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最美家庭評選事蹟材料範文

2017最美家庭評選事蹟材料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世間萬物,因和睦而美麗,因和睦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2017最美家庭評選事蹟材料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2017最美家庭評選事蹟材料範文

  【2017最美家庭評選事蹟材料範文1】

一提起核桃嫁接苗,盧氏人民就會想起楊關營、王頂門夫婦。她們普普通通,平平凡凡。20多年來,她們爲盧氏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不論70多歲的老大爺,還是十幾歲的孩童,人人皆知。那就是“一把嫁接刀,帶富千萬家”。盧氏縣政府給予王頂門很多榮譽:“十佳科技致富帶頭人”、“突出貢獻獎”等。2013年,盧氏縣婦聯會授予楊關營同志“巾幗創業之星”榮譽稱號;2014年被三門峽市科協評爲“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河南省“雙學雙比”“巾幗建功”活動協調小組、河南省婦聯會授予盧氏縣德勝苗木專業合作社“河南省十佳農村婦女專業合作組織”榮譽稱號;2015年被河南省科協評爲“先進示範基地”、2015年被河南省農業廳評爲“示範合作社”、2016年被河南省林業廳評爲“農民專業示範社”。

這些榮譽說明楊關營夫婦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愛崗敬業,崇尚科學,勤勞致富,爲帶動千千萬萬農民發家致富做出了很多,很大的貢獻。下面簡單介紹她們的部分事蹟。

一、 夫唱婦隨,艱苦創業,攻克核桃嫁接技術關。

楊關營是盧氏縣林科所的一名技工,丈夫王頂門洛陽林校畢業。從事林業工作40年。1994年,楊關營承包了所裏的2畝多地核桃採穗圃,加上每月發50元錢生活費,就算是全年的工資收入。雖然沒錢,但有的是時間。王頂門承包單位30畝地,20畝地育的是中藥材種苗,10畝地育核桃苗。由於王頂門剛調到新單位,工資關係沒理順,那年每月只發300元生活費。兩個孩子上學,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加上資金短缺,起步非常艱難。王頂門想搞良種核桃嫁接苗,困於嫁接技術不過關,成活率低不到30%。想用楊關營承包的接穗,又怕接不活,影響楊關營的收入。就與楊關營商量,沒想到楊關營通情達理,支持王頂門的做法,把採穗圃的接穗全部、無償給王頂門做實驗用。自己也全身心投入到王頂門的嫁接苗培育工作中。成了他的左膀右臂。那時候,王頂門帶人搞嫁接,楊關營就做調查,做記錄;王頂門搞實驗研究,楊關營鋤地,施肥幹笨重活。她們倆人,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到後來,王頂門發明了核桃雙刃嫁接刀以後,王頂門搞技術培訓,楊關營搞後勤服務;王頂門在家把握全盤工作,楊關營帶技術員到全國各地搞嫁接技術服務(2003年夏季,楊關營帶領20多個婦女到陝西省興平縣嫁接核桃樹,當地的老百姓很不理解,老百姓就問,你們家的男人在家幹啥,爲什麼讓女人出來掙錢)。她們夫唱婦隨,爲盧氏核桃產業的發展盡心盡力。

二、 助人爲樂,造福鄉鄰

楊關營、王頂門老家系盧氏縣橫澗鄉營子村。她們牢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致富不忘鄉親鄉鄰。自從她們有了核桃嫁接的新技術後,就在橫澗鄉全面推廣。免費教他們育苗技術、嫁接技術、管理技術。橫澗鄉的營子村村民王書林、楊永民、楊永血、王書山;大幹村的田記周、寺上村的黃東方,青山村的李青林、趙安國等都是第一批學員。楊關營夫婦不但教他們技術,還幫她們銷售苗木。甚至在經濟上幫助困難戶。王頂門的好朋友朱永峯沒錢買核桃種子,楊關營夫婦就把500多斤核桃種子親自送到朱永峯的家裏,待到朱永峯家靠種核桃樹,蓋起樓房,過上好日子後,才還上楊關營家的錢。營子村民杜移榮、楊萬民想種核桃樹沒錢買種子,楊關營就分別借給她們300元錢,幫她們育苗。楊關營夫婦還賒欠核桃接芽給鄉親們。營子村的唐丁友、王書文、崗臺村的郭玉杯、雷家村的雷某等等,都接受過這種賒欠。她們幫助過的人千千萬萬,無以計數。現在橫澗鄉80%以上的村民都種上核桃樹,有的賣核桃果實,有的賣核桃樹苗,有的賣核桃接芽,每畝收入平均在5000元以上,人均收入與傳統的種莊稼相比增加2000元以上,建起了綠色銀行,過上幸福的生活。

三 言傳身教,帶領整個家族致富

楊關營和王頂門都是姊妹多的家庭。楊關營姊妹7個,王頂門姊妹5個,加上姑家(親媽媽)姊妹7個,營子村姓王的戶有十幾戶,可以說是個大家族。1995年以前,家家都是貧困家庭,誰也幫不了誰。自從楊關營夫婦搞起核桃嫁接苗以後,就引導家族的成員們參與,幫姊妹們投資,借錢、借物給他們,教他們技術。姊妹們中間沒工作的就全身心投入,有工作的兼職投入,家家搞起核桃產業。楊關營家姊妹7個,有6家是搞核桃產業,王頂門姊妹12個,有9家是專業搞或兼職搞核桃產業的。加上營子村姓王的王樹林、王樹山、等十多戶,家家住上新樓房,買了轎車,過上了富裕美滿的田園生活。

三、尊老愛幼,和睦相處

楊關營是孃家裏的老大,她下面有3個弟3個妹。做出表率對她來說,非常重要。孃家裏的大事小情,她都要參與。母親有糖尿病和腦中風。躺在牀上三年,她們夫婦不但出錢孝敬老人,還親自送母親到縣醫院、三門峽醫院治病。楊關營把姊妹7個組織起來排班,輪流照顧母親。不但解除了父母的後顧之憂,還加深了兄妹情,父親也很滿意。

王頂門的叔父是個聾啞人,一直隨王頂門一家生活。一家人相處的親密無間。1995年,王頂門創業剛起步時,叔父得了淋巴癌。王頂門不惜一切代價,帶叔父到洛陽150醫院治病。放暑假時,病人要做放療。大人們抽不開身,就讓大孩子王徵去陪護。王徵每天陪爺爺到醫院,當叫到爺爺的名字時,他就帶爺爺去做放療。回到租屋後,爺爺給他做飯吃,爺孫倆堅持了一個療程。回家後,親戚朋友50多家來看望,王頂門全力以赴侍候老人,得到了老人的默許和朋友、鄰居的好評。王頂門的親媽媽,今年85歲,躺在病牀上已多年。王頂門與妻子楊關營商量,主動承擔做兒子的義務,和其他姊妹一樣,每年出2000多元錢,作爲贍養老人的保姆費。在她們夫婦的言傳身教下,兒子、媳婦都很孝順。經常與她們一起去看望老人。

王頂門過60歲生日時,兩個媳婦爭着給公公備壽宴。結果婆婆安排由大媳婦來操辦。當天大媳婦給公公買保暖衣一套,給婆婆買棉衣一件;二媳婦給公公買褲子一條,還給婆婆買圍巾一條。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有說有笑,氣氛十分融洽。

四、 全家配合成立合作社,直接帶動300多戶農民致富

楊關營的孩子、媳婦都支持她們的工作。一有空閒時間,都去幫忙。特別是2009年,剛成立合作社那段時間,大孩子王徵開車,大媳婦發宣傳資料,楊關營、王頂門演講,全家出動,到縣城附近農村去宣傳發動,一時間搞得轟轟烈烈,很快成立合作社組織。參加農戶516戶,投資900多萬元,入股土地700多畝。7年來,合作社爲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每年爲社員銷售核桃苗100多萬株。實現利潤最大化。

長子王徵,是電腦方面的專家,電腦維修、建網站、制網頁是行家。盧氏縣核桃良種苗以及相關產品的銷售,都是通過他建立的網站來完成的。長媳婦李娟盧氏縣城關鎮一小教師,教學工作兢兢業業,成績顯著,2013年獲得縣“五一”勞動模範稱號。

五、 子承父業,承包荒山80畝,建高標準核桃示範園

楊關營夫婦的二兒子王強,1981年生,湖北咸寧林校畢業。具備林業方面的知識,熱愛林業,2005年,王強和妻子張麗娟,承包北關村荒坡地80多畝,投資20多萬元,修路3條,架電線3公里,打井一眼,開荒造地,引進新品種十多個,定植核桃樹4000多棵。經過7年的辛勤勞動,已初具規模。2010年以後的收入從5萬元開始,逐年遞增。王強還打算建高標準的示範園,搞滴灌解決核桃樹用水問題。綜合治理,使荒坡變成花果山。

2016年,楊關營一家人搬進廣場西北角的“德化馨園小區”的新樓房裏,第八層共三套房子,全是自家的,寬敞、明亮。也有車子。鄰居、好朋友都誇獎,稱讚說:這是楊關營一家人勤勞智慧的結晶。

楊關營自豪的對全家人念着廣告語:“我家住在廣場邊,幸福生活每一天”。這就是楊關營、王頂門勤勞、和睦、幸福的一家。

  【2017最美家庭評選事蹟材料範文2】

葉嬙嬙是周寧一中老師,丈夫阮鬆波就職於周寧縣社保中心,他們有一個可愛活潑的兒子,這是一個氤氳書香的學習型“最美家庭”。

葉嬙嬙每天堅持讀書看報兩個多小時,在她的影響下,一家人都愛讀書,從書中汲取到善良、樂觀、寬容、大度、勤勉、進取的豐富營養,教會孩子很多名言、警句、箴言,人生感悟,做人之本,行爲之要等,如:忠心報效祖國、孝心善待尊長、誠心與人相處,愛心奉獻社會。勤於動腦多學事、肯於專心往做事、樂於助人做好事、嚴於律己不惹事。用一個母親的愛好營造了書香家庭,用她的智慧提高了家人的修養,融洽了家人的關係。每天準時收看電視新聞,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開拓自己的視野。鼓勵孩子觀看有助於學習的課外書籍和電視節目,瞭解一定的社會自然、科技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家庭成員有自覺的學習意識,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學習。家庭學習氛圍良好,重視智力投資。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她給兒子取名家和,意意“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兒子在母親的影響下,認識到“沒文化,真可怕”,並主動請纓爲他伯母掃盲,從幼兒園開始就教他伯母認識常用字。

最美家庭是具有優良家風釋放正能量的家庭。一個具有優良的家風的家庭,家庭成員不自私、不狹隘、不懶散不怠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積極進取。積聚正能量,釋放正能量。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堅信只有“德”教育好了,纔有資格接受別的教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加強親情培育,不斷磨鍊,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並健康快樂長大成人。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的修養,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所作爲,有所貢獻的人。在母親的影響下,七歲的兒子的遠大的理想是建立一所最現代化的醫院,聘請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免費爲窮苦人民治病。還要建一所最現代化的學校,爲所有的失學兒童提供教育。會給老人讓座。一家人對大街上舉辦的各種募捐活動經常參加,對乞討的老人、殘疾或小孩,經常教育兒子拿些給他們,對社會弱勢羣體要有愛心,孩子心甘情願地把他的錢全部捐出去了,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科學鍛鍊,強身健體。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時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裏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爲保護環境他們家庭力行低碳生活:手洗服裝,節約水電,污水淨化重新利用,使用無磷洗衣粉;選用節能電器,隨手關燈、空調;出行選擇步行,減少污染,分類投放垃圾,廢物轉化資源等等。熱心公益,團結鄰里。十幾年來,爲周圍居民自覺打掃巷道,美化環境從家庭做起,保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的綠色生活。

多年來,她一家在平凡的生活中傳遞愛心,傳播文明風尚,淨化社會風氣,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