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小糖人的散文

小糖人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一次到四川自貢出差,走出賓館大門,準備去古玩市場欣賞一下自貢的剪紙、龔扇、扎染等民間藝術品,購置一些回去送人。當我走到一個小巷子的口邊,竟然發現了一個藝人在製作糖人,旁邊圍了一圈孩子們。我的眼睛猛然一亮,這不正是我的童年夢嗎?興奮的我急急忙忙擠了進去。我的貿然闖入,立刻引來一雙雙敢怒不敢言的小白眼。

小糖人的散文

只見一嘟嘟的糖料在他的手裏,瞬間的工夫,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糖人便展現了出來,好精緻,好漂亮。那晶瑩透明、活靈活現的、金燦燦的小糖龍,形象逼真。一股香甜的味道直入心扉,已經不惑的我,和旁邊的孩童們一起,開始了口水的吞嚥。這情這景,讓我的思緒又回到了快樂的童年時期……

那個時經常見有走街串巷的'吹糖人的藝人,一邊走着,一邊嘴裏喊着比糖還甜的號子。擔子上的草竹架上,掛滿了《西遊記》裏的孫悟空、豬八戒等造型的小糖人。那個時候,我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太好,沒錢買,吃不起。後聽聞牙膏皮亦可換取,便偷偷地將家中沒用完的牙膏取了出來,擠淨了裏面的牙膏漿,匆匆地拿去換來一個黃亮亮的小糖人,在小夥伴面前炫耀一番把玩一遍後,便緩緩地一口一口的用口水把它漱嚕完,那個甜呀,甜脆爽口,直透心底。

製作糖人,特別是畫製糖人,這項當年趕鄉集最常見的民間手工藝活兒,到如今的年代幾乎蹤影難覓了。在自貢卻能看到,實在是欣喜若望!

畫製糖人的工具就是一塊鋥亮光滑的石板、一把小勺子,原料也就是半勺糖汁。在畫製糖人的過程中,這位藝人堪似國畫大師,氣定神閒,用勺作筆,沾糖爲墨,在平整的石板上輕輕地甩動着手腕,時提,時抖,時頓,時揚,將糖汁流淌速度的快慢控制得恰好,就那麼來回幾下拿捏,形態各異的糖人就躍然誕生了。

畫製糖人,是中國獨特的傳統的手工藝術。這些藝人大多都是遊動的,有小孩子的地方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挑着一副擔子,一頭是供糖料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則是盛裝糖料的罐子和繪製工具。

糖人,是用熬化的糖汁在板面畫制而成的,其造型包羅萬象,古代人物、各類花草以及小動物等,應有盡有。

記得看到過的史載,好像宋代就有畫製糖人之說,當時多采用平面造型畫製糖人,與今時的糖人畫制工藝和手法基本相像。

流傳下來的吹制工藝,是用一根兩頭通氣的麥秸杆,沾上一點熬好的糖稀,然後輕輕一吹,糖稀隨即鼓起,經藝人旋轉拿捏,配合吹氣的節奏,塑成了各種造型,完成後用竹籤穿起冷卻。

另據坊間傳說,吹糖人的祖師爺是明初的劉伯溫,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追源歷史,畫製糖人的技藝始於明末清初,被稱作“吹糖人”。據史書所載,明始祖朱元璋爲保障自己的皇位穩定,且能永保江山,建造了一座“功臣閣”,名義上是將一應功臣們邀來賀功嘉賞,實則是進行了祕密佈局,封閉殿門,燃起熊熊大火,擬火焚燒這些功臣們,以絕後患。

大功臣劉伯溫也屬被處死的其中要員之一,但劉伯溫的嗅覺很機靈,察覺了這一陰謀,在此浩劫中,趁亂倉惶逃脫。途中遇見一個吹糖人的老人,被老人救了。老人家就將自己的服裝與劉伯溫調換,並將吹糖人的擔子讓劉伯溫挑上,幫助劉伯溫躲過了此難。自此後,劉伯溫隱姓埋名躲在了民間。爲討生活,劉伯溫每天挑着糖人擔子走街串巷叫賣。由於在吹糖人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小雞小狗等類動物,非常的可愛,引得小孩子們都跑來買吃。人們都向劉伯溫討教製作方法,劉伯溫則毫無保留,將自己的手藝傳給了他們。就這麼一代代的傳承,吹糖人的手藝便流傳了下來。

吹製糖人的工藝,流行在民間,在數百年的不斷演變中,經藝人們的再研琢、再發明、再創造,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畫製糖人,其象形、色澤、味覺等都高於吹製糖人,很受孩童們的青睞和歡迎。

畫製糖人,在中國不同地區的製法不一樣,稱呼也不同,川地有稱“吹糖麻婆子”的,有叫“打鞦韆”的,雲貴川一帶大都稱“畫糖宜娘”、“畫糖官人”、“畫糖寶塔”、“畫糖龜兒”等。

我面前的這位畫製糖人的藝人所展示的手藝和畫制手法,應該是自貢所獨有的傳統藝術,較之我的那個年代,他的畫製糖人其形其狀的造型更顯時代化,更有創新的賣相,糖人香甜的味道更濃郁。

聽這位藝人有些淡淡感傷的言談,他是家族裏畫製糖人的唯一繼承者,會這樣畫制的人已經很少了。

聽他這麼一說,再有數年,“畫製糖人”這個名詞也只能保存在詞典裏了。

等了不大一會,藝人特意地讓我買到了一個最大的而且是現做的畫製糖人。不過,這個小糖人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幾分錢了,而是整整的二十元。

舉着這個已經遲來了幾十年的糖人,我走出了兒童的氛圍。嗅嗅兒時的快樂,輕輕地抿了一口,飛馳的思緒,把我拉向到了時光的隧道,呼喚我的童年記憶,那個有着酸酸甜甜的童年,四處尋找畫製糖人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