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以城市爲主題的遊記散文

以城市爲主題的遊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旅遊紀念品》

以城市爲主題的遊記散文

在山腰上。有一座瞭望臺。在這兒放眼遠眺,可以看到很遠很遠,既能看到連綿起伏、鬱鬱蔥蔥的森林,又能看到那些彎彎曲曲的河流和繁榮的小村莊,還有那遼闊的碧綠的平原。

在瞭望臺的附近有一家小小的旅館。有一天。店老闆又不失時機地向遊客推銷當地的商品:“看這些,你不買點紀念品嗎?明信片或是木雕的人像……”

“哦,謝謝。我想我不需要,我從來就不買什麼土特產或紀念品之類的東西。這些小玩意兒在街上到處都能買到。有名的東西也可以用錢隨時買到。”

“你是這樣認爲的嗎?你真的不想買些什麼?”

“不,我只想好好享受這些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那會使心靈得到美的享受。”客人固執地說。

“也是,這樣也對。那麼,請到森林裏去散散步如何?像這樣枝葉繁茂的森林並不多見。”

“是嗎?謝謝您的指點。”

遊客真的去了那個森林。確實,這兒幽靜得很,景色也很美。可是,不久他的好心情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爲突然躥出一頭十足的野獸——熊!

他很想馬上逃跑,但由於過分驚慌和恐怖,他已不能走半步了。直到黑熊氣勢洶洶地撲上來時,他才手忙腳亂地抵抗起來。他拼命地反抗,不顧一切地奮勇和黑熊搏鬥着。不管怎麼樣。他沒有成爲野獸的美餐。

遊客沒命似的跑回旅館,喘着粗氣說:“我遇上了可怕的事情。我剛纔遇上了一頭黑熊……”

可是,店老闆的回答卻出人意料之外:“哦,這沒什麼了不起。我把您剛纔那激動人心的浴血奮戰的場面攝入了八毫米的電影膠捲。你願意購買嗎?不知道你願意出多少錢來買呢?”“什麼?啊,原來這是圈套呀!那隻熊是人扮的……”

遊客非常氣憤,但轉念一想:把這電影膠捲放映給鄰居的孩子們和相識的姑娘看的話,也許確實是個不錯的念頭。剛纔的場景非常逼真,別人應該看不出破綻吧。

所以,他重新作了一個決定:“好吧,也許有些貴,但是我還是決定買下它。你真是個會做生意的傢伙!”

《把旅館開在管道里》

施圖伯格原是德國的一位木材商,由於經營不善,他的公司瀕臨倒閉。而恰在這時,儲存木材的倉庫又失了火,數十噸木材頃刻化爲灰燼。一夜之間施圖伯格變得一貧如洗。爲了逃避鉅額債務,他不得不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這天,施圖伯格輾轉來到萊茵河畔的一個小鎮,晚上,身無分文的他只得棲身於廢棄在河邊的一截水泥管道里。夜已經很深了,然而,施圖伯格沒有睡意,他苦苦思索着結束流浪生活的良策。這個念頭打他離開公司的第一天起就沒有斷過,可是,連半個馬克都沒有的他一直沒有想出好辦法。

明月高懸,星光燦爛,萊茵河裏蛙聲一片,岸邊草叢裏各種昆蟲的鳴叫低迴婉轉。一陣涼風吹過,蜷縮在水泥管裏的施圖伯格打了一個激靈。忽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裏冒出來——既然沒有啓動資金,何不利用河灘上這些廢棄的水泥管搭建一家管道旅館?說不定住膩了城市豪華旅館的人們會樂意到這裏嘗一下鮮,近距離感受一下萊茵河河畔的自然風光。

這個想法讓施圖伯格興奮不已,第二天天不亮就忙活起來。他先是把散落在河灘上的水泥管道滾到一起,然後清洗乾淨。接下來,他又聯繫到一個木器廠,以抵押自己勞動力的方式租到一些破舊的木牀,安置在水泥管裏。這樣,施圖伯格的萊茵河畔管道旅館就算開張了。

幾天後,一位熱心的記者路過這裏,捎帶着給施圖伯格的萊茵河畔管道旅館做了免費宣傳。讓人沒想到的是,消息一見報,施圖伯格的萊茵河畔管道旅館立即受到了許多追求新鮮的客人的追捧,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施圖伯格就收到了300多份預訂申請。

施圖伯格的管道旅館內不僅沒有電視、電腦,不能隔音、隔熱,還沒有服務人員,連上廁所都得去屋外,但是人們爲何如此趨之若鶩?原因很簡單,混凝土能夠營造安靜的小環境,讓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裏難得離開喧囂,擁有自己的安靜時光。施圖伯格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按照他的話說,他賣的不是旅館,而是生活。

毋庸質疑,有了萊茵河畔管道旅館,施圖伯格很快就“脫貧致富”了。重新富裕起來的他一度受到媒體的追捧,當然,媒體關注最多的就是他怎樣發現這個好點子的。每當面對這個問題,施圖伯格總是微微一笑:“其實當我們身無分文的時候,並不是真的貧窮,只是還沒發現身邊的金山而已。”

我的昆明情結》

閒閒散散,

慢騰溫吞,

甩大碗豆花米線,

勝利堂前鬥蛐蛐,

翠湖邊上喂海鷗,

世博園花草養眼睛,

吃喝玩樂叫享受,

閒遊浪蕩,遊手好閒是逍遙,

懶人混日子的天堂。

我常用上面這段話向外地同學介紹我的家鄉,這個中性得沒有個性的城市——昆明。也許得用標準的昆明話將這段話念出,才能讓人稍微聞到一絲絲昆明的味道。

說到味道,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味道。成都讓我想起麻辣火鍋和龍抄手鍾水餃的味道;廣州給我帶來清香早茶和海鮮的味道;北京永遠是濃濃醬香的烤鴨和甜蜜糖人的味道;上海則是濃郁奶香的卡布其諾和香草冰淇淋的味道。昆明應該屬於什麼味道?是鮮香爽口的雞湯過橋米線的味道?還是晶瑩微甜的米涼蝦木瓜水的味道?想了很久,我始終無法找到一利,味道能完全徹底地代表昆明。

我曾經常用“慵懶”來形容昆明,因爲她四季如春的氣候讓人對季節交替相對麻木,也因爲昆明人慢熱的性格,但這個形容詞是否能完全概括昆明的特點,我想還有待分析。

昆明是一個可以讓人分享的城市,分享她的陽光、氣候、鮮花,或是蔬菜。一個城市的親和力可以從她對待外地人的態度看出。北京人的自命清高和上海人的矯情是出了名的,同樣,昆明人的與世無爭也是出了名的。昆明人和誰都不爭,什麼都不爭,任何一個外來人都可以輕鬆地融入其中。不嫉妒,不羨慕,不鄙視,不嫌棄,這就是昆明人。

小時侯寫到昆明,總會用到這樣一個形容詞——“熱情好客”,現在想想,這絕對是個錯誤。昆明不像少數民族聚集村落那樣會熱情豪放地請你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當然,也不會像某些都市人那樣對你冷若冰霜。昆明人的待客熱情度就像這裏的年均氣溫一樣——20℃——不冷不熱。

剛從國外回來的朋友總抱怨說昆明人太過悠閒,她說紐約人就算在喝咖啡,手上也要拿着份報紙,因爲他們頭腦中“時間即金錢”的觀念太過強烈。在我看來,昆明人也許什麼都缺,惟一不缺的就是時間。

昆明人喜歡閒散,閒散多了也就成爲了一種習慣。就算馬上就要遲到,他們也可以很悠坦地在館子裏享受完最後一根米線;明知中午的時間少得可憐,他們也要蹺起腳來小睡一會兒;他們會曬着暖暖的太陽,打一下午輸贏不過幾塊錢的麻將;他們會花一下午的時間逛超市,最終兩手空空;他們還特樂意幹世界上最磨時間的事——揀乾巴菌。

外地人總懷疑昆明是否一天有26個小時,因爲這裏的人的日子是磨着過的,這確實夠奢侈。如果說“浪費時間就是謀財害命”,那昆明人幾乎每天都在犯罪;如果說“時間就是金錢”,那昆明人確實有點“視金錢如糞土”的意思。

我不否認昆明與其他大城市間存在的差距,也不否認昆明人與其他城市的人存在的差距,但我始終深愛着這座城市,像一個少年戀上一位姑娘那樣無法自拔。慢性子和慢節奏就像一塊胎記那樣印在我的身上,這是昆明母親給我的禮物,我喜歡它並享受於其中。我想,安逸與閒散沒什麼不好,生活就該用來享受,日子要一天天地過,既要注重結果更要享受過程,不是嗎?

 《陽光下的哈瓦那》

陽光下的哈瓦那,雖然氣溫最高也有30度,但是在海風的吹襲下,沒有炎熱的感覺,只有一陣清涼。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哈瓦那都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只是這種美麗是定格在從前的那種,而且只要仔細一看,殘舊和斑駁,讓人擔心,這樣的美麗不知道還能夠維持多久。

海邊的那些殖民地時代的建築,很多已經老舊得開始傾斜,有的乾脆已經坍塌,偶爾有新的建築,卻都是拆去了舊建築之後的現代設計,雖然簇新現代,卻和周邊格格不入。只是,推倒重來,絕對要比維護翻新這些舊建築成本低很多。看着那些似乎是被丟棄在路邊的建築,真的不知道它們的命運會是怎樣。

老城的市中心要好一些,畢竟屬於旅遊區,酒店的外表是令人讚歎的古老情結,但是房間的`簡陋,還有濃厚的70年代的蘇聯式建築的格局,讓人覺得,真的有點可惜。馬路上那些已經在別的城市難以找到的老爺汽車,還在充當着出租車的角色。當然,正是這樣的古舊,也成爲遊客們到這個城市來尋找神祕和感覺的一部分。只是,對比那些同樣有些幾百年歷史的城市,總是覺得,這裏其實可以更好。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古老的東西,在日月不斷的折損之下,總有轟然倒下的一天,如果再不及時拯救它們的話。

從街頭的大型壁畫,到酒店內售賣的明信片,到處都是切戈瓦拉的畫像,這個阿根廷出生的醫生,幫助卡斯特羅在古巴建立了社會主義。但是最終他沒有留在古巴,在他離開古巴寫給卡斯特羅的信裏面,他說他對社會主義的前途感到困惑,因爲他發現不少的革命者都是在豪華的汽車裏、在漂亮的女祕書的懷抱裏喪失了往日的銳氣。所以,爲了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選擇戰鬥。

古巴旅遊區內接待外國遊客的酒店,雖然殘舊,但是畢竟設施齊全,當然,價格不菲。這點也讓人想起了開放前的中國,不管是服務還是設施,都讓人想起了上海的國際飯店,還有華僑飯店,當外資酒店大舉進入之後,這些曾經輝煌和高不可攀的酒店,馬上失去了顏色,慢慢被人遺忘。

作爲外國人在哈瓦那,會覺得物價昂貴。美元在2004年開始可以兌換當地貨幣,不過現在突然很不值錢。去年的時候,一美元可以兌換20披索,而現在100美元只能夠兌換差不多80披索,嚴重貶值,不知是否是勞爾要讓持有美元的人不再享有特權,拉近貧富差距的政策的結果。

一家只有國內一二星級的賓館,或者準確說是招待所水準的酒店,一天就要差不多80到100美元。不過古巴人的收入卻一點也不高,平均月收入只有300披索,去年還只有相當於20美元,不過現在,已經相當於300多美元。平均每個人把四分之三的工資,花在了食品上,不過這種披索兌換美元的變相升值只是一個數字遊戲,關鍵是看古巴人的開支和收入的比例。在古巴,全民醫療免費,全民教育免費,百分之九十的人擁有住房,雖然破舊。租房的話,租金低廉,所以街頭沒有乞丐。正是因爲這樣,就算收入低,夜深了,街頭咖啡館依然坐滿了悠閒的古巴人。古巴政府要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看來需要花點功夫了。

雖然美國不允許國民到古巴旅遊、做生意,在美國的時候,連打電話到古巴都會聽到:“對不起,你撥打的電話錯誤。”提醒自己,美國對古巴的制裁還在進行中。這種制裁,不單單是電話通不通的問題,在香港訂機票,因爲選擇的旅行社是美資公司,不能夠提供古巴機票的服務,在Yahoo找飛哈瓦那的航班,也找不到,想起來,Google和Yahoo都是美資公司。

不過制裁真的是很無聊的事情,在哈瓦那的街頭,到處可以遇到來自美國的遊客,因爲他們可以經過加拿大或者巴拿馬,拿着另紙簽證到古巴旅遊。想起來幾年前在利比亞,同樣也是美國政府禁止國民旅遊的地方,還是讓我們在一家專門接待外國遊客的餐廳裏面,撞到了一批來自美國的遊客,而這樣的團,幾乎每天一批。布什在古巴制裁問題上一直強硬,不知道上任後,是否對勞爾要求對話的喊話有所呼應?畢竟制裁和戰爭,在當今世界,都只是表面上懲罰政府,實際上卻在懲罰無辜民衆的做法。

 《狼行千里吃肉》

愷撒於公元前47年遠征安納托利亞,說出流傳千古的名句:“我來,我見,我征服。”許多讀書人可能對“征服”這件事沒有太大興趣,大家比較關心的還是愷撒看見了什麼。中國先賢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希望能借着旅遊增長見聞。這幾年,拜經濟發展、生活富裕所賜,國際旅遊業發達,只見各國觀光客四處流竄,不論是中國的長城還是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到處充斥着“到此一遊”的心態。遊客來去一陣風,硬是把愷撒的名言體現成了“我吃,我買,我拍照”。新鮮事物總是招人喜歡,很多人在採購之際,任何稀奇古怪的東西都能上身。可是一碰到吃,大家都不約而同,相對保守,甚至得遵循古法,不能將就。

君不見,西方人到中國旅遊,仍是吃西式自助餐。克林頓當初到了西安,您讓他試試一頓餃子宴也許還行,可要他天天吃像褲帶的麪條,拌上油潑辣子,他準不依。就好像咱們到了巴黎,可以排隊買名牌包,但要讓您晚餐來一份韃靼牛肉,早點是藍紋奶酪,定能把您給愁死。導遊小姐爲了安全起見,安排中國遊客上中國館子,儘管館子裏湘菜東安雞與雞塊蘸番茄醬不分,川味酸辣湯倒像泉州的面線糊,大夥總覺得還是要比“番菜”強。

中國俗語說:“狼行千里吃肉。”這話有多層意義。從生物學角度解釋,狼不是草食性動物,非吃肉不可;從社會學角度看,這句話說的是有能力的人,到哪兒都能顯本事,有飯吃;從文化角度觀察,就是中國人到哪兒都得吃中國食物,真到了找不着中國館子的絕境,哪怕一碗方便麪都要比半生不熟的牛排受歡迎。

一般人進餐,不僅吃的內容得是自己熟悉的,就連進餐的方式也得遵循古禮。有一陣子,美國人對日本文化相當有興趣,也試着吃點日本壽司、拉麪。許多日本商人見了心喜,紛紛進駐美國。沒想到拉麪店一開張,儘管店外大排長龍,人聲鼎沸,可就是賺不了錢。原來,美國人深受自身文化的影響,喝湯不能有聲音,一碗拉麪,得一根根地慢慢挑着吃,再拿起湯勺,一口口地喝,規矩是有,可就是耽誤人家買賣。這日本店家也不能告訴美國顧客:吃拉麪就得大口吸吮,喝湯時還得有點肺活量,你們美國人一定可以做得到的。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咱們中國人的智慧,歐美地區的中餐館子裏,您看到有人願意賣蘭州拉麪?有人想推廣北京炸醬麪?沒有人傻到這份兒上,說明當年肯定有人吃過虧。

咱國人也有這種遵循古禮的精神,到了西式的自助餐館中,每個人張羅個盤子後,一個箭步上前,把想吃的、想試的食物,一股腦往盤子裏放,不對,應當說,往盤子上堆。只見個個都捧着山丘似的盤子,小心翼翼地回座,就好像表演雜耍特技功夫,可得小心不要在坐定之前發生“山體滑坡”。接着當然就是暴風雨般的無情攻擊,要把盤子裏的各種食物,從生菜沙拉到冰激凌,一起消滅,否則怎能回本?日本有一種“放題餐廳”,也是自助式,儘管吃,但有時間限制,這種時候,您這麼吃也還能理解。可一般館子並不限制用餐時間,您慢慢取用,一次一兩樣,不僅優雅,還不浪費食物。可惜許多顧客不識箇中滋味,老還記着祖輩在黃巢造反時的逃難景象,擔心沒了下頓。

水寫的城市》

有一句很美麗的話,說女人是水做的。每想起來,總是漾漾的,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美麗的文字,常被形容成杏花春雨、行雲流水,字裏行間,能聽到水一樣潺湲的聲音,入眼,入耳,更入心。

有一種很美麗的城市,總是與水有關。穿城而過的河流,曲線優美,母性張揚,河水像乳汁一樣滋養着一城的百姓,潺湲的歲月,萬世的風景。所以,這河,總是很神聖地牽連着那些無論富貴貧賤的心靈,總是很虔誠地被這城裏城外的人尊稱爲母親河。

天津就是一座這樣的城市。海河就是一條這樣的河流。

水是最神奇的藝術家和創造大師。水寫山川大地,寫雲霧風景,寫雷鳴電閃,寫自然萬物,也寫芸芸衆生,寫鄉村城市。

這是一座由水寫成的充滿靈性和美感的城市。抓一把天津的泥土,腥鹹中都是流水的芬芳。腳下站立的土地,是海河已經流淌了千萬年而形成的沖積平原。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脈絡清晰地佈滿這片土地,勾畫點染,肆意而多情地書寫着水對泥土無休無止的情愛,證明着自然與人的親密無間的關係。一座城市,斗轉星移,六百年發展彈指一瞬,一言以蔽之,不過就是水與泥土靈肉相搏的歷史,海與河交匯的歷史,人與水愛恨共生、相知相容的歷史。水是世間萬物一切繁榮興盛的根源。

水是自然的造物,神靈的手筆,天造地設,鬼斧神工。水的文章,可以柔美,可以優美,更可以壯美。水是一種真正的尤物,無論以何種形態出現在你的面前,都足以令你感慨萬千,把美的真諦領會得更加深刻。水的文章,又是人的手筆。調理,增刪,引領着水的行走,調理着水的性情,如遣詞造句一般得心應手。所以,水的文章,實際上就是人的文章;水的風景,實際上就是人文的風景、科技的風景。大禹治水,都江堰,大運河,引灤入津,南水北調,污水處理,海水淡化,中水利用。水的筆墨,在人的智慧的操控下,越來越濃淡相宜。人欣賞着自然,適應着自然,利用着自然,也改造着自然。水就成了人的精神和力量的最好的載體。天津的城市改造,也同樣離不開水的點化、人的頓悟。它塑造和描畫着全新的社會人倫,成爲人間親情、社會文明的最天衣無縫的媒介。它也塑造着我們的全新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爲其打上時代鮮明的烙印。

水,疏朗着視野;水,美麗着心靈;水。寫活了天津。一脈脈的活水,不停地流淌在城市的歲月裏,流淌在天津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流動產生了美感;流動產生了活力;流動創造着機遇和財富。不過短短几年、十幾年,大如海河、北運河、南運河、子牙河,小如津河、衛津河、月牙河。水就把精華之筆寫滿天津的土地,成爲天津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一條脈絡分明的主線。

水做的女人,風情萬種。

水寫的文章,萬種風情。

而天津這座水寫的城市,永遠都是一篇最耐人解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