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1

與海倫凱勒不同,我們中間有許多四肢健全的人,卻都淪爲平庸之輩。擁有光明,卻不珍惜光陰;遇到一點點的挫折,馬上就頹廢不起;甚至有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跳樓自殺的新聞出現。看到海倫·凱勒那種頑強的奮鬥精神,我們是不是也要積極的面對積壓種挑戰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僅僅是一本勵志的書,更是一首生命的頌歌。在海倫·凱勒走過的88個春秋裏,她每一天都是那麼的微型機勃勃,她那昂揚的鬥志,積極進取的人生,和她對生命的熱愛,值得所有的四肢健全的人學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2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句話如果用來形容 20 世紀一個人,那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 —— 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 88 個春秋,卻熬過了 87 個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女子。

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時代週刊》評選爲 20 世紀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凱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雖然海倫 —— 凱勒看不見,聽不着,還說不出,學習的方式也很特殊,但她勇敢的去面對,去挑戰。雖然她有時會因爲說不出或學不會而又踢又打,但她從不懈氣。我真無法想像她是怎麼學習的,因爲在她的內心世界裏有着比我們健全人還豐富的色彩世界,有着更多的生命體會。她的手代替了“眼”“口”“耳”三個器官。雖然她的肉體不自由,但心是自由的。

做爲一個健全的人,我們應該用明亮的眼睛觀察世界,用我們的耳朵聆聽這個世界,用我們的雙手把這個世界建造的更加美好和諧。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著名盲聾作家海倫·凱勒寫的一篇著名的散文。以前我讀過,雙休日的時候我又重新讀了一遍。

作者是一名盲人,她一直渴望光明,她給自己安排了三天有光明的時間。第一天,她要看看自己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看看朋友,看看動物,看看自己的家,看看嬰兒的面孔,看看他們天真無邪的可愛;第二天,她想看看太陽噴薄而出,來喚醒沉睡的大地。看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看看人類進步的足跡和千變萬化的世界。,她要去博物館,去劇院,去了解人類和自然的歷史。第三天,她要在城市裏自由自在的遊覽。

最後,作者忠告人們:“像明天就要失去光明一樣用你的眼睛。”

作者是一位盲人,她用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獲得了了不起的成就。通過她的描述,我感到了作者對光明的渴望和珍惜,對於我們這些正常的人來講,我們更要珍惜每一天,愛護自己的身體,然後享受生活賦予我們的每一種能力,我們還要好好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4

我不明白又聾又啞的滋味怎樣,也不明白它的苦楚有多少,但我明白,它足以讓一個人崩潰,讓一個人振作。

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被這個矢志不渝的海倫·凱勒深深地感動了。她在老師沙利文女士的幫助下,走出如同圍牆包圍着她的黑夜與死寂,學會書寫和說話,這兩項聾啞人很難做到的內容,是什麼讓她做到了呢?是目標,是努力,是決心!

有時候,我就像海倫·凱勒,有一位耐心的沙利文老師來指導着我……

“又要寫作文!”怕作文的我無奈地說,說起寫作文,我可是一大堆意見,題材這麼怪,我真恨不得發明個事情回憶機,把遇到過的事一件一件列出來,看作文題往哪兒逞兇,可回到現實,作文分數這麼高,而我有時寫得主次不分、太羅嗦,分是扣在紙上,痛在心裏啊!於是一要寫作文,我不是發牢騷,就是發呆,要麼想,可想來想去,一點頭緒也沒有,我就大發脾氣,忙叫爸爸教。而爸爸會先看一下題目要求,然後皺起眉頭,稍微思索一下,再用疑惑地口氣問我:“難道你真的想不出來了嗎?”“如果我想的出來就不用你教了!”本來就煩躁不安的我厭倦地說,可停了一會兒,我還是去搜記憶了,“有了!”“快說說看!”“在一個……”“不錯嘛,那快寫上去呀!”爸爸眼裏發出欣喜的光。“我怕我寫不好……”我有些遲疑,“你肯定寫的好!”爸爸鼓勵我,“有一次大戰,曹操因爲多疑而大敗,所以你要相信自己!”我看了看爸爸那鼓勵的眼神,點了一點頭,然後一握筆,如同行雲流水似的一氣呵成,最後還蠻高興的!

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會有坎坷,都會有障礙物,你有,我有,海倫·凱勒更有,我們要用心去克服困難,讓以賽亞的預言在我們身上得到實現,“高山和丘陵將在你面前高歌,田野裏所有的樹木也將鼓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5

前幾天讀了一本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了它,我似乎又明白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和人如何抗爭先天產生的不便的方法。

它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一個生下來就看不見、聽不見、說不出的殘疾人——海倫凱勒。這個殘疾人,並不像其他殘疾人一樣,對待生活沒有信心,以至於毫無意義地虛度了光陰,而是將生活看得多姿多彩,快樂地迎接人生。

這本書中介紹了海倫凱勒在成爲殘疾人之後度過的又悲傷、又快樂的生活。通過一些事例描寫,充分體現了一位盲人的喜怒哀樂,增強了對生命的信心,增添了生活的色彩,快快樂樂地生活着,無憂無慮!多麼偉大的精神,一個盲人都有這樣的精神,我們這些肢體健全的健康人是否該想到些什麼呢?

所以,陽光的心態最重要!在人生中,無論你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都要抱着良好的心態,快樂沉着的面對一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6

這是一本兒帶給我眼淚,帶給我歡笑帶給我啓迪的書,海倫凱勒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認識到生活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當你面對困境時只能勇敢的去面對他!

海倫凱勒,剛出生時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小女孩兒,可是一場疾病奪走了他的是視覺和聽覺。想到自己要生活在黑暗中,他是多麼的痛苦多麼絕望!但它有着強烈的求知慾,在啓蒙老師莎莉文的教導下海倫凱勒走出了黑暗,憑着自強不息的精神考取了大學還成功畢業,她付出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我敬佩海倫凱勒她真了不起!

海倫凱勒這樣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和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奇蹟,第三天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她的一生是偉大的,雖然沒能看到真正的光明但她卻通過自己的努力,爲其他盲人帶去了希望,她將自己畢生的努力奉獻給了盲人事業。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都能如此堅強的面對人生,何況一個正常人呢?她讓我知道啦,能看見陽光是多麼幸福,能聽到聲音是多麼快樂,在今後的日子裏,我要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放棄!像海倫凱勒那樣自強不息,勇敢堅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7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出生19個月後因生了一場大病而失去了寶貴的視力和聽力,也因此失去了說話的能力。海倫.凱勒就成了一個又聾又盲又啞的殘疾人。這意味着她將一直生活在永無盡頭的黑暗裏。

但海倫的.父母沒有放棄她,並請安妮.曼斯菲爾德.沙麗文小姐教海倫。沙麗文老師用心靈教會海倫讀書、學習、用手語交流。海倫付出的努力比同齡人要多好幾倍,困難也很多,但她都克服了。最終,她順利地從哈佛大學的分校雷得克利夫學院畢業。

習慣於每天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的人也許不會覺得這一切有多麼可貴。可是,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眼睛瞎了、耳朵聾了、也不能說話了,那你會怎麼辦?是會整日憂愁還是做一些愚蠢的事?這些消極而悲觀的情況是不能出現的,就算你真正是一個殘疾人的話,你也要像海倫.凱勒一樣,用樂觀的心態看世界,用其他器官去彌補殘缺的器官,像一個正常人一樣活下去!

其實,一個人最終能不能取得成就,並不在於這個人的家庭或是自身的條件,而是在於他是否有奮鬥的精神。所以,無論你的體魄是否健全,都要努力,這樣纔會有成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8

從小以來我都喜歡看書,喜歡看各類名著。我能從這些書中學到許多知識,明白許多人生哲理。其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感觸最深。

本書記敘了作者海倫凱勒悲慘又堅強的一生。她因患了一場重病而失明失聰,但她還是希望得到三天光明。描述了海倫凱勒執着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七歲那年,一位老師教會了海倫知識和用心感受這個美麗的世界。而又在她十歲那年在另一個老師的幫助下,和自己不屈不饒的精神下學會了說話。這兩位偉大的老師分別是莎莉文老師和薩勒老師。之後海倫大學畢業決心幫助和自己一樣的人。

我想對海倫凱勒說:“你在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情況下,學習盲文,吸取知識的甘霖,要讓人們聽懂你想說話,所付出的努力絕對不比我們正常人少。同時你讓我明白了,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也許學習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坎坷,但只要努力就會戰勝它。”

海倫這麼努力的學習,我想到自己的表現,真感到很慚愧。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卻經常不會欣賞生活中的種種美好,看不到大自然的許多精彩;我有一雙靈敏的耳朵,卻時常忽略了動聽的聲音,老師和父母的諄諄教誨……我浪費了太多,因爲我沒有體會到像海倫那樣對光明的渴望!現在我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努力學習本領,即使遇到再大困難,想想海倫,就不應該再害怕再退縮了。

我還要再讀這本書,再次感受海倫那份令人感動的執着,再次聆聽她那動人的訴說……..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9

這幾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深受發。海倫·凱勒只擁有過一年零七個月的光明,就是因爲一場大病,讓海倫失去了光明,走進了黑暗和寂靜,成爲了一名聾啞人。後來,她在莎莉文老師和朋友的一起幫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難,考入了每個人都向往的著名的大學——哈弗大學。

海倫說過,如果能給她三天的光明,第一天,她首先要仔仔細細看看最親的莎莉文老師慈祥的面孔,世界上所有人的樣子和自己簡單,小巧玲瓏的房間。第二天,去看看黑夜與白晝只見得動人奇蹟,看看紐約博物館和首都藝術博物館,瀏覽地球的發展的簡史。第三天,懷着發現新的快樂的渴望,將在一次仔細體會一下普通人平平淡淡的生活,漫步到第五大道,去那些孩子們玩耍的公園裏。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海倫很堅強,雖然自己聾啞了,但還是和莎莉文老師一起克服困難,不放棄,最後取得了成就。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應該比海倫更加堅強,還有好好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也不放棄,更加努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四年級讀後感10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最近,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感覺就像和一位高尚的智者談了一次話。

這本書是作者海倫·凱勒的自傳。海倫·凱勒的一生中只有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剩下的87年裏都是沒有一絲光亮和歡聲笑語的孤獨歲月。海倫·凱勒雖然又盲又聾又啞,但她竟然能把這本書裏的場景寫得那麼生動,這點使我十分驚訝,我甚至覺得她根本不是盲人。

在海倫·凱勒6歲零9個月的時候,莎莉文小姐走進了她的生活,教她認字,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當海倫·凱勒感悟到“水”——這個她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強烈的渴求,開始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五國語言。

海倫·凱勒在書中寫到“如果她是個大學校長,她會開設一門’怎樣使用你的眼睛’的課程。告訴學生們怎樣用心觀察那些習以爲常的事物,增添他們的生活樂趣,喚醒他們沉睡的天賦”。

與海倫·凱勒相比,我們都是那麼的幸運。她87年見不到一絲光亮、聽不到一句話、說不出一個字。我們擁有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

既然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從今天開始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們要像海倫·凱勒那樣,珍惜自己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