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縣長高德榮觀後感500字

老縣長高德榮觀後感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篇一

老縣長高德榮觀後感500字

獨龍江——“人間最後的祕境”,對於未生長在這裏的人們來說,獨龍江是一個美麗、神祕、令人嚮往的仙境,可是對於生長在這裏的獨龍族羣衆來說,生活曾經歷過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每一個人心中深刻的烙印。從馬背上的沉甸到公路上的汽車鳴笛,從破舊不堪的角樓到獨具特色的安居房,從夜晚微弱的煤油燈芯到家家戶戶的燈火通明。這些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支持下,獨龍江就像一個被母親悉心呵護的孩子,茁壯成長起來。在這裏,有一位老人,數十載如一日惦記着獨龍江的發展,牽掛着獨龍族人民的成長,盡心竭力爲自己的同胞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就是“老縣長”高德榮。用心品讀老縣長的事蹟,細心感悟其“三心”,品味其“高原情懷、大山品質”。

一讚“老縣長”的實踐精神。“絕不讓一個兄弟滿足掉隊”,於是他放棄了在城市生活的機會,把辦公室搬到條件艱苦的獨龍江畔,帶領着家鄉人民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將自己38年的青春歲月釘在獨龍江,用一生的時間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爲人民服務的承諾。

二贊“老縣長”的樸素生活。“一件衣服補了又補也捨不得丟”,“一塊手錶帶了30多年”,正是老縣長的真實生活寫照。現如今的社會環境,追求舒適是人之常情,但“老縣長”把精力都用在了羣衆的大事小事上,對自己的生活則顯得那麼“苛刻”。

三贊“老縣長”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乾淨純潔。“我身爲一縣之長,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如果不爲百姓做事,對不起黨,對不起百姓,對不起自己”,老縣長是這樣“定位”自己的。他把人們羣衆切實放在了心裏,將“帶領獨龍江百姓過上小康生活”作爲終身奮鬥目標。

  篇二

在學習了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原縣長高德榮的先進事蹟後,給人最大的感受不是慷慨激昂、激情澎湃,而是誠心誠意想爲“老縣長”點贊。

對民族的敬畏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兩千多年前孟子對世人的告誡,告誡世人在贍養自己的老人、撫養自己的孩子時,也不要忘了別人的老人和孩子。老縣長高德榮正是以這樣一種精神和氣魄敬畏着自己的民族,關愛着自己的同胞,致力於獨龍江的發展。2006年,身爲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高德榮主動要求把辦公室設在獨龍江,以便於開展獨龍江鄉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工作,當他的愛人退休後,兩口子又把家搬回了獨龍江,全身心投入獨龍江的建設工作中。近6年的時間裏,他駐守在每年有半年時間大雪封山的獨龍江鄉,帶領獨龍族同胞投工投勞建設新居、發展產業、學習先進知識與技術,他常說:“我們不團結,會讓別人笑話的。”樸實的話語,卻是生動詮釋了老縣長身上最可貴的民族精神。

對生活的感恩之心。“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恩澤是我們根本無法回報的,唯有銘記在心,在老縣長高德榮身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他對民族、對家鄉的恩情,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會對生活感恩的老人。正是因爲心懷感恩之心,他才能放棄州府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回到了生養他的地方;正是因爲心懷感恩之心,他才能平淡地看待名利,保持着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狀態;正是因爲心懷感恩之心,他才能肩負起身上的責任,爲獨龍江的發展竭心盡力。爲了讓獨龍族羣衆富起來,老縣長率先垂範,幫助羣衆種植草果、花椒,養殖牛羊,發展農家樂等,許多羣衆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真正走上了致富路。結合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工程,老縣長帶領獨龍族同胞投工投勞修路架橋蓋新居,使獨龍江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這些變化中包含着的是老縣長對家鄉、對民族、對生活的感恩之情。人在強烈的感恩之心驅使下就會勤奮地工作、就會執着地追求、就會自覺地用實際行動來報答這些恩情。

對權力的坦蕩之心。老縣長高德榮雖然官至副廳,但是仍然保持着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無論什麼時候都能把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爲民造福作爲自己的行爲準則,始終能夠堅持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堅持爲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更把辦公室搬到了最艱苦、最基層、離羣衆最近的地方。爲官者,就是要在關鍵時刻爲羣衆抵禦風寒、承擔責任,就是要用手中的權力爲羣衆送去溫暖與陽光。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應該以老縣長爲鏡子,捫心自省,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個人的進退留轉,多想如何爲民辦點實事,少想個人得失,始終以坦蕩、豁達、樂觀的精神狀態,面對人民、面對工作、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