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難忘的童年歌謠散文

難忘的童年歌謠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時光似潺潺的流水一去不復返,然而,兒時的歌謠卻猶如溪水流動時“叮咚、叮咚”的旋律,不時地迴盪在耳畔。我是伴隨着歌謠長大成人的。如今回味那淺顯易懂、琅琅上口的歌謠時,總也念念不忘兒時那段美好的生活時光。

難忘的童年歌謠散文

童年時代,歌謠穿梭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齡前,與堂兄、堂弟依偎在奶奶身邊,央求奶奶爲我們講故事、猜謎語。慈祥的奶奶禁不起我們的磨纏,常常會放下手中的針線活,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故事,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小老鼠上燈臺”的故事。“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哭着喊着找奶奶,奶奶不肯抱下來,嘰裏咕嚕滾下來。”故事就是靠這首歌謠讓我們銘記在心。有時,奶奶也會出謎語讓我們猜:“一家人家,沒有門褡。小孩出來玩耍,拽起腿來甩下。”奶奶剛剛說完謎面,我們就會不約而同地說出謎底:“鼻涕!”,因爲這個謎語,我們猜了不止是三五次,早都牢牢地記在心裏啦。

歌謠和我們小時候常做的遊戲形影不離。冬天,爲了取暖我們經常做一些活動量較大的遊戲。“摸白菜”就是我們經常玩的一種。一人做莊口中唸唸有詞:“踩秫秸,摸白菜,摸摸南牆再回來。”一語剛出,其它人便跑去摸目標——南牆。爲了磨練人的反應能力,遊戲中的目標“南牆”是隨意改變的,“南牆”可以用任意能摸得着的東西來代替。有些頑皮的“莊家”常常是不懷好意地確定一些目標,比如:“二大爺的菸袋”、“三老爺的'光頭”……甚至連“小妮子的臉蛋”都在所摸目標之列。爲此,我們做“摸白菜”遊戲時,常常會引起大人們的嗔怒,小姑娘的嚎哭。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會鬨笑着離散開。

有些歌謠還會牽涉到動植物。楊樹發芽之前先開花,楊樹花俗稱“楊樹芒”。春天,楊樹長“楊樹芒”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夥伴挎着籃子拾“楊樹芒”。爲了撿拾到既多又幹淨的“楊樹芒”,常指定一人爬上樹用杆子抽打,其餘人便在樹下吆喝:“楊樹楊樹芒,下來找你娘。你娘不在家,下來找你爹。你爹去趕集,找你二姨去。你二姨攤煎餅,一鋪拉一天井。”樹上的小夥伴猛一抽杆,嘩啦啦落下一大片“楊樹芒”,待在下面的便爭先恐後的搶拾起來……歌謠使我們的“業餘勞動”充滿了情趣。夏天,陰雨連綿時節,我們常常會把爬在牆面上的蝸牛拿在手中,對着縮進蝸殼裏的蝸牛喊唱:“小蝸牛小蝸牛,先出角後出頭。”蝸牛像是聽懂了我們的喊唱似的,緩慢的伸出長長的兩個角來。

兒時頑皮,常常用歌謠來嘲弄小夥伴或者謾罵小夥伴。那時候,男孩子喜歡剃光頭,於是每當有小夥伴剃了光頭時,我們便爭相摘下他的帽子,爭摸他的光頭,常常是一邊摸,嘴裏還一邊唱着:“光溜頭摸電燈,七點半到北京。”最終將“光溜頭”惹怒或惹哭爲至。罵人的歌謠,當時流行的也很多,有些實在不文明,說不出口。有一首倒是很流行,現在的小孩子也經常唱,那就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麪,先打你這個王八蛋。”

歌謠的涉及面非常廣泛。我們接觸的歌謠多了,自己有時也會“創作”出一些順口的歌謠來。家鄉的黃羊山東麓進山口有一條小路,記得兒時路旁有一棵老槐樹,夏季我們上山割草,經常在老槐樹下乘涼,有一年的夏天樹上住了一窩鳥,於是,每隔幾天我們都要爬上老槐樹瞧一瞧,鳥下蛋了麼?孵出小鳥來了麼?……忽然有一天,鳥窩不見了。於是,一首原汁原味的歌謠誕生了:“上山一條路,路旁一棵樹。樹上鳥窩築,築好我保護。護理小鳥孵,孵出鳥窩無。無人知誰除,除者變野兔。”

歌謠豐富了我童年的生活,歌謠伴隨着我成長。歌謠撩撥着我對兒時美好生活的回憶,歌謠助長了我對失去已久歲月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