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登石堖山散文

登石堖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曾記得,在家鄉有兩處看到過怒放着的牡丹花,一處在縣城邊上的恐龍山莊,一處便是在石堖山腳下的北山暈村的一位老農家的院子裏。雖然都是那麼一小撮的花圃,卻在腦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在老農家,感觸頗深的不是牡丹的芳澤,而是矍鑠勤勞的老農的笑容。他已是有着84歲高齡的老人,說話間露出的三四顆黃牙,使我感覺到了暮年的蒼涼。但見他黑黝黝的臉朧上佈滿了坑坑窪窪的皺紋,就像犁耙犁過的田壟,顯示着一臉的滄桑。就是這個充滿滄桑的臉,始終微笑着,帶着純樸的情懷,請素不相識的客人進屋,那是多麼真誠。隨後,又引着客人走進了他房後的林園。

登石堖山散文

房後的林園,彷彿就是世外桃源。在這裏,他栽培着許多蘋果樹、國槐、鬆苗、揚柳、白牡丹以及掛滿了果子的杏樹、桃樹、李子樹、核桃樹和梨樹等外,還種植着草莓、蔥、韭菜等蔬菜,真是應有盡有,有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感覺。而杏果較大,我們不禁品嚐起來。老人一邊自豪地講着聚寶盆裏每個品種帶來的豐碩收益,一邊講着潛在的商機。而幸福的微笑,始終堆在了臉上。據嚮導講,老人是一名退休員工,享受着優渥的待遇,卻閒不住,便承包了40年的田園,全部栽上了各色各樣的樹,收益頗豐,令人敬仰。老人的行爲,讓我們想到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爲普通的道理,那就是隻要勤勞,成就無所不在;只要純樸知足,幸福無處不在。

老人的壽辰即將來臨,並有劇團前來助興。在老人的邀請聲中,在我們的祝福聲中,提着老人贈送的'香味濃濃的韭菜,我們離開了老人,沿着鄉間的阡陌小路,向石堖山走去。還未登山,就有了這一段序曲,當然,我們的情趣更濃更厚了。

沿途,不時走過田壟。那田壟間破土而出的禾苗,充滿了無限希望的誘惑。那田壟間的核桃樹枝上,結下的如豆粒大小的果實,着實令人驚喜。不時還有小鳥,在樹叢間鶯啼,遍尋不見。細看時,有着千姿百怪的紅土林,簇擁在翠綠溝壑間,使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威然的數棵青松,從山谷中挺拔而起,甚是奇偉。我們也彷彿走在了鄉間的山水畫中。穿小林,過土堰,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到了石堖山山下。

我們眺望,久已慕名的石堖山,甚是宏闊。連綿不絕的石巒,此起彼伏,一望無際。然而,滿目荒涼,盡是光禿禿的沙石。荒蕪的叢草點綴其間,偶有零星小樹。幸而時有野花,或黃或紫或雪,纔不致於無情趣。但更有情趣的,也是最吸引人嚮往的,除登山興致外,就是嚮導所說的,在這大石山中深藏着的龍池、懸崖石佛龕以及龍王廟的遺蹟。這些就是石堖山的靈魂。除此外,還有什麼可以吸引人來呢?正如嚮導所說,這裏只有牧人光顧,別無他人。

我看着自己發胖的身姿,感覺到嬌弱的身子在發抖。要知道,在內心裏,對於攀登高峯有種恐懼。但想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那種誘惑,便欣然而攀往。幸而這石堖山,雖無徑路,但沙石平緩,有層層或石或草或土或巖粉垛臺,似處處有徑,從任意方向都可向上攀登。我緊緊地跟隨着嚮導,在無意間,與衆友拉開了很遠的距離。說起嚮導,曾經一起共過事,年近六旬,本比我大十歲,可他就像是一隻野兔,奔走在山石間,既輕快又不覺得累。我則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碰巧的是,居然在丘頂處,看見一隻野兔奔跑在石叢中。偶而,它停在岩石邊休息,看起來相距不遠。我撿起小石塊使勁扔去,卻遙不可及。只能感嘆歲月不饒人。也任憑那野兔在那裏自在逍遙。或許,這是它領地的原故,我情願這麼來安慰自己。

不久,我登上了第一處山巒的頂峯。佇立在一塊巨大的岩石上,有種豪氣如雲的衝動而縱聲高吼。不禁吟哦:田壟氤氳好,興登石堖山。臃姿嫌負累,嬌弱懼攀難。恣意學詩史,躊躇上頂尖。憑峯環四野,豪氣繞雲巔。

繼續翻石嶺。路過一棵柏樹,也不知有幾百的年輪,其粗狀甚是罕見。恐怕有兩個人合抱那麼粗吧。然而,十分可惜的是,其根部有一看似生死攸關的粗根,已被盜去,使得柏樹呈風雨飄搖欲墜之勢。據嚮導講,其根用於雕刻,價位頗高,鄉民發現盜跡後,曾蹲點守候盜賊數日,卻無功而返。我就想,在這滿山荒涼之中,能有這麼一棵數百年齡的勁柏佇立於石間,讓人見了是多麼興奮的事,就如同《四喜》一般,令人振奮,其價值遠遠高於一切。那盜賊於心何忍呢?爲了幾枚銅臭,就不怕遭到千夫所指嗎?就不怕戳脊梁骨?就不怕因不積德而遭報應嗎?空曠荒野中的一點綠,該是多麼令人珍惜珍視啊!它也是這石山中的魂,也是吸引人嚮往的靈物。

在尋找龍池的山丘溝壑途中,遇見一塊巨石平臺。倚山腰懸空,足可讓十多人在上面博弈。這讓我想起了小杏山上博弈的傳說,那裏的說是棋石盤的石臺,並沒有這裏的寬大。倘若在其上鑿個黑白世界,那仙家會不會移居到此呢?我想在這裏,許下一個小小的心願。我和嚮導翻了兩座山,也未找到龍池。嚮導也在這大石山的迷宮中迷路了。我們卻找見了龍王廟遺址。在丘腰間的亂石斷壁叢中,清晰可見曾經是四合院落式的廟宇。門前也有一棵蒼柏,其粗狀與先前所見的那棵差不多,也有盜跡,慶幸的是未傷到根本。但有誰知道這裏曾經的興衰呢?又有多少傳說呢?恰遇一位牧羊人路過,其年齡與嚮導相近。據嚮導說,從他少年認識起,這人就一直是牧羊人。可見,牧羊人對這座山是十分熟悉的,是這座石山的主人。牧羊人說,從他記事起龍王廟就是斷壁殘石,曾聽老人們說,這裏的龍王廟先前香火十分興旺。尤其是趕廟會的時候,遠近香客絡繹不絕。看戲者如過江之鯽,且長年有人居住。我遍尋戲臺遺蹟不見,或許那時是臨時搭建的吧,只能是猜測。可誰又能詮釋明白呢?可嘆,萬千古事,盡已化成了雲煙,盡已化成了腳下一抔黃土,盡已掩埋在了亂石叢中。我情不自禁地吟道:滿山空曠野,只有牧人來。荒僻無靈氣,孤萋棄鳥骸。幸得佛跡在,引索草叢埋。斷壘殘石下,誰知古興衰?

牧羊人引着我和嚮導找見了龍池。我問道,可有什麼神奇與傳說?答道,隱在大石間的龍池,無論春夏秋冬長年不幹涸,一直有細細的甘泉從石縫隙間流淌而出。還言,過去鄉間每逢乾旱時,由寡婦來這裏焚香揭龍池,請龍王普降甘霖,甚是靈驗。在這裏,誰也無法驗證其真假,或許還有種對寡婦輕蔑的意味。牧羊人、嚮導都說,這龍池其實就是空山水。只是長年不涸,且泉水清澈甘甜,或許含有某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以致於一傳十,十傳百,漸漸變得神乎其神。不管怎樣,在這宏闊的山野之中,有一點水韻的靈秀,就是大山的靈氣,就是荒山的魂。本想扒開青青的綠絲苔叢飲一口,卻被涌過的羊羣攪壞了興致。此時低頭向山下望,一條小溪從山腳下彎彎曲曲地流向了綠樹環繞着的一個小村莊。這讓我想起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田園詩句,方纔悲鳴的心情,纔有了好轉。

我聽到隔山的呼喚,回聲響徹山野。我和嚮導返上山與諸友匯合,沿着早已沉寂的田地邊的小徑,來到了一處懸崖邊。在懸崖邊的一塊巨石上,鑿刻着14個小佛龕,雖久經風雨侵蝕,仍依稀可辨。在小佛龕的上面,有一排似碑式卻未雕鑿完成的立方塊。不禁令人猜想,是否是雕鑿之人有什麼變故呢?只有上蒼知曉。我就想,倘若在這大荒山裏沒有這些古老的遺蹟,有誰還會光顧呢?

已是近午時分。我們從石堖山上下來。一邊向村裏走去,一邊還有友人給我看她們拍的麗影、合影。但我知道,要看一個地方,就要看透徹。那怕再苦再累,也要看到特別之處,不然將會後悔的。我們去一個地方,常常只能去一次,而我們不是僅僅爲拍照而來。所以,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更希望有所收穫。不僅是自己有所收穫,也能讓別人從我的收穫中分享到收穫,那將是十分難得的。快樂的方式不一定一樣,但對於我來說,有所收穫就是最快樂的享受。不苛求別人怎麼做,只求自我的堅持,才無怨無悔。

登山後雖然覺得很累,但想到去農家食其鄉間的傳統美味,我們不禁又興奮起來,聊個無休無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