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六篇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六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幹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着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裏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爲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複雜,有的還帶着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着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藥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羣衆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裏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裏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儘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餈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牀了,他們把前一天都準備的糯米放鍋裏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裏,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裏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複,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餈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竈裏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儘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餈。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裏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爲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與往常一樣,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綿綿。

我和媽媽來到森林公園踏青……上山時,周圍全都是油菜花啊!細細的雨絲柔軟地飄落在花瓣上,融成晶瑩的水珠。只見幾隻燕子在低空尋找落腳之地。

只顧享受森林山脈的.清香,雙腳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媽媽從包裏拿出一個青團遞給我,我看着拳頭一半大小的青團,墨綠色的青團因爲和了糯米粉變得晶瑩剔透,活像一個圓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團是粘的,是甜的,活像過年吃的湯圓,但又有一股清香,我兩口把青團塞進嘴裏,擠出一句話:“媽媽,爲什麼只有清明纔有青團吃呢?“

媽媽微笑着給我講了個故事: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一位農民在耕地時見清軍正追趕以爲太平軍官,農民急中生智,將太平軍官扮成自己的樣子,才讓他逃過一劫。後來,爲了不讓清軍發現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着糯米粉做成青團。後來,太平軍官成功返回大本營,原來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將。

爲了紀念“救命青團“太平軍每年都吃青團。

我嚥下甜甜的青團,頓時覺得它不止是吃起來香,還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來源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爲了美好生活而奮鬥的力量。

對於這些風俗文化,我們不僅要感謝,更應該永遠牢記這些富含古代勞動人民精神智慧的傳統,將它們傳揚出去,名揚海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是個美麗富饒的小縣城,這裏居住着熱情豪放的東北人,有着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

東北最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就要數房屋了,別的地區都睡軟綿綿的大牀,而東北則睡在那長6至7米,寬3至4米的大硬炕上,據說有利於腰背。炕下有一條空洞連接着竈臺,燒火時,煮飯和熱炕兩不誤,坐在熱騰騰的坑上吃着香噴噴的米飯,別提多享受了。東北幾乎每家每戶的都有口地窖,規模也不大,就是用來存放些土豆、白菜類食品。我還經常下去探險呢!東北的房屋體現了東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廚房、臥室,中間只是一牆之隔而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房屋其實沒有客廳,客人來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絕對會讓你倍感親切。

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最愛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還有豬肉燉粉條,相信也是每個東北人的最愛。大概是因爲東北氣候偏冷,所以才愛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吧。,特別是酸菜,絕對口味獨特,獨一無二,每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要做酸菜燉排骨再加上味道獨特的小菜來招待客人,保證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僅東北的美食讓人讚不絕口,東北的“二人轉”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獨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構成了小到十幾歲兒童,大到七八十歲老人的羣衆舞臺。每個東北人都“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對東北人的影響尤爲深刻。“二人轉”不用舞臺,不用服飾,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歡。最讓我驕傲的是連小品演員趙本山也來自東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轉,紅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的這片土地養育了豪爽、不拘小節的東北人。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了我們美好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體驗獨特的風俗習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貴州,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這裏除了風景好之外,在我們當地,各種各樣的習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兩個節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威嚴的門神;各種各樣的“福”字剪紙。在新年那一天,人們會把長長的一串鞭炮從山上鋪到山腳(只鋪四米長)然後點燃,聽外婆說這是和山裏的山神一起過年,求山神保佑,來年的田地五穀豐登。在這一天,人們還會做餅、打餈粑、吃長壽菜。整條街都十分喜慶,這一切無疑透露着人們對新年的重視,新年對人們的重要。過了新年,就是又一個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們那邊,也是一個長輩們重視的日子。在我們那裏“元”同“圓”諧音,所以長輩們這一天,就想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天,長輩們,還會自己親自包湯圓,她們會在湯圓裏包上各種各樣的餡,還會在湯圓裏包一些別的東西,像錢、桂圓、花生等,花生預示吃苦耐勞,就會有好結果;桂圓圓圓滿滿,則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錢,希盼來年財源滾滾。元宵那天,還會養魚,養一天後放生。爲什麼不在新年養呢?新年養魚年年有“餘”嘛。長輩告訴我:新年吃魚,有了一個“餘”,那個時候養魚,兩個“餘”就抵消了,就沒福氣了。所以在元宵養,就一直有好福氣,又給元宵一個新的意味。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真是應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端午節有包糉子和賽龍舟的風俗。我們淳安縣雖然不賽龍舟,但還總是包糉子吃呢!

對我們淳安來說,糉子不僅在端午節包,在其他時候也包。不過,在端午那天會包多一點,有時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糉子是種吃食,主要由糯米、糉葉、五花肉、棗、慄來做。有時包臘肉香腸,少時還會放紅豆排骨。糉子是從古代屈原跳江之後有的食物。傳說,屈原跳江以後。楚國百姓怕魚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糉子投進江中,希望魚吃糉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糉子就傳到至今。

我喜歡糉子。不僅僅是因爲糉子的美味,糉子的多樣。還因爲這表達了楚國百姓對屈原的敬愛與讚美。屈原不在了,但糉子卻從兩千多年前,一直傳到今天。

我們家經常包糉子。首先是準備好原料。把肉切塊放鹽和老抽醃漬一個晚上。把綠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準備好了。將兩張糉葉捲成一個鬥狀。往其中加糯米,儘可能填滿,放上小塊的醃肉。蓋上,抓緊,手不能鬆。如果折口太小,還能再加一張糉葉。拿根繩子,要足夠長,首尾相連。把繩子尾巴的那兩股扭在一起,然後開始繞。繞到最後在另外兩個角上打個八字形。最後抽繩首,拉緊就好了。

還有一個步驟,就是品嚐糉子。糉子雖然有點難做,但吃起來卻很美味。單看那樣子,聞聞那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裏品嚐着人間美味呢!

我相信,家鄉包糉子的風俗,會一茬茬往下傳,直到永永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