心切,重責小徒弟。徒弟爲了泄憤,把師傅的木尺偷偷銼短了一分。結果,根據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遠方進貢來的,無法在當地補充,皇帝必然爲此震怒。木工師傅知道自己死到臨頭而大哭。這時,石匠想出了一個方法,他把承託長柱的石礅的平坦的礅面改爲微微隆起,補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這樣,不但宮室如期落成,木匠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設計,爲中國建築多增一分姿彩。

這則故事寓有中國人處世的哲理:別人的短處可以彰顯我們的長處,我們的長處也可以“承託”別人的短處,這樣彼此都有好處。推而廣之,這是一種競爭中“雙贏”的智慧,而這在現代社會中尤爲重要。

請以“雙贏的智慧”爲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如果單看材料,材料表明的觀點有“不能以怨報怨”、“要寬容地待人處世”、“助人是美德”、“驚喜往往獲得於意外”等。如果是材料作文的話,這些觀點都可以寫,但對話題作文來說,話題規定是“雙贏的智慧”,就只能圍繞它來寫,而不能寫其他。

高考作文 篇6

歷史的長河流淌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五千年的文化如同閃爍的沙礫,不斷充實着這個文明古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因其“勤學好問”而顯得格外耀眼。曾幾何時,聖人孔子的“不恥下問”激勵過多少讀書人;曾幾何時,問的精神振奮過多少求學人;曾幾何時,外國人不斷向我們請教先進的科學技術。然而,歷史的苦難折磨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發展舉步維艱。我們聽到的更多的問題便是:“中國到底能行嗎?”

中國人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的四大發明就見證了中國人的智慧,就是一種肯定的回答。“中國貧油論”,“東北貧油論”曾在國內外盛行一時,但在地質學家李四光的艱辛探索下,這些謬論終究被打破;“兩彈元勳”鄧稼先成功地研製出了原子彈和氫彈不就回答了中國人能行嗎?

20xx看10月15日,歷史永遠爲會銘記的一天。這一天,中國人自行研製的神州五號順利升空,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壯舉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中國,從此之後,成爲世界上第三個能夠遨遊太空的國家;中國,一個剛剛從SARS陰霾之中走出的國度,再次讓整個世界刮目相看。

在這一偉大壯舉之中起重大作用的剛毅質樸沉靜溫雅的楊利偉也因此被評爲04年被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他是載着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徵着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作爲中華飛天的第一人,作爲中國航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名字定要被歷史銘記。成就這光彩人生的,是他訓練中的堅韌執着,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後的理智平和,而這也正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種精神開啓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還將成就我們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中華民族有着這樣的英雄兒女和敢於開創拼搏的民族精神,對於別人發問“中國到底能行嗎”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回答嗎?

當我們面對這種提問者,只需用自己的行動和成果來回答:中國人能行,所有中華兒女面對這個問題,都不必尷尬。因爲祖國母親是強大的,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要充滿信心去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所有龍的傳人都需要努力地去拼搏,打造一片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藍天!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人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