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從“對牛彈琴”說起散文

從“對牛彈琴”說起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一日,看到一個謎面爲“對牛彈琴”,打一電影名,謎底爲“醜聞”。“醜聞”,講述了一位上流社會的花花公子與其少年時期的暗戀對象之間的一段離奇悽美的愛情故事。目前,正在韓國熱播。

從“對牛彈琴”說起散文

再說“對牛彈琴”,比喻對不講道理之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不看對象。人,不是神仙,哪能全曉。找到了談得來的夥伴便成了知音,談不來,就用一句“對牛彈琴”,拂袖而去。

想當年,戰國時期公明儀曾爲牛彈奏一曲《清角》,而牛隻顧吃草並不理會。不是牛沒聽見,而是這美妙的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聰明的公明儀換了一曲,當彈奏出一羣蚊虻嗡嗡聲時,牛搖動了尾巴;當彈奏到一隻孤獨的小牛在哞哞叫時,牛豎起了耳朵,且不安地小步來回走動……當“對牛彈琴”牛不懂時,不是牛不聰明,而是人們用錯了曲調。目前據科學研究,對着奶牛彈奏樂曲,奶牛會多產奶。人們將樂曲合理地運用,這纔是“對牛彈琴”的真正意義所在。

牛,是天庭神物。當年因不小心撒了一筐草籽散落人間,致使人間遍地荒蕪,顆粒無收,百姓餓死,玉帝便貶牛下凡,爲人們耕田拉車,且每天吃草,幫農夫鋤草。

牛一直悔恨着,所以當夜深人靜之時,牛爲自己生活清貧,爲自己所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而嘆息着。

牛在人們眼裏,是個“吃苦耐勞”的好夥伴,餘秋雨先生曾說:“農耕文明的標誌性勞動力之一就是耕牛”。而牛是由野牛馴化而來,它的力量與倔強也是在動物界數一數二的,清朝曹寅有“丹黃橫掃八十一,萬夫誰敵此牛力”之描寫。牛,又是財富的象徵,股市若遇“牛市”,那股民就是拍手稱快了。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對牛的尊敬程度和風俗大有不同。仡佬族在農曆十月初一,稱爲“牛王節”、“牛神節”;侗族六月初六爲“洗牛節”,這表明春耕已經結束;布依族在農曆四月初八日,讓辛勤的牛休息一天,這一天爲“牛賀歲”,而布依族在親人去死時,卻要屠牛。我小時候曾在農村生活過,親眼見過殺牛場面,幾位壯漢將牛四腳綁定在四根柱子上,這時牛的眼淚流了下來,而屠夫卻不顧此景,將尖刀直接剌向牛的喉嚨,血噴濺而出。那天晚上我發了燒,從此再也不敢去看了,也許這就是女孩子膽小吧,但苗族的姑娘貌似膽大,男女定婚後,姑娘將餵養大的黃牛牽來,一刀砍下牛尾,此時有男孩搶下,這就是“搶牛尾”的婚姻習俗,也許那裏的姑娘膽小也不行,總得要嫁吧……

牛不但能耕田,而且還能打仗,一般來說,打仗用的是馬,而著名的“火牛陣”算是精典了。戰國末年,燕軍一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而這時,齊將田單收集了一千多頭牛,每頭牛的犄角上都捆綁着尖刀,牛尾拴上草,澆上油,然後點燃牛尾上的草……無疑,這“火牛陣”使燕兵大部分都傷了命。當然“火牛陣”的代價也不小,畢竟是一千多頭牛呀,這戰爭是殘酷的,牛成了犧牲品了。

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用“孺子牛”來比喻心甘情願爲人民大衆服務,無私奉獻之人。魯迅先生本人就是“孺子牛”,是中國人民的榜樣。

牛,是人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之,“對牛彈琴”要儘量彈奏一些牛愛聽的曲調。而我們平日裏,人與人的相處,也要儘量識人,找到知音,使生命,多一份燦爛。讓歲月在一份靜好中演奏出如詩如歌的樂曲,使世間更爲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