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5節能環保產業調研報告

2015節能環保產業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調研組從4月下旬開始,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調研活動。聽取了市發改委、科技局關於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的通報,制定了《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調研方案》,召開了從事新能源產業的企業、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赴國軒高科、陽光電源、三川自控、

2015節能環保產業調研報告

國禎環保、同智機電等企業調研;還前往常州、無錫、寧波三地開展比較式調研,考察了廣源熱電、新譽集團、無錫尚德等企業。經調研組認真討論,現將調研情況作如下彙報。

  一、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關於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概念,國內外有多種提法。參考多方面意見,我們認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及產品爲對象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銷售和相關配套服務等行業的總和。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水能、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節能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研製和服務、節能環保產品製造、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近年來,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一批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三大領域初顯優勢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爲我市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在節能與環保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材料三大領域已初步形成優勢。據《合肥市—2012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82戶,超過1億元產值的企業30家,完成產值240億元(包括節能家電產值、部分新材料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1.5%左右。localhOST其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產值約150億元,節能環保技術服務體系的總產值約30億元,與環境有關的建設體系總產值約60億元。行業科技人員近2.5萬人。

  2、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涌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產品

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先後有45家企業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獲得各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的有6家,國風集團、東華工程科技、通用機械研究院、國禎環保、繼遠電網等是我省第一批創新型試點企業。我市涌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近兩年獲得國家、省、市科技術攻關計劃項目支持的近百項,新產品80多項,申請國家專利近200項,在太陽能光伏、生物能源、鋰電池、污水處理、建築節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產業化基礎的關鍵和共性技術。

  3、正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優化我市產業結構

目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涵蓋的技術領域較寬,處於培育成長時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產品涉及到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在環境保護方面,產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設備、空氣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回收利用設備等;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產品(服務)涉及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液)、廢氣、餘熱、餘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環境保護服務方面,已形成了較爲完善的服務門類和體系。

  4、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集羣效應有所顯現

美菱、榮事達兩家企業的太陽能熱水器進入全國20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產業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可完全代替進口裝備,榮事達、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國軒高科、安興高科等企業積極推進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硅工藝研發和產業化等項目,形成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結點;江淮汽車、安凱汽車、英科智控、同智機電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進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車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爲首批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業,生物質油生產的設備和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國禎環保的銷售額排全國第8名(全省第1名),該公司主持或參加編制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現已有6項行業標準獲批准發佈;利特環保、元琛環保等在煙氣脫硫、除塵領域有一定的實力,利特環保是全國環保行業百強企業之一。工業節能、綠色照明領域也有一定產業基礎,三川自控、雲龍科技、大明電子等發展較快。

  二、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條件和機遇

從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有着良好的條件和機遇:

一是具有較豐富的資源。一是農業資源。我市三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一方面,有利於家禽家畜的規模化養殖和肉類加工等食品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爲以農業秸稈、枝丫材、垃圾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爲原料的纖維板、生物質發電、生物柴油、沼氣、生物有機肥等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業廢棄物資源。近年來隨着我

市工業經濟發展,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項目、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項目的投產,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將增至400萬噸,鐵渣等廢棄物大量增加。其綜合利用技術已經成熟,我市每年還消化外地粉煤灰、鐵渣100萬噸。三是地熱資源。據地質勘察發現,我市周邊存在地熱帶,地熱資源較爲豐富,爲地熱供暖、地熱種植養殖提供條件,爲深度開發地熱溫泉、洗浴、醫療保健、休閒度假等現代服務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是具有較廣的本地市場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隨着一批重化工業項目的投產,全市用電量還將劇增。近幾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已接近或達到大規模商業生產的要求,生物質能的技術不斷突破且商業利用成本不斷降低,符合節能環保要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看好。二是節能環保產品需求旺盛。隨着中鹽合肥化工基地項目、安徽桑鈮公司年產200萬噸重油深加工項目、德國大陸輪胎合肥項目、京東方6代線項目、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項目、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項目的陸續投產,一方面,因技術和裝備先進改變了我市原有重化工業“高能耗、低產出”的現狀,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費總量,我市的節能環保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節能環保工作壓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節能環保產業面臨的現實市場需求。

三是具有較強的科技支撐。我市擁有一批具有雄厚研發實力的科研機構和學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氣環境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國家制冷設備檢測中心;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在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擁有國家、省重點學科8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國家和省裏高度重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正在抓緊制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有望近期出臺;《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正在抓緊制定。這些意見在發展的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人才隊伍建設、優勢企業和產業園區發展、投資和財稅優惠政策、市場環境的營造等方面都將提出明確的支持政策。我市出臺了《合肥市—2012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近期又出臺了《關於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關於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和《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即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文件),政策保障範圍涵蓋了新能源與環保產業。這些政策的出臺,爲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面臨挑戰

一是企業總體規模不大,缺少行業旗艦企業。儘管有陽光電源、國禎環保等一批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仍然處於成長期,與國內同行業排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整體帶動力不夠強。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都是從自主知識性研發起步的高新技術企業,多數企業面對新興市場,開發能力相對較弱,資本積累緩慢,企業發展資金難以籌集;企業對技術的衰減週期認識不足,引進社會資本時猶豫不決,擔心股本結構中技術份額被低估,往往錯過最佳利用時機,由於不能及時果斷引進戰略投資,企業競爭力不強。資金的缺乏導致企業規模難以擴大,當新興市場邁入成熟階段時,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企業將面臨生存考驗。

二是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配套能力較差。爲數不多的企業,其產品可以參與國際競爭,可以爲國內龍頭企業配套,但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重大帶動能力較弱。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或不能持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且產業鏈不長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推廣難,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爲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的應用存在生產成本高、產品性能不穩定的問題,這些高科技產品受到傳統習慣或管理因素的影響,難以得到應用推廣;另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目前屬於政府政策驅動型市場,沒有各級政府政策的強力驅動,市場啓動困難,步入成熟市場時間較長。而且國內外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

四是產業規劃指導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層面確定的,市政府所作的產業規劃如何與國家、省裏規劃銜接協調,市政府如何出臺具體政策促進和扶持本地產業發展,不僅僅是制定政策的問題,更是體制機制建設的問題。近年我市也制定過產業規劃和政策,由單一部門制定的產業規劃和政策,在統一協調、先導性、成體系方面尤其是具體落實上存在不足,企業反映規劃指導的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

  三、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爲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同時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見附件。

  四、推進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的建議

  1、加強組織協調,着力規劃引導產業發展

首先,我市要儘快成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機構,統籌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工作。成立“節能環保產業專家委員會”,廣泛吸納我市以及省內外專家,把脈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現狀、前景和規劃,組織業內專家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診斷,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對重點項目和引進項目進行識別和市場前景預測等,爲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合肥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和重點領域行動計劃,並做好與國家、省裏相關規劃的銜接,明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各行業的優先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科學規劃產業園區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優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做到“項目跟着規劃走,資金跟着項目走”,切實發揮規劃引導發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實有效的產業推進機制

將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爲優先發展的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形成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政策驅動和保障機制。對國家和省裏鼓勵發展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項目要優先立項,優先安排土地;對符合國家標準、通過權威機構認定的產品,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扶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落實好我市剛出臺的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文件所規定的各項政策,並希望出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文件。

  3、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鼓勵金融機構豐富信貸品種和創新抵押方式,加大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選擇成長性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施重點培育,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支持鼓勵企業通過bot(建設/經營/移交投資)、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先進經營模式,加快企業發展。支持和鼓勵企業拿出優質資產或技術吸引國內外企業參股、控股或收購,不斷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企業。通過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歡迎和鼓勵境內外各類投資主體在我市設立多種形式的創業投資機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進行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

  4、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一些先發城市經常組團來我市與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溝通聯繫,我市更要注重加強與他們的聯繫,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形成多方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建立共享機制和管理程序,建立起省級和國家級的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有效實現對資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推動建立以企業爲主體的技術創新工作,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提高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5、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標準規範

鼓勵發展以工程建設、技術諮詢、檢測認定、知識產權保護、風險投資爲主的產業服務體系。加快制定、修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產品,在能效、建設、設計等方面的標準和規範,逐步建立產品和工程標準體系,完善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體系方面建設。加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品的宣傳教育與知識普及,倡導綠色能源消費理念,增強社會認同,營造有利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6、加快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

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加快循環經濟園建設,儘早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着力打造綠色電池產業基地,加快我市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與電動汽車發展相配套;規劃建設環保產業基地;根據產業發展,視情規劃建設光伏產業園、生物能源產業基地。完善產業基地准入標準,積極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支撐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