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衢港往事散文

衢港往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一、島鬥港灣

衢港往事散文

年少歲月的記憶和經歷,是無法被流逝的歲月沖刷殆盡的,淡淡的美好是流不走的印記。

自然,那景象跟那批從先秦游來,在宋代繁衍,到明清初盛的大黃魚緊密相關。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東海衢港南北那一片數千裏海域,它營造了一個黃金的歲月。“衢港漁火”成了那個時代的繁榮象徵。

每當四月初水到六月半汛,在1750平方公里衢港海域,黃魚咕咕,赭帆點點,機聲隆隆。衢港這片碧波涌浪的藍色土地,成了黃金滿蓄的寶庫,成了千帆競爭的賽區,成了漁歌飛揚的樂壇,成了漁人奔馳的疆場,成了人們幸福的希望之源。江浙閩滬沿海數省市漁船齊赴衢港。傍晚時分,漁船滿載而歸。

在這樣的季節,我總喜歡站在島鬥港岸,看那大的小的尖的寬的各式各樣的船兒匯聚衢港,只只並靠,排排推向遠岸,真個有裏百層外千層,交交錯錯千百層的感覺。而聳立的桅杆就如平地移來了大森林。晚上梢燈齊明,一排排,一叢叢,一簇簇,一團團蕩晃閃爍,五彩繽紛,似九天繁星降落,如繁華夜城忽至。那一派“月華皎皎潮初上,星火熒熒夜未央”的景象,引得多少詩人墨客讚美謳歌。而幾隻聯絡的船兒亮着紅燈在這燈海桅林中穿梭,似仙人巡視,又讓這景觀生出別樣意蘊。聽說自清康熙年間起,這一帶海域形成東海大黃魚的中心漁場。如果說清朝貢生劉夢蘭的“無數漁船一港收,漁燈點點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詩句,描寫的是遠觀之景;那麼清朝詩人王雲鴻的“水天無際夜溟濛,照澈漁燈萬點紅。人語依稀人影亂,過鮮船在海當中”的詩句,那該是近觀動景;而民國詩人葉爾良的“連檣漁艇亂如麻,還可娛情百倍賒。……出軸岱雲冷落甚,翻教衢島擅繁華”,則是從漁船寫到了岸上。

是的,海上的漁火延伸到陸地。大南嶴漁碼頭,燈火一片通明(小學時我看到的是汽油燈,到初中就是電燈了),人聲機聲交融在海濤的激盪聲中,一船船鮮魚過上碼頭,一篰篰黃魚在碼頭堆成一座座山,燈光照映金黃鮮亮的大黃魚,大黃魚閃亮的鮮鱗又反映着燈光的色彩,那便成了一座座金山。在夜幕中熠熠生輝,奇麗多彩。而一輛輛車把大黃魚運送到大南嶴內的加工廠。那沿海路上車來人往,燈影人聲中,運送的車隊連成一串大大的金項鍊,這串項鍊一定是世上最大的,申請吉尼斯綽綽有餘。

島鎮的加工廠也在夜以繼日的繁忙中發達。廠裏的場地上堆的全是金黃的魚,加工的人們把魚剖成鮝,一隻只碩大的落地桶,鹽滿了剖好的鮝。島鎮的名聲也便隨着黃魚鯗的運銷而播揚。

二、島斗大街

島斗大街那段繁華時光,有大黃魚的功勞。

從大南嶴口向北延伸到北街埠頭那條南北走向的曲曲街道,那叫橫街,與大街“丁”字交接,這兩條街形成島鬥主街,把整個島鬥貫聯一體。

島斗大街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着,曲折着,像個拉成五六百米長的“S”字符。上街三四米寬,過了中部,就開始有點舒展身子,超過了四五米。直到路面與橫街相交相連,這大街與橫街兩邊商店家家排列,大街經營多是生活用品、菸酒糖點,飯店客棧;橫街經營的多是漁產用具,鮮魚蝦蟹。

每天,漁船出洋歸來,島斗大街就更加繁鬧。四省八區的漁人踩着高昂快樂的步子走向島斗的街市。這條大街就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這裏的貨物特別豐盛,用船直接去上海進貨;縣城買不到的上海貨,這兒有。縣城的人只得託人拉關係來這兒購買。那時候,菜市店鋪歡騰了,飯店旅館紅火了。而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各式各樣的藝人,一班接一班地到來了。唱文武走書的,演越劇紹劇的,耍刀槍、賣膏藥的,變戲法玩耍猴子的,各種民俗文化繽紛地流溢在這街道上,形式多樣各有奇趣,真有點“百花齊放”的味道。

大街上的那段繁華時光,那民族文化的彙集之景,是我年少的文藝愛好的啓蒙,是我感知藝術的前導。

我每次來到街上,常常被這滿街的景象迷住。在暖暖陽光的普照下,在大衢飯店一邊,看變戲法的神奇莫測,令我驚奇猜想;看大力士們正在供銷社門口展示功力,手劈磚頭,頭擊瓦石,令人震驚;再下邊,有人在彈琴唱歌,展舞亮姿,優美動人……還有鼓樂之聲一陣又一陣傳到街上來,街邊人家裏又在演出各種節目。街邊人家裏的演出到了晚上更是熱鬧。晚上的大街依然通明熱鬧,人來人往,商店、飯店特別興旺。大街邊人家的大廳堂或大道地上,有的演戲,有的說書,有的演出小戲文,也有滑稽劇的,門口人頭濟濟,裏面傳出鑼鼓陣陣,引人心癢。

看那道地中,已經坐了上百人。堂檐階前,二尺左右的布圍臺上,一個白衣的小人正與一員紅衣大將刀來槍往,扭作一堆,翻作一團。臺後竹板急促的拍擊與鼓樂相合,把那打鬥陪襯得緊張激烈。那紅衣將啊喲喲叫着居然被白衣人打敗,逃下去了。白衣人乘勝追去,這臺的後排是高高的綵樓,二邊各垂着布廉之門,是那些“人”進出的地方。小戲文又叫木偶。那似懂非懂的故事,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兒,叫我目不轉睛,看四個大將刀槍交戰,騰空翻躍,背後令旗翻出花團。臺下喝彩聲聲,我竟有想當那木偶兒,做那小戲文的願望。後來,我終於知道了我看的小戲文是《薛仁貴徵東》。正巧表哥有一本《隋唐演義》。我便拿回家,查着字典看起來。慢慢也理出個頭緒,嗬,小戲文上的故事,不全在這書上面麼?於是從小戲文,我愛上了讀書。

再大了一點,讀小學高年級了,開始對說書感興趣。來衢山說書的是從衢山出去的王文彪,他聲色俱全,說唱結合,聽衆衆多,場面熱鬧。聽過他說的《七俠五義》和《呼家將》,因爲沒有買票的錢,加上奶奶緊緊管束,只是聽了幾個片斷。說書是一種用語言結合動作情態來表演的藝術,這中間,用語言進行了細化具體描述,正好適合我有了一點想象的腦袋收錄。

我常常想那些演藝景象好像是從海上涌來,跟着大黃魚的浪潮上街。年少的我就喜歡街上那些藝人武師,總會呆呆地欣賞,心裏生出一份嚮往,好想具有他們那樣的本事,於是我也學過武術,學過魔術,但是最後都把這些傾注在讀書中,傾注在想象中,於是愛好起文學來。

我想,沒有大海,就沒有大黃魚,沒有大黃魚就沒有島斗大街那一段繁華的時光,也就沒有我年少時光領略的風味,就沒有我對藝術的喜好吧。

如今每年回鄉探親,看到島斗大街店門洞開,音響喧響,各類現代物質琳琅滿目,卻總感覺缺了一點什麼。

是的,生活在前進,然而,記憶的東西,卻反而閃亮起來,讓人沉浸於其的美妙中……

三、曬場鯗香

每到漁船歸洋,島鬥港千萬漁船排列,南大嶴魚碼頭,如山黃魚運到水產加工廠加工。元時“附海之民,歲造魚鯗”,清時“停泊曬鯗、殆無虛地”。造鯗、曬鯗,這一傳統的加工方法一直傳承着。先把黃魚劈鯗,然後放到直徑丈餘的落地桶裏鹽制。幾十天后,就要把它曬成幹鯗。

這是一個炎熱的時節,也是個繁忙的時節。曬魚鯗的大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我只是其中的一位。早早來到加工廠,等加工廠招用後,就寂寂來到曬場,把卷起來的竹簟,打開鋪好,這時從廠房落地桶裏起出來的溼漉漉的黃魚鯗,一擔擔挑到曬場上,於是曬鯗的人就急忙把篰裏的黃魚鯗拿出來,整齊地放到竹簟上,一簟滿了就曬第二簟,每簟一毛五分工費。一般完成四五簟時,太陽已把整個曬場朗朗地照曬了,而第一項的流程也就快完成了。

於是,在魚鯗鹽滷氣和魚腥味中,十幾個少年就直起身來,走到太陽曬不到的地方,摘下頭上的涼帽搖着,看着這上百張竹簟連成一片,像一片開闊田野的景象,臉上有了笑意,不只是因爲今天將有六毛到一元的收入,更是因爲他們譜成了一個美麗的樂曲,每一條魚鯗就像是一個樂譜符號,那是節奏整齊的行進曲,那是黃魚匯聚的集合調。這曲調譜符又組合成整齊的隊伍,每一張簟形成一個方陣,連成一片,就是一支浩蕩的魚鯗陣營。而他們就是這陣營的主宰。

太陽光熱情地照曬着,蒸發着魚鯗的水分,使魚鯗乾燥起來,白亮起來。而那種鹽滷氣也慢慢消淡起來。而魚香伴着太陽味組合成一種別有的香氣卻濃烈起來,瀰漫在這麼空曠的曬場上,令人有一種強烈的食慾。而此時,哨聲響起,大家從樹蔭下站起來,新的戰鬥又要開始了,要把魚鯗翻身。大家戴上帽子奔向曬場,半蹲着身子,在各自先前曬的簟上翻魚鯗。魚鯗的上面已經半乾了,而朝下的一面還是溼的。翻魚鯗要按照原先的排列,保持開始的隊形,所以也要仔細認真,眼到,手動,魚鯗翻身,位置不動。快近中午的太陽灼熱地烤着背脊,大家流着汗,還是低着頭,目不旁視地操作,魚鯗在太陽下的那一種香氣似乎刺激着大家的激情。一個多鐘頭的奮戰,終於翻好全部魚鯗。簟上又換了一種色彩,金黃而略帶黑色的魚背在太陽下,顯得沉重而安穩。

吃好自己帶來的中飯,坐在一起,友好地說一下孩童的玩笑,或是閉上眼睛,在熱烈傳揚的'大黃魚鯗的馥郁氣息中,靜靜地修整,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兩個鐘頭後,第二輪翻曬開始了。太陽更加熱烈了,也更刺激了。然而當人在幹活時,往往不會很清楚地感覺到那種程度,只有靜止狀態時反倒會感受到這種刺激。魚鯗的兩面都已經幹了,硬了,翻起來似乎方便一點但是那魚鰭也挺硬起來,不小心就會觸到手上,就會刺出血來,或是劃破口子。大家便目不旁視,思不他事,腳步輕移,注意站點,手上麻利,爭着及早完成任務。這時魚鯗的鹽滷腥氣已經消失了,而一種迷人的濃濃的香味卻在曬場上浮動升騰。

那香味似乎帶着大海的厚重氣息,伴着太陽的熱烈氣味,滲着竹子的清淡,交合成一種讓人喜聞,給人興奮的黃魚鯗的風味。黃魚鯗基本成型了。但是還要繼續深化、強化,讓太陽來把魚鯗海味曬得濃郁。太陽總是藏着神奇,別有氣象,棉被曬了,棉被就有太陽味,衣服曬了,衣服就有太陽花香,陽光穿進窗戶曬了房間,房間就有太陽的芳馥。這魚鯗在太陽光下直接的曝曬,與魚鯗中的大海味整合成一種濃濃的特殊的芳氣,籠罩着整個曬場。

如果陽光太灼熱,還需進行第三輪翻鯗,激烈光照下時間過長,會把魚鯗曬熟,那就不能很好地保存了。如果還過得去,那就等待收鯗。

收鯗得在太陽還天上高掛的時候,這時收回,乾魚鯗不會返潮,不會發軟。大概在四點左右,哨聲吹響,收鯗戰鬥開始了。

黃魚鯗已經乾硬了,展開着圈圈的上體,拖伸着厚厚的尾部,像一個碩大的逗號,那魚鯗氣味更濃,那濃濃的太陽香氣,悠悠的大海清氣,把黃魚的魚香濃濃地傳揚。大家先把黃魚鯗疊成打開的摺扇狀,再放到篰中,魚頭朝篰沿,魚尾在篰心,合成一個圓,層層疊加,裝到篰滿,換篰另裝,直到把簟上的魚鯗全部裝進了篰裏。曬鯗工作結束了。看着工人把鯗擔進廠房裏收藏。大家鬆了口氣,就急忙把一張張簟圈起來,簟有兩三米寬,要把兩頭卷得一樣大是很需要技術的;大家兩人搭配,按住簟的兩端同時卷裹,把這最後的程序做得圓滿。

如果天氣好,陽光激烈,魚鯗一天曬下來就成了;如果陽光不是很激烈,第二天還得繼續。

而大黃魚鯗又有各種形式,有白鯗、無頭鯗、瓜鯗等等。還有墨魚曬的螟晡鯗,本地人叫烏賊鯗。那一般用竹籬子曬,一竹籬子報酬不到一毛。竹籬子一頭在地上一頭擱起。一排排,一行行,又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曬的時候要把墨魚的須理順。曬時翻動次數要增加。一天下來,那墨魚鯗把陽光的光氣與自身的香氣有機融合,那一種濃濃的太陽氣與墨魚味柔和的香氣,聞起來特別舒服……

現在壯觀的曬鯗景象不再復現,那曬場上飄逸的濃濃魚鯗香味自然也聞不到了。然而那種香味卻深深地飄逸在記憶深處,釀成濃濃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