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花棍散文隨筆

花棍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世俗的人不可能脫離世俗。就如斥鸚,雖然決起而飛,但翅膀就那麼長,本領就那麼大,只能“搶榆枋而止”。

花棍散文隨筆

雖然很多晚上,都用道家修煉的心法,眼觀鼻,鼻觀心,來引導自己進入那個清虛的境界,但往往走火入魔,記憶總是回到那些飢餓的年月。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時光,說起來讓人羞愧。一入深秋,肚子始終處於半飢半飽狀態。冬春二季,大人們在替人民公社出工差。而那些孩子則開始奔走於阡陌,戰鬥于田野,項着朔風挖荸薺,裹着春雨覓野菜,一天到晚睜着一雙飢餓的眼睛到處找吃的。說實話,那個時候,大地上凡是能讓肚子泛個飽嗝的東西都讓孩子們蒐羅殆盡。在那樣的日子裏,除了風聲雨聲和餓犬吠日的聲音之外,還剩下一種音樂,便是肚子裏“轆轆”的車輪聲。

1969年更是一個兇殘的年頭。仲夏時節,一場黃湯大水湮沒了農家的一切希望。七天之後,龍王收兵,除了在窪田裏捉了些被困的魚鱉蝦蟹,正在打苞孕穗的所有莊稼全部腐爛,人們一下子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

就是在這一年深秋,我第一次聽到花棍音樂。

打花棍的是祖孫兩代人,奶奶和孫女。奶奶發白如絲,在淒寒的風中蒼涼地飄飛。孫女十來歲光景,雖然面呈菜色,也掩不住國色天香。

那花棍是三尺來長的竹竿做成的,竿子用五彩線裝飾。離兩頭一寸遠的`地方開出相對的口兒。中間裝上用粗鐵絲穿着的銅錢,兩端轄住。打起來,手法靈巧,不斷地在上臂、兩肩、雙股上磕磕碰碰;隨着敲打,那兩端的銅錢便發出“爽啷,爽啷,爽啷啷,爽爽啷啷爽啷啷啷爽”這樣清亮的聲音。打時,腳步舞蹈着,“金雞獨立”“燕子剪水”“鷂子翻身”等一式式地演,煞是好看。

隊長髮現大人孩子跟着看得多,就起了心,他招呼道,“全隊老少爺們,讓這奶孫倆給俺們好好演一場,一家給她口吃的,咱們窮樂嗬,餓死了也做回快樂鬼。”大夥鬨然響應,在穀場上圍起個場地,祖孫倆演起來,竟是一出摺子戲,講朱元璋起義的故事,那小姑娘唱得有板有眼,嗓音鶯啼鸝囀,讓人們一上午沒覺肚子餓。

演出之後,隊長留祖孫倆吃了飯,大家你一捧玉米糝,我一個紅芋,爲祖孫倆揍了20多斤糧食。

現在想來,仍然讓人心裏發熱。窮樂嗬,餓死了也做回快樂鬼。這就是咱的百姓,不論日子如何艱難,他們永遠樂觀。就像小草,只要獲得一點春訊,就會呈碧獻綠。再往深了想,當日子過到比死亡還艱難的地步,選擇死亡便是懦夫,堅持活着纔是好漢。

始終忘不了那奶奶、那孫女和那花棍。傳說,當年朱元璋發明了這花棍,一路行乞,從而聯絡了天下窮人,打下了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