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第一次嘗試做飯

第一次嘗試做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第一次嘗試做飯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但是第一次做飯卻最使我難忘。
  那天晚上,媽媽因爲要連班,所以讓我自己一個人“做飯”吃。
  首先要打好豆漿。我按照媽媽之前的叮囑,先用小量杯舀了些黑米和黑芝麻,再添加一些核桃和米。然後把這些都統統倒進豆漿機內,加上一定量的水,蓋好蓋子,再接通電源。選擇之後,就聽見從豆漿機裏傳出“隆隆”的響聲。
  還要把饅頭熱好呢!我吃力地提起水壺,拔開壺塞,朝電飯煲裏面倒了些開水,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饅頭和花捲放了進去。蓋好蓋子,再接通電源,電飯煲的燈也亮了。
  接下來就是我最害怕的啦!——熱菜
  因爲媽媽中午已經把菜都炒好了,我只需把它熱一下就行了。但擰煤氣竈還是挺可怕的。我把手放在煤氣罐上,先往左擰,擰不動,再往右擰了一圈。這時候,我捏煤氣竈開關的右手已經顫巍巍的了,我半蹲着身子,使勁兒往左一擰,“呯”一下,嚇得我立刻把手抽回來。咦?怎麼沒火呢?便又把開關擰回去,壯着膽子又擰了一下,仍然沒火。沒辦法,只好打電話求助媽媽了。媽媽說讓我把開關往下摁着擰。於是我又來到煤氣竈前,使勁摁着一擰,“呯”又是一聲,火苗順着鍋底竄上來,又嚇了我一跳,煤氣竈總算打開了。
  我在廚房又等了一會兒,可是空氣越來越嗆,周圍滿是煙氣。我索性把煤氣竈關了,豆漿機、電飯煲也已經好了。於是我把豆漿和菜盛好,連同饅頭端出來,一起放到桌子上。
  吃着自己第一次親手做的飯,我覺得這貌似簡單的飯菜竟然如此有學問,不禁使我想到了平時媽媽做飯有多麼辛苦……
【擴展閱讀:小學生寫作幾種訓練模式】
  以前,我們的作文課堂缺少真正的寫作指導,習作茫然無路,“一句話告知寫作題目,找兩篇範文讀給學生”這是許多習作課常見的現象。但這樣的指導學生仍不知道選材如何,如何構思之意。他們把例文當成“權威”,但孩子們還不知自己已失去了懷疑的目光,自己的創造性就停滯不前了。只靠模仿效率低,人云亦云無個性。
  在不斷的實踐和修改中,有幾種訓練模式效果頗佳:
1、“一課一練”,沙裏淘金
  作文教學不能孤立起來,它姓“語”,更姓“小”。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切主題鮮明,系統性強,一課中值得學習的寫法有好幾種,面面俱到不現實。我“沙裏淘金”一課不確定一種寫法學習,有了強烈的針對性纔有效果的保證。《野草。》一文作者將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思想隱含在對小草與種子的讚美中,這種寫法含蘊而富有啓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課的訓練點就不確定爲“象徵”寫法,《白衣天使》倒敘的寫法開卷興波,一開始就給人一個強烈的印象,本課寫法學習確定爲“倒敘”。
2、規範指導,心明手順
  我們長低估學生的理解力,寫法敘述不規範。元代程端禮說:“作文以主意爲將軍……句則其裨將……如通篇主意間架未定,監期逐旋慕擬,用盡心力,不足文矣。”但同學常在老師評語中看到“無中心”,其實80%的同學在動筆之前沒有接收到規範的指導,我們應明確告訴同學“作者通過材料反對的、贊成的就是中心。”幾例後同學們就明白了主題對作文的統帥作用。
3、摘錄筆記,活學巧用
  語文學習重積累。如果你認爲語文學習寫於語文課本的話,那你就是一個失敗的語文教師!我會向同學推薦相應量的課外讀物,並規範“摘錄筆記”,每週五天都有“專題”:“好詞佳句”“名言警句”“佳篇有約”“荷尖練筆”“自由天地”。這五個專題照顧不同層次的同學,練習空間相對寬鬆。長期以來他們便從積累中學會應用,有時還會產生創造性的火花。“爛筆尖”不可忽視,它可減輕大腦記憶負擔,比大腦記得準,有了這個孩子們彷彿擁有了一個“記憶庫”,語言暢達就有保證了。
4、動感作文,魅力無窮
  《課標》規定“鼓勵學生多練筆,不僅要求有一定練習次數,還要求每次練習有一定質量。”“寫作教學應讓學生多動筆。樂於表達,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獨特感受。”我們班有十個動感習作小組,一組一本,每人一天一篇,一週爲一個週期。習作組長固定爲週一進行,後面的組員在一週之內都有機會閱讀出自同伴的優秀習作。家長也擁有了一次指導、督促、評講的時機。如此以來,正如葉聖陶說的:教學做合一,手口腦並用。
5、滿分習作,特殊獎項
  《課標》指出:要鼓勵學生點滴進步。農村學生更渴望被肯定,但在保護其“興趣”的同時,我們還應把握住這“捧星”的度。我在班裏設立了“滿分作文”本次最優秀的一篇。一個百分給了其餘同學一個真實的典範。爲了使人人有提高,我設立了“清新飄逸獎”、“中心突出獎”、“活學活用獎”、“獨特開篇獎”……這些不同獎項使同學認識的更明確。古人云“一個怪癖,餘篇震驚”陳一新曾因一個“生命如歌,我要奏出最美的永恆”而被評爲“最佳進步獎”。
  要寫好作文我們農村的孩子最能下苦,我們需要這種精神但絕不做習作中的“拼命三郎”,孩子需要“點金術”,我們便應幫助學生,讓他們做一隻習作途中的蜜蜂,既“採花蜜”,又會“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