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有一種記憶叫麥秸垛現代散文

有一種記憶叫麥秸垛現代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又到了一年的夏天,布穀聲聲地叫着,麥收的時節到了。

有一種記憶叫麥秸垛現代散文

在城市裏住久了,硬邦邦的水泥地雙腳感受不到大地的呼吸,高樓大廈模糊了季節交替的界線,每天上、下班,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變成時間的主旋律。聽見布穀鳥的叫聲勾起我們兒時的無限回憶。

小時候麥收是件大事,學校也要放半月假,幫助家裏收麥子,就是現在說的實踐活動吧!這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大人忙着割麥,孩子忙着拾麥,人人都像趕時間似的,來去一陣風。趁着打麥的傢什都拿出倉庫,拉開架勢擺到場上,整個村子一起開鐮,進入麥收最忙的時候。

在分田到戶以前是集體勞動,記憶裏麥收最壯觀的不是割麥、打麥,揚場,而是最後的上垛,就是把秸稈收在一起,堆成一個麥秸垛,保持秸稈新鮮供作全村牛羊一年的.飼料。這可是一項技術活,也是一場力氣活,需要全村的男勞力一起出動,協同作業才能完成。這時候收穫的麥粒已經裝進袋子,只待曬乾收倉,豐收的希望也變成現實,人人臉上帶着喜悅的笑容,男人們在麥場上桑叉飛舞揮汗如雨,女人孩子在場邊的綠蔭下嬉笑乘涼,大人們忙着,孩子們樂着,一派和諧的繁榮景象,是我記憶中最美的麥收畫面。

每年上垛的這一天,都是村裏的盛事,要在打麥場邊支起兩口大鍋,一個鍋裏炕鍋盔饃,一鍋裏煮綠豆湯,幹活的人隊裏管飯,最開心的是孩子們可以蹭吃蹭喝。

一大早打麥場上就忙開了,所有的秸稈被挑開晾在場上厚厚的一層,等太陽出來稍微一曬去掉表面的溼氣,就正式開始垛麥秸。在麥場的一角選好地方,先用石塊圈出一個大小合適的圓,曬乾的麥秸一層層放進去。三五個人站在垛中心接住周圍挑過來的麥秸平鋪均勻,站在中間的人必定是眼力高、手把快、體力好有經驗的年輕人,因爲上垛要一鼓作氣幹完才能下垛,天熱、時長、活重沒有個好身體怕堅持不下來。眼力高的人站在中間不光平鋪秸稈,還要不停修整讓垛不偏不斜且有型。手把快的人站在中間要不停整理下面撂上來的一團團麥秸,如果手慢了就會積疙瘩造成偏斜。全村幾十個勞力人人手持桑叉,按年齡自然分工,年級最大的在最外圍,把麥秸往近處推移並堆成一個個的小堆,年紀稍輕的一叉叉挑起撂到垛上,場上的人忙而有序,眼看着麥秸垛呈圓柱形一點點地高起來了。

頭頂的太陽也越來越熱,場邊大鍋裏的鍋盔饃散發出特有蔥油香味,第一鍋綠豆湯已經出鍋在邊上涼着。半晌男人們需要加餐了,隊長一聲招呼大家停下手裏的活,一人一饃一湯,坐在場邊的綠蔭下休息。孩子們這時候也是最歡騰的,從爸爸或哥哥手裏分的一塊鍋盔饃,吃得津津有味,不同於媽媽平時做的黑白膜,有柴火炕底的焦香,也有蔥油白麪的混合味,記憶裏的饃香應該就是這種味道。

吃過喝過歇過之後,又是一番熱火朝天的大幹,一鼓作氣把所有的秸稈上垛,眼看着一個巨型的蘑菇立起來了。剩下的就是處理善後工作,用木耙梳理掉鬆散的秸稈,讓整個垛裏的秸稈變得瓷實,最後在“蘑菇”頂攤上麥糠,再搭上幾枝溼樹枝壓頂,一個完整的麥秸垛就完工了。這時已日過中天,大夥兒纔開始吃午飯,鍋盔饃就着綠豆湯吃的更開心了。

顆粒歸倉後所有的木杴、木耙、桑叉、竹苕也收掛起來,農村恢復了往日的平靜。麥秸垛就像給麥收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更像是一件季節的藝術品,靜靜地立在麥場的一角,成了我們童年的“旋轉木馬”,記不清圍着它做過多少遊戲,陪我們度過多少個風清月明的夜晚,年復一年陪我們長大。

麥收時節,有一種記憶叫麥秸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