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走進都江堰文廟散文

走進都江堰文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都江堰文廟建成開放,是都江堰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幾十年來,走過文廟街,翻過文廟山,就是沒見過文廟。其實文廟就在我們眼面前。紅色的“萬仞宮牆”作證,當年的灌縣中學,後來的都江堰中學就在這裏。比起其它地方的文廟,都江堰的文廟還是幸運的,將文廟改作學校,雖然貴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夫子幾十年居無定所,但在這幾十年間,數以萬計的學子在這裏求學,也算“廟有所用”,合乎“廟學”的目的。

走進都江堰文廟散文

遷建學校,重修文廟,這也是政府順應民意的舉措。“5.12“汶川大地震之後,都江堰中學外遷,文廟開始重建,歷經數年的建設,一座新的文廟展現在世人的面前。2013年春,都江堰文廟正式對外開放。作爲身上還沾點文氣的都江堰人,自然要去看看我心中的聖殿。

新的都江堰文廟在以孔氏後人孔祥林爲榮譽會長的中國孔廟保護協會的協助下,依清代孔廟舊制在原址重建而成。恢復重建文廟的佔地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5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成都地區規模最大,建築最完整的縣級文廟。

走進文廟,首先見到的是萬仞宮牆,令人肅然起敬,繼而仰視。特別值得慶幸的是,都江堰文廟雖經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期間歷無數次的改擴建,然作爲文廟標誌性建築的“萬仞宮牆”卻完整地保留下來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衆多的學生就在這萬仞宮牆前的操場中操練,藉助這道牆,莘莘學子才感受到文廟和文廟精神的'存在。惜乎一場大地震,將萬仞宮牆和大成殿震塌,重建中,完全按舊貌而建。佇立萬仞宮牆前,撫摸牆面,無不倍感親切。

正對萬仞宮牆的是櫺星門,莊嚴而神聖,步入此門,頓感文氣襲人。過櫺星門便是泮池和泮橋,泮池和泮橋爲文廟最久遠的規制建築,《詩經》中就有“思樂泮水,薄採其芹”之說。古時科考時,學生均要過泮橋前往大成殿去拜孔,稱爲“入泮”,可見其歷史久遠。都江堰文廟的泮池和泮橋是文廟中唯一僅存的原物,更見其彌足珍貴。懷着虔誠之心踏橋而過,心中細細體會當年科考學子過橋拜孔的心情,感慨良多。

過橋拾階而上,便是文廟的中樞大成殿。重建後的大成殿巍峨壯觀,重檐疊彩,飛檐凌空,氣勢非凡。大成殿是文廟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在封建時代,也是知識分子設饌祭孔的場所。每年春秋兩季,本地的主要官員,都要到文廟行“釋奠”禮。學童入學和年青知識分子考中秀才後,也要到文廟行“釋菜”禮。所以大成殿是文廟的核心。筆者自認爲也是讀書人,且家中父母均爲教師,親友中從教者比比皆是,對“萬世師表”的孔夫子自幼就既敬且畏,尊崇有加。幾十年之後方有幸在文廟大成殿叩拜至聖先師,也算今生不悔。

全國文廟衆多,著名的如被稱之爲“國廟”的曲阜孔廟,還有浙江衢州的南宗孔廟,北京的孔廟等,但就縣級文廟而言,我認爲都江堰的文廟是值得一書的。一是它歷史悠久,據介紹都江堰市文廟始建於五代時期(約公元907年前後)。二是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比較大,至少在成都地區的縣級文廟中是居首位。其三是文廟的建築羣依山取勢,由東向西,由低到高,層層遞進,至大成殿,有居高臨下之勢,與文廟山上的紅塔相映生輝,彰顯其魁星之氣。

大成殿兩側有“名宦祠”、“鄉賢祠”拱衛,但凡在本地任職而勤政愛民,有卓著業績者,本土人士才高德勳,多行善舉者,可入祠受後人祭祀。如李冰、文翁等入祠,當爲文廟增光添彩。

都江堰文廟設有國學講堂,長年開辦各種國學講坐,普及國學知識。2013年春季文廟開放之初,即聘請國學專家首講“端午時節話民俗”,聽衆十分踊躍。

都江堰文廟建成開放,不僅爲都江堰景區增添了一個亮點,更是爲都江堰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