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燒火記散文

燒火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6K 次

我出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農村,小時候幹不了重活,每天早上爬起來,先是疊被子掃炕,再穿鞋下地,抱柴火,媽做飯我燒火。

燒火記散文

那時候能燒火做飯的柴火可多了,凡是地裏種的莊稼收割了,打了糧食,曬乾了都用來燒火。比如小麥秸吧,每當夏收時節,因爲天熱,人們起大早,趁着太陽還沒露臉就下了地,哈下腰拔麥子,然後套馬車拉到打麥場,用鍘刀鍘下麥穗,剩下的麥根曬乾了就是做飯的柴火了。每到夏天,父親就在院子裏樹蔭下用土坯搭個竈,大鐵鍋下面燒着劈劈啪啪爆響的麥根,大鐵鍋裏烙着用新麥子面擀的蔥花餅,在鍋底上還點了葷油,當鍋熱了,餅熟了,就能聞到蔥花香、油香和新麥子的面香,饞得我禁不住咽口水。

到了秋天,玉米成熟了,人們先是把玉米棒子掰下來拉回場裏晾曬,再把玉米秸連根砍倒,在地裏曬得差不多了,敲掉根上的土,紮成捆,拉回家靠牆碼起來準備當柴燒。

秋天雨水多。每逢陰天,最要緊的就是備柴火。每當下雨天,屋地的竈膛邊堆滿了柴火,八仙桌子的腿上拴着一隻山羊,桌子底下放着裝了兩隻蘆花雞的籠子。我四腳哈天躺在土炕上,聞着柴火的草腥味,羊的羶腥味,聽着雞的咕咕聲和從屋檐滴下的雨滴聲,酣然入睡。

下雨天大人們自然沒法下地幹活,我也就不去上學,正好做頓好飯,通常是捏餃子。媽媽先用大瓦盆和了面,再用鐵礤牀兒把南瓜擦成細絲,擠出水,加一些煉過油的油渣,點一點兒香油,撒上鹽一起拌。爸媽一起動手捏餃子,很快就擺滿了一鍋排子。我自然很努力地燒火,燒一鍋煮餃子的水,當水開了,掀開鍋蓋,升騰的`蒸汽立即在房間裏瀰漫,一霎時都看不清對面的人。當餃子煮熟了,撈在大瓦盆裏,滾燙滾燙的時候,急得我直咽口水。

最好燒的柴火是芝麻秸,有油性,又幹淨,可惜太少了,這等“極品”只有到過年過節或者來了貴客才能用。當然還有棉花秸,也有油性,只是枝枝杈杈的不大順溜,燒的時候劃破了手冒一點血是常事。最硬的柴火是“劈柴”,有鋸倒大樹砍下的枝條,有挖出樹墩再用斧頭很吃力地劈成的碎塊,這是“上品”,在過年燉肉的時候才用。次於劈柴的是棒子瓤,也叫玉米軸,搓下玉米粒晾乾了燒,一旦點着了,就不用總看着,很是拿時候。最不拿時候的是樹葉。每到秋後,一場大風過後,楊樹葉、柳樹葉、榆樹葉就紛紛落下來,滿院子積得厚厚的,掃成堆。冬天的夜晚,填滿一竈膛風乾了的樹葉,只要點着了,沒有火苗也沒關係,它會慢慢地燃燒,慢慢地把炕燒熱。我就睡在這熱炕上進入夢鄉,溫暖地度過了少年時漫長的冬夜。

如今做飯用天然氣,這當然是方便多了,但是飄蕩在家鄉屋頂上的裊裊炊煙一直在我的心頭縈繞,用大鐵鍋烙餅、煮餃子的香味也一直揮之不去,年少時燒火的經歷讓我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