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鴻雁傳書自是緣散文

鴻雁傳書自是緣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現在書信式微,緣於互聯的方式很多、很快,但也很敷衍。

鴻雁傳書自是緣散文

我們該慶幸處在一個信息交流迅捷多樣的年代,而不像前人那樣通聯方式欠缺。前人的竹簡尺素,鴻雁傳書,似乎是異地互通的不二之選。由此也催生了一些文人有關書信的精句妙辭。如陸游的“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李煜的“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李清照的“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諸多此類的文字,不止是情感的迸濺,更是對信息傳遞之困難、慢長的一種無奈感嘆。

記得我第一次寫信是在小學四年級。目不識丁的母親吩咐我寫信給遠在遼寧的舅舅,告訴他外婆病了,盼兒歸顧。不久,便收到舅舅寄來的一隻嶄新的,我心儀已久的綠帆布軍用書包。父母以爲是我信寫得好,舅舅特意獎勵我的。只是過了一月有餘,舅舅仍未回來。母親嘆怨之餘,猜測舅舅定是廠裏請不到假。大半年後,舅舅回鄉過年,母親提及此信,問舅舅爲何久不回來,讓生病的外婆期盼無果。舅舅一時懵怔,解釋說信上沒有說外婆身體有恙,信封裏只有一張作文紙,上有一篇《我想要一個綠書包》的作文。舅舅收到信時,還高興得拿給工友們看了,吹噓自己外甥的作文寫得好。嘿嘿!我現在想起此事仍然汗顏!那是我有生首次寫信,在作文簿上折騰到半夜才安妥,興奮得到天亮沒閤眼。早上起來,迷糊中將作文簿中一頁舊作文紙撕下,誤當作信件交給了父親。父親到鎮上郵電所,買了信封,請人寫上地址,漿糊一抹,郵票一貼,往郵筒一投,便完事了。結果,留下一段滑稽但不乏暖意的笑料!

“從前的日子很慢?;車、馬、郵件,都慢?;慢得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欣賞這樣的詩句,我能體會到字裏行間的摯愛和深深無奈。其實,我們在感慨通訊短缺的.時代時,也會發現在流逝的歲月裏,傾心注情的一紙墨香,其實不乏溫暖因子。

當年我和女友(現在的妻子)各處一方讀書,書信成爲唯一傾訴愛戀和了卻相思之苦的方式。一次專業課上,我偷偷埋頭寫信,正情思泉涌筆端之際,老師已悄然踱到了我桌旁,他顧不得我窘態難當,板臉拽過信紙默視片刻,繼而捏着走回講臺,講起了鴻雁傳書的故事。我的信開頭一句便是“喜迎鴻雁傳書來”,這成了我這位實用美學課老師的話引子。他從蘇武牧羊,講到鴻雁腳系帛書傳音訊;從王寶釧空房獨守十八載,講到裙布血字託雁傳書於夫君薛平貴。闡述了前者對國家的忠心,後者對愛情的忠貞。這兩則典故流傳成千古佳話,也讓“鴻雁”有了信使之譽。既而,老師又忘情地朗誦起幾位古文人的詩句:“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沒想到我這位非中文和歷史專業的老師,文學和歷史知識竟如此的淵博。滔滔不絕、行雲流水般的解讀和誦吟,驚豔了課堂。下課後,老師將信紙交還了我,溫和地對我說:戀愛、愛情是美好的,只是應該在課餘揮墨寄情。老師還不忘調侃自嘲一下,說當了回法海和尚,請我寬諒。臨了,老師晃悠着腦袋,哼吟着“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這樣的古詩,穩步回辦公室。羞愧自責的我望着老師的背影,心中陶然慶幸自己遇上了好老師。

橫平豎直的漢字,其實是鮮活的。當一張薄紙載上手書,閱者便能感受到書者的溫度,喜怒哀樂、塵世萬象盡在一紙墨韻之中。

曾經買了若干本書,託貴州摯友分贈與清貧學童。初心使然於無聲處,倒是先感動了自己,方知“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不再是煽情之語。在一個陽光普照的冬日,欣然收到“鴻雁傳書”——貴州摯友轉來了幾位受贈學童寫給我的信。其中一位叫黃飛的小朋友,工整的鉛筆字戳中了我的淚點。信中寫道:“我將《草房子》讀給爺爺聽,他說我像書裏的禿鶴。我說禿鶴沒有頭髮,而我頭髮多得像稻草。爺爺說我和禿鶴一樣調皮任性。爺爺還說我揹着書包去上學,鳥窩一樣的頭髮在太陽下閃着金光。這個時候,爺爺覺得他的黃飛是走進了太陽,全身是力氣。我對爺爺說:黃飛識很多字後,也要寫本厚厚的書,寫勞動中的爺爺”。曹文軒這本兒童小說《草房子》,是我贈與這些山區學生的書籍之一。吾身卑微不自哀,少年強則中國強。書有所值,我心安焉!

信有緣,文字也是有緣的。“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墨字抵千金”。而今,你不妨偶爾暫停一下屏聊,提筆於一紙素箋上落下你的心緒情愫,重溫鴻雁傳書之緣,也許至親好友間的距離會拉得更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