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全真教聖地散文

全真教聖地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對喜歡武俠小說的人特別是金庸迷來說,王重陽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在《射鵰英雄傳》等作品中,他被描繪爲“華山論劍”決出的“武功天下第一”的高人。金庸的描寫當然更多是出於虛構,但王重陽及作爲他弟子的“全真七子”歷史上卻實有其人,金庸所寫的“活死人墓”等也並非完全出於杜撰,而實有其據。現在開封城內西南隅,包府坑北,有一處著名的`道觀,名延慶觀,原名就叫做重陽觀,正是爲紀念道教中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逝世此地而修建的。

全真教聖地散文

王重陽本名王喆,因爲喜歡陶淵明,改名知明,與陶淵明一樣,他也喜愛菊花,因爲菊花在重陽節開放,王喆因號“重陽子”。王重陽是陝西咸陽人,生於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卒於金大定十年(1170年)。他生逢亂世,其時宋室南渡,大片北方領土淪入金人之手,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戰亂頻繁不斷。史載,王重陽能文擅武,是“文武雙進(士)”,美鬚髯,形質魁偉,任氣好俠。作爲宋朝遺民,他對金人殘暴的民族壓迫強烈不滿,於是自稱得道,佯狂垢淤,在終南山南時村掘地爲穴,封土高數尺,居於其中,號“活死人墓”,以此表示對金人統治的憤懣和不合作。後他赴山東寧海等地傳教,創立全真教。

他在道教史上的最大貢獻是倡導“三教平等”,融道、儒、佛家思想於一爐,成爲道教中興的關鍵人物。他傳授了馬鈺、孫不二夫婦、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等七位弟子,號“全真七子”,其中以長春真人丘處機最有名。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他率丘處機等四弟子西歸終南,途經開封,住在今延慶觀所在地的一家王氏旅店,次年無疾而終,享年58歲。王重陽有千餘篇詩詞傳於後世,其中有首詩作於他去世5年前,即金大定五年(1165年),他在其中預言自己“壽命不過五十八”!結果還真應驗了。

爲紀念他,後人在其逝世地建了一座重陽觀,成爲在此地修建道教宮觀數百年興衰史的開端。金末,重陽觀已毀。元太宗五年(1233年),全真教徒受丘處機遺命,重修重陽觀,歷時30年,規模宏偉,殿宇壯麗,元帝賜名“大朝元萬壽宮”。元末又毀於兵火,僅存齋堂一座。明洪武元年(1373年)部分修復,更名延慶觀。

延慶觀內建築大都毀壞,現存玉皇閣1座。玉皇閣又名通明閣,系觀內原存齋堂,因屢遭水患,基部淤沒地下三米多深,經挖掘整修,恢復了原貌。玉皇閣坐北向南,建築共三層,通高18.25米,全用青磚、琉璃構件仿木建造,不施樑架,頗似一座蒙古包,結構嚴謹,富於變化,內供明代真武銅像一尊。玉皇閣下層爲方形,4坡頂,室內下方上圓,4角砌出密集斗拱,頂似蒙古包;中層呈棱狀,八角實心,八面壁體上附加相互連接的八座懸山式建築山面,均設鴟吻垂獸;上層爲八角樓閣,外設琉璃欄杆,南北各闢1門,內供漢白玉雕玉皇大帝座像及左右侍臣。閣頂作攢尖式,上蓋脊飾猶存蒙古騎士形象,琉璃瓦頂上施銅質火焰玉珠,結構奇特,色彩絢麗。整個建築是蒙古包與樓閣的巧妙結合,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國內罕見。

延慶觀本來規模宏大,號稱“廣袤七裏”,是全國三大名觀之一。但現在佔地卻只有4畝不到。但在開封城,能歷近千年而在地面上留下來,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奇蹟了。想一想,《清明上河圖》只表現了一角的大宋京都現在哪裏去了?在開封城下,埋着幾座開封古城,這是個城摞城的城市,昔日的皇宮王府都被深埋在了地下,而延慶觀能在地面上留下一部分,已不知是幸運還是奇蹟了!建國後,延慶觀經多次維修,並逐步恢復一些殿堂。按規劃,延慶觀將籌資擴到17畝,重建重陽殿、丘(處機)殿等,現已建成的有三清殿、配殿等。等重建完成,昔日全國名觀的風采將重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