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空相寺的散文

空相寺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以前從沒聽說過空相寺,今年夏天在三門峽小住,聽朋友的兒子說起才知道三門峽有個空相寺。空相寺裏有幾名畫家閒暇時在寺裏作畫,朋友的兒子也要我去看看,可以在那裏度假消暑,也可以和畫家們交朋友。我有幾分心動,擇日朋友兒子開車載我們前往。

空相寺的散文

空相寺,原名定林寺,又稱熊耳山寺,位於河南省陝縣西李村鄉的熊耳山下,距三門峽市53公里。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熊耳山海拔885米,北依黃河,南接伏牛山,東臨洛陽,西連西安,洛三高速公路從山下通過,交通便捷,風景宜人,既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也是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歷史上熊耳山林木茂密,山花爛漫,流水潺潺,鳥語如歌。山上的“八大奇景”和“四大絕勝”名甲天下。八大奇景爲:龍嘴噴霧、土橋臥虹、井底明月、達摩銅佛、高樓洪鐘、鐵薪燒粥、椿抱翠柏、漢代松林。

空相寺座落在林木掩映之間,走進空相寺“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神祕之感油然而生。更因佛教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大師安葬於此,歷代帝王將相多有來此朝山拜佛,文人騷客舞墨詠歎。空相寺鼎盛時期,寺內擁有僧徒八百,香客無數,各種殿房四百餘間,佔地八十餘畝。

在歷史上曾數遭洗劫和人爲拆遷。其中兩次大規模滅佛,即北周武帝滅佛和唐武宗滅法,空相寺都難逃顧厄運,佛像被毀,房屋拆遷,強迫和尚還俗,沒收寺院財物和土地,使空相寺遭受了嚴重毀壞。

建國以後,空相寺內僅存的“達摩塔”“達摩石刻畫像碑”被列爲三門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梁武帝撰文碑”被列爲陝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縣文化、文物部門多次出資修葺加固“達摩塔”,使這處瀕臨倒塌的`珍貴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歷史上,空相寺成爲可以與少林寺、白馬寺、相國寺並駕齊驅的四大名寺之一,人們給它編撰了許多神話傳說,在當地還廣爲流傳一首歌謠:“龍嘴吐霧在山巔,土橋臥虹升九天。井底明月晝夜顯,杖桃金履往西還。高樓洪鐘音上殿,鐵薪燒粥廚水歡。椿抱翠柏千年茂,漢代松林萬古傳。”這首歌謠使定林寺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

相傳,定林寺的鐘樓爲3層,高數丈,是寺內最高建築。人們可以自下而上轉着登樓,故又稱“轉角樓”。據說,很早以前山西永濟人和河南陝州人誇耀各自家鄉建築時,永濟人誇張普救寺的鶯鶯塔之高時說:“山西有座塔,離天丈七八。”陝州人說:“河南有座轉角樓,半截插在雲裏頭。”山西人不相信,專門到定林寺觀看後,歎服道:“樓中之最。”

相傳,原來轉角樓上掛有一口神奇的鐵鐘,高兩米,口徑1.5米,可以定向傳音。敲響巨鍾,其聲一直可傳到皇帝的金鑾殿上,所以當地有“和尚敲鐘,傳到京城,驚動皇帝,不得安寧”之說。空廂寺在清末民初連遭戰火洗劫,毀壞嚴重。

現存的主要遺蹟有:達摩靈塔一座,石碑十塊。其中最有意義的石碑有兩塊,一是南朝達摩碑,即南朝梁武帝撰寫的《菩提達摩大師頌並序》碑;二是達摩造像碑,此碑爲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所立,碑的正中是達摩大師站像,頭罩祥光,寬袍大袖,單線條陰刻,形象逼真,右上側刻了四句偈語:“航海西來意,金陵語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精確概括了達摩大師的生平。

空相寺在近現代雖沒有白馬寺那麼馳名,也沒有少林寺那樣輝煌,但作爲達摩初祖的葬地,它在我國佛教界的地位和作用是無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