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寬和恕——待人之道 人生感悟

寬和恕——待人之道 人生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3K 次
寬和恕——待人之道 人生感悟
忠誠 修養
  寬恕是福
  人與人相處,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彼此間都比較客氣,互相禮讓。一旦熟悉起來了,就覺得禮貌顯得多餘,尊敬似乎太見外。久而久之,放肆無禮的事情就會發生,最後經常會導致些不愉快的事情。古人制禮,還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維繫人與人之間必要的間隔。合適的間隔,會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輕易更輕鬆。你可以忘記別人給你的好處,但很少有人能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三國時蜀國的名士任安很受時人推崇,諸葛亮問秦宓:“這人有什麼特長呢?”秦宓答道:“記住別人的好處,忘記別人的過錯。”足見,忘記別人的過錯的確不是件輕易的事。伯夷叔齊能不記舊怨,於是仇恨就減少了。寬恕是種美德,尤其是在有修養、高尚的人中間是不可或缺的。實在,我們常說,放過了別人,也就是放過了自己,何必要汲汲於此呢?
  忠、恕之道
  忠誠和寬恕是“道”的核心和根本。“忠”是講對待人和事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而“恕”講的是對人應該寬容,不要過於計較。
  “忠”、“恕”二字古今在使用的側重點上有很大的差異。今天使用“忠、恕”兩個字通常更側重於相當他人而言,比如忠誠於祖國,忠誠於朋友;饒恕敵人、寬恕他人等等。孔子的“忠恕”更側重於自己而言的,兩個字都與心相關。用現代漢語解釋,忠是一個人應該完完全全依照自己的良心和人性往生活,恕是人和人的心是相同的。儒家的很多原則都是建立在“忠恕之道”的基礎上的,孔子理論學的最基本的原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建立在“恕”的基礎上的。仁愛也以恕爲基礎,由於人與人的心相同,因此愛自己也會愛他人。“德”與“忠”密切相關,“德”是得之於心,只有完完全全依照自己的良心和人性往培養自己,纔會有德。忠誠和寬恕,在我們今天成了難得一見的美德。《感動中國》曾經報道了一家祖孫十七代爲抗清英雄袁崇煥守墓的事蹟。這是何等的一份忠誠!忠誠是種信念,是極爲認真負責的精神。而我們現在過於頻繁地跳槽和辭職,不禁使人懷疑現代人是否還有忠誠的精神。讀讀《出師表》,那決不是古人腐朽的愚忠,而是千載之下凜然的英氣,感人肺腑的忠誠!古人常說吃虧是福,難得糊塗,實在這並不全是他們無奈的自嘲,其中還有深沉的寬恕和慈悲。讓人一步自己寬,何必在蠅頭蝸角的小利上瑣屑較量呢?懂寬恕者纔有大愛,放開你的心胸吧。
  不遷怒,不貳過
  假如說一個人質美文雅,文質彬彬,那麼此人可謂人之佼者。雖說質美與天賦有關,但後天影響極其重要;文雅完全出自後天之學。一個人的虔敬修養主要通過學習來獲得。而能夠達到“不遷怒,不貳過”的境界,其境界之高至極無人能比。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領導,威風凜凜,因對工作不滿足,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時會莫名其妙地把怒氣發在無辜者的身上,於是手下人對其看而生畏。這種人有兩種,一種是才識過人,急別人所不能急,因禮節修養欠缺,故經常發火;另一種是才識一般,且居上不寬,加之爲禮不敬,故對他人責備責備,似乎唯有他才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一種人是質勝文的表現,第二種是質與文修養均一般所致。“不貳過”則是智的表現。人不可能不出錯誤,但假如重複犯同樣的錯誤,要麼這個人是智力有題目,要麼這個人的修養太差。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做好這兩點的人確實鳳毛麟角,所以加強學習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