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紙鄉書散文

一紙鄉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喜歡文字,我卻感到對此無力,只是我識字不多,只有腦海裏僅存的,那一點點墨跡來舞弄。喜歡聽一些純音樂,閉上眼睛,靜靜的去聆聽,或是起伏,或是平和,竟是如此輕盈,陶醉。此時,音樂就是我文字的伴侶。喜歡選一首音樂,來觸摸心靈的浮動,以此,來描述內心想要表達的意境。或是歡愉,或是哀愁,一切盡在其中。

一紙鄉書散文

“一紙鄉書”是“大江東去”的一張專輯,由“王俊雄”演唱。單說這首曲子的名字,就讓我產生幾分濃濃的眷戀之情,那悠揚的曲調,更是令人舒暢,暖味。看到這個名字,不由的會產生思念家鄉那份溫暖的情意。家鄉,對於每個人來說,總會萌生幾分敬意,和親切之情。那悠悠的故鄉情,濃濃的思鄉意,縱使流落他鄉,也會心生暖暖的牽掛。

我出生在,位於山西大同與朔州的交界處,距離兩縣之間約二十公里,成中間態勢,歸屬於朔州境內。它是山西近幾年來新建立的一個城市,是位於山西的北部。在我的記憶裏,朔州一直是大同管轄內的一個小縣城,那時,雁北十三縣都是大同的管轄區。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務院批准由朔縣改爲朔州,成爲市政區。因此,許多時候,我會驕傲的稱頌,大同纔是我們故鄉的發源地。

大同,一個濃縮着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古都,被譽爲“塞外名城”,它是山西第二大城市。這裏三面環山,桑乾河的支流御河縱貫南北。經長城內外,雲岡的瑰麗,華嚴寺的雄偉,以及,北嶽恆山,懸空寺,善化寺,九龍壁等,一些名勝古蹟,貫穿着大同兩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傳承。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自古爲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它還是軍事防禦的大前沿,地處雁門關與殺虎口,就是抵禦外圍的重要關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一曲蕩氣迴腸的北方民歌《走西口》,說的就是,遙望萬里長城九重關何處是“西口”的情形。著名歷史王朝,漢代劉邦與匈奴奮戰七晝夜的戰場,“金沙灘”就是楊家將血浴沙場的故地。這一系列的演繹,述說得都是大同境內的歷史傳奇!

大同素有“煤海”之稱,煤炭開採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北魏時期就有用以炊煮取暖。唐宋時期大同煤礦就已發達,作爲商品,流通市場。明代詩人于謙曾有一首詠《煤炭》的詩:“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由於煤炭採掘歷史悠久,礦工衆多,以往民間就有每年冬至慶祝礦工節的習俗。

當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戶門前都要用煤塊壘成圓碉形“旺火”。到了晚上,滿城大大小小的旺火點燃, 一片歡騰熱鬧的氣氛。如今大同市已發展成爲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礦務局是全國最大的煤炭企業,每天通過鐵路、公路將優質煤炭源源不斷地輸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大同的歷史文化,是學士們一直研究的問題。到底是胡化了漢文化,還是漢化了胡文化,這些還得追足於北魏王朝的古老文化,經時代的變遷,大部分採用了漢代人的文化交融。這種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獨特文化和民族風情,不只體現在聞名遐邇的文物古蹟上,而要從大同的傳統民情中尋覓。

大同有着“人傑地靈”的美譽。說到人傑地靈,民間有諺語:“宣府的教場,蔚州的城牆,大同的婆娘,爲三絕”。大同姑娘大多數長得眉清目秀,嫵媚可人。這也許跟當地的風俗有關,大同的男男女女都很愛美,衣着得體,穿着講究,因而,流傳中的大同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長的都很漂亮。《大同志搞》記載,歷史上,大同由於少數民族衆多,其中就有匈奴和鮮卑族人。鮮卑人就是高鼻樑,大眼睛,後代傳宗下來就很漂亮,這也許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大同還有許多值得稱頌的.工藝品,種類繁多,技術精湛。此外,家喻戶曉的民間藝術和戲曲,也是古文明遺傳下的寶貴遺產。當新時代的步伐邁向這座古老的城池時,嶄新的扉頁,又向它伸出援助之手。重整市容,修復長城,公路鐵路在這二百七十八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形成網狀。再一次爲這位年邁的老人,增添了許多姿色,塑造了幾分雍容。大同,是一個古老的傳說,它融匯了民族文化,傳承了古樸的民風,埋藏了豐富的資源,展現了大同悠久歷史的文明。

我現居於,大同渾源縣的一個鄉鎮!由於我們與兩縣之間打交界,婚姻往來自然也就頻繁很多,我就是離孃家不足四公里處安的家。

走進村裏,是一條寬闊的大街,街道兩旁擁簇着菜市場的門市,及各種生意的門面。改革的春風襲來,這個村落已煥然一新,整個街頭鋪滿了水泥路,不再是給人以泥濘的感覺。在人們的笑語聲中,不時的三兩成對,四五結伴得漫步在這條繁華的街道上。

村子的兩頭設立娛樂場所和候車亭,便於村民的鍛鍊與休閒。由於現在的村民對健康意識逐漸提高,即便是大冬天,每天早晨的六點到八點鐘是他們鍛鍊的好時間。有的做操,有的小跑,也有的靠在一起,扭扭腰,踢踢腿,舒展舒展着那僵硬的身子。當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員,天冷了,我就和一些姐妹,老大娘們一起做作操,散散步。如果是天氣暖和的時候,還可以與那些姐妹們一起跳舞,一起娛樂!

村子的北面,是我村居民率先凸起的對象,開辦了三所磚瓦窯,和幾個飼養牲畜的個體戶。作爲一名農戶,能夠做出一番業績,還能帶領一些村民致富,這不能不說他們的敬業精神,值得學習。

我們鄉村學校,位於村子的東北部,佔地面積約兩公里,其設施與縣城無恙,樓層高爲四層,共有三棟大樓,裝修新穎,設備齊全,可以容納兩千多名學生。是我村附近各大鄉鎮最好的學校。只是,現在大衆對培養下一代的問題上,很爲重視,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往遠在他鄉的私立學校,爲的是能夠學習的更好。因此,即便是這樣良好的學習條件,也不得不放棄,留下來的只有家境不好的,對孩子不是很重視的,僅只有幾百名學生。

村裏還修建了一些寺廟,也是位於村子的北邊,據說,有奶奶廟,菩薩廟,還有幾宗釋迦摩尼佛像,羅漢像,它們分爲正殿與偏殿。每逢過時過節,看管寺廟的人員就把正殿打開,便於靜心禮佛者關悅,一般的時候,人們就在偏殿內簡單了事。廟宇的香火很旺,人們爲了表示對佛緣的虔誠,就要大把大把的錢財,塞進錢箱子裏。一次與女兒去禮佛,天真的丫頭,眼瞄瞄地直盯那錢箱子吆喝:“媽媽,好多的錢,好多的錢,都進裏面了,爲什麼呀,媽媽,那些叔叔,阿姨都往裏面塞毛毛錢呢?”女兒的異樣未定,我急忙趕上前去,肆意阻止,然後,在女兒的鬢耳前,悄悄的叨叨了兩句,這纔有心在向前崇禮。從女兒異樣的目光不難看出,人們在富裕的生活下,心中對禮佛的心,更上一層,在人流穿行間尋得一份釋然。

我們村子,看上去不算很富裕,也不是居樓小院,但它的建設也很獨特,一排排的瓦房平整清潔,院子裏家家戶戶壘滿了金色的矮牆(老玉米),家裏大多數都用上了暖氣爐,潔淨的民風,常常會使人入心入意。偶爾有幾處樓建,也是牽頭富戶引領的表現。醫院,政府,及一些便民銀行,匯聚在這條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寬廣的街道,隨處可見,小孩兒在此嘻戲,老人在此漫步,無不體現着現代的人民,對政府的鄉村建設,表示滿意與愜意。沒事兒,到麻將館打打麻將,到人羣裏說說三國,聊聊百態,嘮嘮家常,肆意在找找茬兒,打發着無聊繼而悠閒的生活。

這個村子不大也不算小,居住了大約三千人口。村民的經濟來源,大多以務農爲主,也有一些再外打工者,他們依然在家留有農田,留與自己的婆娘來整理。經濟上還算充足,除了那些好吃懶動者,勤勞的人們卻也算富足。平整肥沃的土地,以玉米爲大種,其餘的還有土豆,穀子,黍子,及各種蔬菜。各家的收入也算可觀,城鄉居民的生活,雖不是大把的愣去揮霍,但平靜安逸的生活,卻也知足。

家鄉的居住地,談不上富饒美麗,它沒有南方的小溪河流,四季的鬱鬱蔥蔥,湖光山色的地域山脈,也沒有經濟騰飛的顯著榮耀。但,這裏的景色也很誘人,獨特的地理環境,照耀着這一方人民的冬夏春秋。廣袤的土地,井然有序,在村民的愛戴下,碩果累累,與時俱進。喜歡在春季裏看它們生長的樣子,一簇簇的苗子,揮舞着雙手,肆意向我們告知它們的夙願。到了秋天,更是一幅截然心動的景象,金色的濃妝煥然起勁,使它們更是一片活潑可愛的景緻,這樣的環境雖說不會讓人嚮往,但也是一處別樣的景觀。

隨着生活日益增長,所向往的樂土,也很繁多,無數的夢寐追求也在蠢蠢欲動,但這些都不會是回念家鄉時的那一份眷戀之情,即使,將來的生活無限美好,這份對家鄉的情意,會越來越濃。

伴隨着這首:“一紙鄉書”的音樂,就要結束了這篇文字的編排。家鄉,在愛與被愛之間,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與留念。在這裏孕育了無數個生命,也充滿了無數的希望,在精彩的回憶中,彰顯着我們美麗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