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有關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有關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高考作文 篇1

所謂“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向來是爲人處世的金句。不露鋒芒並非無知軟弱,有時是大智若愚;語出猖狂則顯小氣,未免遭人詬病。

步非煙聲稱“革金庸”,正是不慎於言,不敏於事。

我們必須承認,“革金庸的命”,其中既有意氣風發,也有豪氣干雲;有對過去的不服輸,也有對未來的嚮往;朝氣蓬勃,敢於挑戰。然而,僅憑一次武俠作品獲獎,緊接着就高調放出話語,向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前輩拍板叫戰,難以洗脫炫技、吹噓之嫌。可以假設,一位真正尊敬並熱愛金庸的讀者,一位志在武俠而心懷“俠氣”的作者,一位志存高遠而心態平和的年輕人,絕不會說出這樣的話語。

心懷私慾,不誠不謙,此爲其一。

再者,“要革金庸們的命”,表述豈非不敬?儘管解釋在後,不是打倒、背叛而僅是超越,然而到底不清不白,給人話柄。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一句不慎,則招致麻煩與禍患。犯錯不可免,然而也不可允許自己隨意犯錯,更何況是在大庭廣衆之下高談闊論。語言看似稀鬆平常,卻是一個人的品行所在。

步非煙這樣放話,雖然不能全盤否認其人,卻也無法引人信服,先輸一局。

不慎於言,大放厥詞,心浮氣躁,實則亦難敏於事。

武俠作品獲獎,也可見步非煙並非沒有文學創作的才能,相反,也許才能高卓。然而,即便天生高才,也需後天沉心苦練。不敏於事,而外見於言,則是空想家,是誇誇其談的白日夢。成大器者,必定是行動家。

敏於事,必然要放棄虛浮、躁動的心思,潛心於學。世上每一門學問,均有其精深奧祕之處。若非心神貫注,核舟難雕五人八窗;若非一心求道,豈有臺上十年之功?自不必“息交以絕遊”,卻要有寵辱不驚之懷,方能精於一技。

敏於事,也需要腳踏實地,穩步前行。即便高瞻遠矚,登高一覽,望見遠山大海,志在凌霄青雲,也仍需低頭看路。否則,碎石能絆腳,懸崖易失足,豈不可惜!

因此可知,步非煙遭人非議,實非金庸不可超越。若步非煙此時不多言,而靜默潛學,日後大有可爲。愛逞口舌之快而不老實做事,是許多年輕人乃至年老長輩的通病。

敏於事、慎於言,實在不是一條呆板的教義,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種難得的智慧,一種將要失傳的藝術,和一種高明的生活態度。

高考作文 篇2

高考,是縈繞在中國人心中的“咒”(當然,這個“咒”不是詛咒的意思),或許是因爲這是在我們人生中與社會的交易中“相對公平”的一次。經歷過高考的人們直到現在能夠記住的除了當年的分數線之外,對考題大都“選擇忘記”,但是被推上社會輿論高點的確是“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是分數最高的一道題,它在考什麼?

參加高考的大都是中學生,年齡層次和社會閱歷都有限,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對時間的河流裏飄浮的故事沒有太成熟的闡述。而且觀察週遭事物的本質也比較困難,因爲大多數中學生是在高中時段纔開始接觸到“哲學”,而所謂的“哲學”卻只是一些辯證法,沒有上升到思想的高度。這說明他們的感悟是受到侷限的。這一道高分值的題,不過是爲了考驗答題者語言的流暢和思路的清晰以及表達的準確吧。或者他們也希望出現超出期望的事情發生。

對於這個問題不做深層次的討論,而爲什麼高考作文雖然不限題材卻將詩歌排除在外呢?

對於這個問題衆說紛紜,在創作《蒲伋詩境》的時候卻有這樣的體會。

第一,詩歌的創作需要環境,也需要故事,更需要時間的醞釀。而高考作文題目在考試現場才能夠揭曉,作爲考生來講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無法組織很好地組織情感,更沒有太多時間進行結構、場景、藝術性等等諸多方面的組織安排。就是考生在如此緊張的答題時間內,不可能去思考人生和感知世界。

第二,許多的考試題目不適合寫成詩歌。雖然許多題目也是有故事組成,但出題者的意圖在於通過故事闡述某種議題或者得到某種結果,它成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出題者希望考生來完成的。而詩歌最重要的不是分析和解決,而是深入剖析世界(故事),並將自己的思想和主觀形態融合進這個故事中。所以在詩歌裏我們得到的更多的是共鳴和感悟,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真正解決問題的是工具書)從這一方面上來將,如果將這些本就不是用來寫詩的故事,寫成了詩歌,可能會不倫不類,甚至詞不達意。

第三,詩歌的創作是需要靈感和時間的,即使在高考的當時考生撲捉到了靈感,也不可能一揮而就。在120分鐘的語文考試中,留給作文寫作的時間不是太多,一首好詩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不斷推敲和修改。甚至逐字逐句的斟酌才最終形成。這樣的`話考生爲了追求詩歌創作,倉促間可能發揮不出自己的水平,而且還會出現詩歌跑題的顯現,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第四,作文的評判標準可能也不利於高考時寫詩歌,因爲詩歌只有場景,最多的是場景與場景之間的衝突,這樣如果不細細品讀的話很難理解其中表達的真實含義。可能一篇很好的詩歌由於只有有限的幾分鐘閱讀時間,讀者很難能夠感覺出它的好來。這樣會對考生來講是不利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詩歌除外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詩歌是有前瞻性的,可能一篇詩歌沒有得到誰的關注,等過了許多年忽然人們的心智洞開,這首詩便成爲經典之作。而作爲高考來講,很難做到這一點。它更多的是關注當下,在當下的力量和感知下,考生能夠調動的最大主觀能動性。所以不是詩歌無法承載高考作文,而是高考作文無法真正體現詩歌的內涵。

從規則的角度上來講,考生如果真的要在高考中“賭一把”,反其道而行之,沒有什麼不可。因爲這本身就是個人意願,而且高考也逐漸“不拘一格降人才”。作爲“規則”的制定者,做出了這樣的限制,如果要打破這個“規則”,一定要有“利器”,而這個“利器”不是那種“標新立異”的“獨樹一幟”,一定是一首好詩。

高考作文 篇3

安徽淮南女大學生扶老人事件在等到警方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之後,並沒有畫上句號。9月23日,女大學生小袁向安徽省淮南市交通管理局提交了複覈申請。工作人員對小袁表示會按照工作程序處理此事,並在5個工作日之內作出答覆。

疑問:認定書未寫明核心證據

21日,交警田家庵二大隊向雙方當事人下達了《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據瞭解,小袁和桂老太收到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以下簡稱《事故認定書》)都未詳細說明事故認定的核心證據。只寫道:“根據淮南市公安局龍泉派出所調查取得的事實和我大隊現場勘查情況,作出認定。”認定結果是:小袁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5條和第38條法規,沒有“右側通行”,也沒有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負主要責任;老人違反的是第36條法規,沒有“在人行道通行”,負次要責任。

同時,警方告知雙方當事人如對事故認定有異議,可在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複覈申請。

女大學生:提出複覈申請

23日上午,小袁來到淮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提交了對《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複覈申請。

小袁表示,警方給她的解釋是,“多方取證,我離老人最近,雖然老人身體有病,走路搖晃,但不至於自己摔倒,肯定是有外力,也就是說肯定是我的後車輪接觸到了老人導致其摔倒的。”對此她表示很詫異。

在提交了複覈申請後,小袁在微博上接連發表5個問句,她反問自己從扶老人、到回答不太清楚是不是自己撞的、到報警、到尋找目擊證人、再到打消對自己的懷疑,“我做錯了嗎?”

她上一次發佈微博還是13天前,“事情已經三天了,一直在焦急地等待警方的答覆。”並無助地問,“爲什麼事情到現在沒有結果?有誰可以告訴我該怎麼辦?”

小袁的一位朋友還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事故認定書》上明確寫了小袁和老人雙方包括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在接到《事故認定書》後,小袁的個人信息不知被誰公佈到網上,近幾天她接到許多騷擾電話。

小袁的朋友還說,小袁已經在與律師溝通,必要的時候也會考慮走法律途徑。

老人方面:接受調查結果

老人的兒媳徐女士對北青報記者說,老人一方不準備提出複覈申請。關於《事故認定書》,她至今還未與老人溝通。“因爲老人耳背,溝通太困難了,而且她也不識字,看不懂鑑定書”。但她不清楚其他家人是否有告訴老人鑑定結果。

21日,老人的女兒曾對當地媒體表示“接受”警方的調查結果。雖然認定老人承擔一定的責任,但至少說明老人不是“碰瓷”和“訛人”,也算給老人及家人正了名。老人的鄰居桂磊曾對北青報記者說:“現在老人的家屬一方關心的並非經濟賠償,而是老人及家屬的名譽問題。老人家屬目前的打算是先看看女大學生是什麼反應再說。”

警方:事故認定有證據

23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致電淮南市公安局宣傳處,負責人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小袁微博中提到的“警察的解釋”,並沒有寫在《事故認定書》上,“那是小女孩說的”。他說:“我們已經下達了《事故認定書》給她,那個纔是具有法律權威的,上面說了她爲什麼負主要責任,老人爲什麼負次要責任。她說的那個解釋,也許是別人私下跟她說的,也許是她自己說的,那都是很不負責任的。如果她說警察這樣說了,那她可以拿出證據來。”

北青報記者詢問警方是通過什麼證據而作出事故認定時,他說:“我們肯定是有證據的。如果他們最後提起民事訴訟的話,我們也會向法院提交我們的證據。”隨後便掛斷了記者的電話。

北青報記者隨即致電淮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23日上午,該局事故鑑定科接受了小袁的複覈申請。該局宣傳科負責人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會按照工作程序處理此事,並按照規定在5個工作日之內作出答覆。

高考作文 篇4

我們身邊的物品在無聲地塑造着我們,而這種塑造愈是無聲,對我們的影響愈是深遠,以致把我們推向了兩個極端——正與邪。(本段沒有扣緊作文材料展開論述,這在高考閱卷中很容易被認定爲行文有脫靶的嫌疑,會直接影響基礎等級“內容”一項的得分。)

優質的電視節目通常會爲成年人傳遞正能量。以普法節目爲例,此類節目常常通過展示正、邪雙方之間的較量過程來弘揚正氣。然而,電視人似乎忽視了另一部分羣體——一羣對信息甄別能力欠佳的未成年人。對他們而言確,這種正能量的輸出極有可能轉變爲負能量的輸入,負能量將持續抵消未成年人體內的正能量直至他們的性格被扭曲,人性被泯滅。(此段未結合現實來展開形象的論證,影響基礎等級“內容”一項的得分。)

幸好,有一部分電視人仍舊記得未成年人,爲他們輸入正能量。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的《成長不煩惱》就爲他們搭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平臺。在那裏。家長與孩子們彼此溝通,彼此尊重,彰顯了一份人性美。貴州電視臺的《論道》引領着未成年人發現社會的真善美,同時給以理性的觀點與深刻的見解,同青少年一道剖析社會的靈魂……這一切已值得慶幸!因爲未成年人正不斷成爲道德的土壤。那又何必埋怨電視節目的暴力內容與低俗呢?(最後一句與語段整體描述不一致。影響基礎等級“內容”一項的得分。)

其實,物類常常帶有我們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是應運而生的。電視節目的形式與內容恰恰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當代中國,浮躁虛榮之風盛行,中國人缺乏一種信仰,丟失了生命中最爲厚重的土壤。試問:失之沃土,何以生焉?抱怨是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的!(此段有過分拔高的嫌疑,語言缺乏理性,會影響基礎等級“內容”一項的得分。)

國人真的得應該冷靜地反思了!物類的產出是爲了滿足國人的需求,國人的需求體現了國人的價值取向,國人的價值取向纔是一個國家真正的力量所在。我們必須明白不是電視節目毒害了孩子,而是“腐朽”的思想。只有清除“腐朽”的思想,才能挽救國人,挽救道德,挽救靈魂。(此段文字論述點集中在“價值取向”上,有偏離題意的嫌疑,影響基礎等級“內容”一項的得分。)

讓我們成爲國家的主人,進行一場社會的自我補救與修復。

高考作文 篇5

這三年,就像是一場馬拉松,堅持到最後的人就是勝利者。然而對於終點。我變得茫然,一次又一次不理想的成績,那一聲聲的質疑動搖着心中那份堅定的信念。是我在這次長跑中氣喘吁吁,強勁的風迎面朝我刮來,更是令我窒息。

從懷揣這堅定的心要奮力拼搏,到學期結束,當我看到牆上的成績排名,我的名字上方滿滿的是別人的名字;當朋友炫耀着她這一次光鮮的成績並且對我說:"你看你那麼辛苦的學習,以後還是比那麼辛苦了。"字字對我來說都是打擊,我清楚他的意思是說反正那麼努力到結果還是這個成績。我就笑笑,然而我的心以跌落到了谷底。不到的給自己尋找一個失敗的理由,可是也已經沒有意義了。現在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堅持努力下去,我相信天道酬勤。不要去理會別人的看法,相信自己。

但是當我面對爸爸媽媽時內心再堅定也瞬間崩潰。只是不斷的哭泣,把心中的委屈和難過都哭出來。無論爸爸媽媽怎麼安慰都停止不下來。媽媽輕輕地說:"如果真的考不上本科就考專科吧。"我哭得愈發厲害,連媽媽都不相信我。當時我就毫不猶豫的告訴媽媽,如果我考不上本科,專科我也不會讀的。

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若是我們一味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說法,就會失去自己的信心。

年輕的馬la托馬斯,她的父親是好萊塢老牌喜劇明星。當她將在舞臺劇《吉吉》中扮演女主角,所以關於她的報道都不約而同的以她的父親爲焦點,把她壓得喘不過去來。以至於她鼓起勇氣對她父親說要改姓。她的父親只是說:"戴眼罩的賽跑看不見觀衆,也看不見別的馬。它的眼裏只有終點。你也必須採取這種態度,不要管別人的看法,不要和我比,不要跟任何人,要爲自己奔跑!"最後馬la托馬斯不斷走向成功,成爲著名的演員和製片人。

我也願成爲一匹戴眼罩的馬,看不見觀衆,也看不見別的馬。眼中只有終點,馳騁在高考 的賽場上。

高考作文 篇6

也許不是人.人都會碰上生死抉擇的時候,但是每個人卻常常遇到、見到、聽到一些觸動心靈需要作出選擇的事。

——題記

尼采說過:“我們一生都在選擇,唯獨不能選擇什麼時候生或是死。”

其實,在很多時候,事物的多重性讓我們在選擇時“左右爲難”,不知如何決定。而對於面對死亡,我聽到了一個另人震撼的“選擇”。記得在唐山大地震時,當工人們從廢墟中尋找生還者時,工人看到了一個母親用自己的鮮血喂自己的孩子的情景。母親死了,而那個孩子卻意外的活了下來。

母親割脈,用自己的血挽救了自己的嬰孩,在這一瞬間,母親心靈的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孩子,讓他延續她的生命。母愛的抉擇很多時候就是那麼平凡, 那麼偉大。

你看過風靡一時的“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吧?男女主人公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一定讓你爲之動容吧?就在那最後的—霎那,男主人公將生還的機會留給了女主人公。“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兩個至愛的人在面對生與死時,他(她)們心靈的抉擇——將生的機會留給對方,留給自己所愛的人。

在生活中的我們,實際上也在選擇。一路上,風雨兼程。我們選擇挫折,在幼小的孩童時期,讓我們有受挫的勇氣;我們選擇努力,在懂事的青少年時期,讓我們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鼓氣;我們選擇拼搏,在奮鬥的中青年時期,讓我們有積極向上的動力。

面對生活,我喜歡用強者的心靈去選擇面對的方式;面對社會,我喜歡用智者的心靈去選擇如何去做;面對選擇,我更願意用實際的手段選擇解決的辦法。

不論是面對親情,面對愛情,亦或是面對我們自己,都總有—些能觸動心靈的東西,都總會遇到該我們選擇的時候。

面對人生,選擇微笑;面對生活,選擇熱情。我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在生活中遇到—些需要心靈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們應該堅持我們的選擇。

生活中有許多讓你抉擇的時候,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選擇。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