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古人不遠作文(15篇)

古人不遠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人不遠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人不遠作文(15篇)

古人不遠作文1

我從小就愛讀史書,特別是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國演義》。既爲演義,則不一定是真史。我找尋《二十四史》中《三國志》。因此,可以說我對此有所研究。

將《三國演義》讀完後,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深思起來,腦子裏全是那些人物。劉、關、張得義蓋雲天,孔明的才智過人,五虎上將的英勇無比,孫權的霸氣,周瑜的才幹,魯肅的忠厚……

可是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讓我言不清道不明他是豪傑還是好人。正想之間,忽然感到天旋地轉,腦袋暈眩。

睜開眼,周圍是古建築,好似一座宮廷內院。離我不遠處,有一個敞開大門的宮殿。出於好奇,我走進了大殿。這兒有許多穿着古代服裝的人圍看一座龍牀,我怕被別人發現,便躲在掛簾後面,待這羣人哭哭啼啼地走出殿去。我一壯膽,走到龍牀前,牀上臥着一老人,似病了。我剛想開口,他說話了:“何人在此?”這是古代用語,莫非我到了古代。我說:“子是何人?”他樂道:“孤王乃魏王——曹操。”“啊!”我差點沒暈過去,“我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後的學生。”

“子來何爲?”他問。

“我想叩問您的身世。”

“孤王生於沛國譙縣,滅黃巾軍,伐董卓,戰敗袁紹,走南闖北打天下。於今日病重,遺囑衆謀臣與將士。”曹操言之而色悲慼。

“您曾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您爲之乎?”

“否也。天下負孤者多矣。劉備當年窮途末路投奔孤王,孤對其十分敬重。但其背叛孤,挾孤兵去也,與孤爭天下,欲置孤於死地。此不爲其負孤乎?想那關雲長,孤甚受之,並予其厚遇。可其卻降漢不降曹,掛印封金不領情,破我五關,斬我大員上將,其負孤之可見一斑矣!”

大王,後人都言子是奸臣爲三國之敗類,可爲如此否?”

“然亦不然。然,孤王挾天子以令諸侯,戰豪傑以奪天下,乃孤精明也。但非孤王有傷天害理之爲,於名爲害之奸也。而劉備世人卻視爲漢室後裔,以其正統,天下稱其奸。天下何其不公也?況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姓之天下也,孤奪之何爲奸乎?”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看那曹操,當年赤壁大敗,但今日此梟雄卻動了真情,失聲痛哭。曹操其實並不像後人所寫所說所認識的.那樣陰詐,那樣無情無義。他是一代雄才,是一個大英雄的範例,他是有感情,是個有血有肉的大英雄。

一陣刺眼的陽光襲來,我睜開雙眼。原來,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走訪草擦。是這個夢讓我深深喜愛了這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精明英雄——曹操。

古人不遠作文2

漫長的歷史銀河中,誕生了許多璀璨的明星。有一統中原、焚書坑儒的秦始皇,有統一北方、亂世奸雄的曹操,有消滅暴元、屠殺功臣的朱元璋,等等。但論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那卻非他莫屬。

“力拔山兮氣蓋世”是對他最好的`寫照。他二十四歲起兵,以舉鼎之力反抗暴秦,可謂勇猛過人。更在鉅鹿之戰中,以寡敵衆,“破釜沉舟”使原本衰竭的士氣重新大振,與秦兵生死一決,最終大敗秦軍。正是這一戰,奠定了秦軍由強轉弱,走向滅亡的基礎。也正是這一戰是他名聲大振,爲日後的西楚江山打下了基礎。

他曾腹背受敵,卻以三萬精兵繞後偷襲,長途奔波與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抗衡!三萬對五十六萬,看似絕無可能取勝,但他卻以這三萬精兵盡殲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長途奔波乃是兵家大忌,可是他卻得以取得大勝,可見他的戰略技巧,及勇猛果斷的特點!

他曾被人說是婦人之仁,因其放走韓信,鴻門宴時未殺劉邦。可是,身爲貴族子弟的他,有一身的貴族氣,天真,沒有心機。但是,僅憑這一點就能說明其爲人不忍,婦人之仁麼?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作戰時的勇猛過人,很好的反駁了這個歪理!

有人說他生性殘暴不仁至極,似乎坑殺,屠殺這種事只有他一個人幹過。可是當時二十萬的秦軍並非全都是真心歸順,心裏都打着自己的算盤,而且,二十萬人,二十萬張嘴,若窮盡糧草養活了這二十萬人,但這些拿起刀槍就是兵的二十萬人重新反抗又怎麼辦?雖然坑殺二十萬的罪名不好聽,但是確是不得已而爲之!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宋朝的李清照在《夏日絕句》中寫了這描述他的詩句。而事實上,他的確沒有辜負這人傑二字,說他是人傑,這一點也不爲過。半生戎馬,自刎烏江,這是他無顏見江東父老!如今,卻被有些人說成是不成大器,軟弱的表現。他若人間有靈,定會仰天長笑,這楚霸王的稱號,就是對他性格的刻畫!

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一個真正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古人不遠,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項羽!

古人不遠作文3

仰望明月,蘇軾那首《水調歌頭》呼之欲出,遠觀黃河,李白那首《將進酒》我們爛熟於心。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記憶,即使塵封了幾千年,即使那條名叫歷史的長河,已經日夜不停的奔騰了千萬個日月,但還是會被後人所銘記。

數不盡的千古風流人物中,我最欣賞,最不能忘懷的三個人,項羽,李白,李清照。

項羽,有人會說,他只不過是中國歷史上多如牛毛的君王中的一位,而且還是爲失敗的君王。但我之所以欣賞項羽,是因爲他那份“破釜沉舟”的膽識氣魄;是他那句“彼可取而代之”得自信霸氣;是他至死不肯過江東的決絕;是他高吟《亥下歌》時的傲然。

正因爲如此,項羽即使在楚漢之戰裏敗得一塌塗地,也依然被後世子孫敬仰,也依然會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流傳下來。

一壺酒,一輪月,一把劍,一路狂舞,一路高吟,舞出一顆盛世的利膽,舞出一位盛唐的詩仙。三人之中,我尤其敬仰李白那份豁達樂觀的心境。

也曾有過“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孤獨寂寞,但更多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盡還復來”的自信豪氣;也曾有過“將登太行雪滿山,欲渡黃河冰塞川”的失意茫然,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瀟灑達觀。在宦海沉浮,官場險惡,重重禮教枷鎖所束縛的封建王朝裏,唯獨李白能過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仰天大笑出門去,唯獨只有李白能夠持赤子之心吟誦“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般童趣盎然的詩句。

醉臥長安,天子難尋,不爲粉飾,不爲褒名,滄海一聲笑,束髮弄扁舟的李太白啊。即使時空歲月已隔千年但千年之後的.我亦依然被你的人格偉力所折服。

李清照,你可謂是我心中的美神,詞動京華。你於亂世中擎起一盞孤獨的燈,照亮了一段孤獨的歷程,用絕世的孤獨跳了一段完美的獨舞,你的才氣鑄就了你的孤獨,你那絕世的孤獨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絕的美麗。如同一朵搖曳的花,守護着中華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21世紀最流行的詞語是什麼沒錯是個性。這三位古人他們的結局也許並不那麼完美,但他們的人生絕對是精彩絕倫的。與現代人所追求的個性,不謀而合。歷史長河之畔,我感慨萬千…

古人不遠作文4

做爲中國人我是挺自負的,古賢們替我們在文化上打好了底子,在中國這張宣紙上着好了底色,只讓我們草草一筆,便“自吹自擂”:我們有五千年的沉澱文化,但,我們僅僅在需要她時,才吹噓。也許,口頭上的古賢已走遠。

學者朱大可說:“孔子的治國主張,從來沒有用於治國,反而用於治民,從古至今,中國一直都是外儒內法。”這也因古賢被統治者“束之高閣”脫離羣衆。如同寶座上虛構的觀音——“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但古賢的真正思想精髓卻深藏於浩如煙海的書籍中。

仍記得,一天深夜裏,隨手翻開一本雜誌,有一句:“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我如同被電擊了一般,這句話似乎孔子對準我的軟肋,批評我的,“古人學習是爲了提高自己,而現在的人是爲了給別人看”。一時間我似乎熱血上涌,臉頰羞紅。那一天,頭一次開始討厭我的不負責任的學習態度,我知道孔子雖已逝去千年,但他精髓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我感覺到他不在遙遠,平常如嚴厲的師長。

“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是震撼我心靈的偉大古典語句,但我最喜愛的卻是李斯臨死時:“牽犬東門,豈可得乎?”意思爲:牽着黃犬,到東門打獵,還有沒有可能啊?倒運的.李斯被趙高誣陷謀反,被腰斬。但他看着與他同罪並死的兒子卻設想以前最愜意的事,雖我不喜歡李斯的人品,他將自己比喻爲鼠,並貪圖富貴,極求名利。妒才,而殺同一師門但技高一籌的韓非子。但他臨死時,終於頓悟,追求了一輩子的富貴名利竟抵不上一場有趣的打獵。這時的李斯在我眼中,便分外可憐與可親。

最可愛的是,那位在宋朝談了一輩子理想的辛棄疾,給我留下最深刻的詩句卻是:天涼好個秋。此句卻道出了他一生的寂寞與憂愁。不遠處的他,好似長嘆一聲,眼中的那汪湖水,如同秋天涼意無限。

當代有不少人稱,想接近古人,薰陶文化。於是,不遠千里,跋山涉水,來到古賢故居,滿懷憧憬。但院內熙熙攘攘,忽有大媽喊道:

“茶葉蛋,一塊五!”於是,勾起饞癮——最後,回到起點,嘴裏咂巴的茶葉蛋餘香,大腦想的是,某某古賢的居所中茶葉蛋我吃過。

是當代人們將古賢商業化,甚至書籍的外包裝鍍金,鍍銀都屢見不鮮。

但,肯定有人摒棄書籍外包裝的庸俗,在書籍內部尋找古賢。

在這些人看來,古賢遠去,是無稽之談。

而以商業利益爲重,玷污古賢,欺騙羣衆。古賢遠去,那是理所當然。

古人不遠作文5

古人遠嗎?從字面上看既然已經是作古的人,那就是遠了。但是從對古文,詩詞的琢磨、品味中發現,其實古人並未離我們遠去。他們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活着”,這個載體已經消逝了,他們是依靠流傳給後世的財富活着的。

在這幾千年間,王朝更迭,變遷,就像張養浩說的“宮闕萬間都作了土”,無論是奢華的,還是貴族,都逃不過歷史沉重的車輪的碾壓,最終也擺脫不了化作一把塵土的命運。但文學家、家、科學家,他們說過的話,寫過的詩,發過的感慨,研究的,都被記錄下來,讓我們現在的人還能夠有幸與他們做着心靈上的交流。就像讀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在傾訴着內心的無助;讀到“何當共剪西窗燭”,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李商隱黯然神傷地坐在窗前;讀到“飛流直下三千尺”,李白就像站在我的面前,面對雄偉的廬山瀑布放聲吟詩。每一首詩中都有着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詩中的每一句都有着一段不爲人知的愛恨情仇。當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濃縮在這區區幾十個字中,我的心也隨着這些文字或豪放,或憂鬱,或喜悅,或悲傷,隨着它們穿越時間、空間的界限,找尋人內心最根本的純真與質樸。

同樣流傳下來的,還有他們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影響、教育了無數後人,要他們把民族國家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爲國家的興亡出汗流血。許多人都將范仲淹的這句名言作爲座右銘,並且以此造就了偉大的事業,這不就是古人的影響嗎?還有孔孟、朱子,這些人已經逝去幾千年,而他們的思想卻影響至今,他們提倡的忠孝禮義,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的中的。我們每年都要做祭祖、祭孔這樣的典禮,我們一直在要學習古風雅韻,又是爲了什麼呢?爲了使我們在如今這個浮躁而功利的中靜下心來,不要忘記先人們的諄諄。也許,他們的話中有我們應當摒棄的糟粕,也許他們的思想裏有我們當今無解的內容,但我們有理由相信,能夠流傳千古的,必然是經過了時代長河的大浪淘沙,最終剩下的精粹,必然有值得我們深究的東西

古人遠嗎?不遠!當校園中再次傳出琅琅的誦詩聲,當電視上又播放詩文賞析的時候,我覺得那一位位偉人就站在我的身邊,手拿書卷沉思。當我真正明白一首詩中的含義,一段經典裏的時,我就會看到,在那歷史的大道上,那些人揹着書箱喁喁獨行,在他們的身後,是無數的者,在他們的身前,是無限的。

古人不遠作文6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猶記得,少年時你意氣風發。叔父項梁讓你學習書法詩歌,你說:“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籍要學便學萬人敵!

”那時的你是何等的驕傲;後來你看到秦始皇南巡的車隊威風凜凜,你又說:“彼可取而代也。”那時的你又是何等的霸氣。這樣的你天生便註定擁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果然,後來的事實證明你的確是不凡的。

秦二世暴虐成性,天下動盪不安,各路人馬紛紛揭竿起義,爲了救萬民於水火,你與叔父舉兵起義。雍丘之戰,你於萬軍之中斬殺秦三川郡守理由,秦軍大敗;鉅鹿之戰,你身先士卒與軍士一同破釜沉舟,最終以少勝多反敗爲勝;彭城之戰,你續寫奇蹟,以三萬人馬盡殲對方五十六萬人,如此大的勝利可說是空前絕後,唯有你——霸王項羽才能辦到。

你的一生經歷了七十多場戰爭,幾乎戰無不勝。你是天生的軍事家,可是你卻不是好的政治家。鴻門宴上,范增多次使眼色,讓你除了劉邦永絕後患,可是你視而不見。於是范增只好感嘆:“豎子不足與謀!

”所有人都說你優柔寡斷,殊不知,你纔是真正的有情。劉邦是你出生入死的兄弟,你們曾經同仇敵愾,一同滅秦,如今讓你親手斬殺自己的`兄弟,這怎麼行!

所以縱使最終是你落敗,縱使最終會被他殺害,你仍是要保他性命。對你來說,兄弟是一輩子的!

終於,在四周一片楚歌聲中,你輸了。營帳中,望着這位你深愛的紅顏知己,你不禁感嘆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值得你欣慰的是,你的軍士始終跟隨你,不離不棄。當諸將提出要掩護你逃至江東時,你終於流下了英雄淚。是啊,你還有這麼多好兄弟!

你假裝答應了諸將的請求,行至烏江邊,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過烏江。可是,你走後,諸將怎麼辦,他們雖是下屬,但也是兄弟,你不能丟下他們獨自逃生,劉邦是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的,除非你死。望着滾滾烏江水,你笑了。

手握三尺青峯,你最後一次摸了摸愛馬的頭。終於,你起身,長劍直指青天,我聽見你用近乎呢喃的聲音道:“我項羽此生不負他人!

”聲罷,長劍一揮,一代霸王隨風而逝。

古人不遠作文7

你如果還身處陽間,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嘆,懂餘者何人也?

後人品《三國演義》,對你——曹孟德的印象仍停留在一代奸雄是也!其實我明瞭,平江山,你乃一世梟雄;論風騷,你算一代泰斗,話感情,你爲重情義者。這樣的亂世豪傑怎能被貶爲一代奸雄是呼?

我愛你的威風霸氣。東漢末年,王室腐敗,盜賊猖狂,民不聊生,黃巾軍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囂張旗號。東漢都城洛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上到達官富人,下到平明百姓,都在擔驚受怕中度日如年。你,許都太守——曹操,回都護駕,平定叛亂,你知道舊都已是頹巖殘壁,失去了防禦的屏障,決定遷都許都,王室大臣極力反對,你佇立朝堂之上狂吼一聲,威震四方,也正因爲此你也纔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纔有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威懾力!

我愛你的文韜武略。北方戰亂,受袁士卒,騷擾不寧,上征討伐。魏袁軍交戰於官渡,差距甚是懸殊,傭兵十萬與之八十萬相抗衡,頗爲困難。更何爲敵將中猛將如雲,謀臣如雨,難上加難。你泰然面對,御駕親征,馳騁沙場,畢竟人數上的差距不是隨便就可以持平的,幾戰幾敗的'情況下,你不放棄,直對鋒刃。你泰然揮兵乘夜色,度峽谷,襲烏巢,斬淳于瓊,震張頜,退高覽。勝利初見轉折,籌碼向你這方偏倒。接着袁紹對說一不二的部下起了疑心,逼反了張頜,氣反了高覽,二人投曹操——孟德兄麾下。你實力如虎添翼,士氣高昂。曹兄你威風凜凜,勝袁紹,盤踞整個中原北方。

我愛你的重情重義。謀臣郭嘉,死心塌地的追隨你,隨你東征西張,出謀劃策,屢立戰功,被你視如骨肉兄弟,那天,他病倒在牀,你來了,你拂袖沾淚,望他骨瘦嶙峋,摸他冰涼雙手,那晚,孤雁飛翔怕折了翅,嬋娟冷清怕刺了心。你徹夜未眠的哭訴,你鼻酸,眼溼,心絞,一宿的佇立在窗前,哭訴着,欲罷不能……

或許後人如何評論你,你都會笑着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你不遠,你就在那棵老菩提樹下輕誦壯詞,青石板上仍然鐫刻着: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詞。

古人不遠作文8

傾聽從遠古而至的呢喃,一瞬間,我們的心近了。

當秋風劃過歷史的天空,那片片落葉記載了他們的心聲;當落花隨水而流逝,那波光粼粼道出了他們的憂思;當思想的源泉在那刻迸射,眼淚銘記了他們的諾言。

此刻蒼穹之下只我一人,靜靜品析詩仙李白的浪漫色彩。皓月當空,四周一片寂寥,思緒萬千早已化爲飛蝶帶我去追尋那千年的美麗。

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中,我讀懂了詩仙那不羈的性格;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我讀懂了詩仙那友誼無價的情誼;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我讀懂了詩仙那不汲汲於富貴的個性;從“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我品析出了詩仙那醉人的酒香飄揚了千餘年之久。從……

在一瞬間,李白的身影折射在他的千古名句中,那簡短的幾句成爲了現如今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喜歡他,不僅是因爲他那讓人心靈爲之顫抖的詩,更因爲他那放蕩不羈的靈魂。

纖手弄弦,琵琶幽怨。傾聽昭君那不朽的傳奇。

落花隨水而逝,漣漪微起,眼中的淚水也隨昭君手中的花瓣而逝。但那波光如同昭君的'內心一般起伏。

馬鳴風蕭蕭,大漠荒煙,長河落日,戰爭頻起,多少人白髮送黑髮,又有多少人流離失所。所以昭君決定和親,不再讓邊塞狼煙四起,百姓亡死。

幾日後,她身着紅裝,懷中依舊抱着她視如生命的琵琶,隨着浩浩蕩蕩的隊伍含淚走向大漠。琵琶聲聲幽怨,讓那雁兒也應她那悽美的琴聲落下,後來便有了“落雁”之稱,在那大漠,她依舊爲兩國友好幫交而努力着,維護了大漢與匈奴50多年的和平相處。

“猛將謀臣待自貴,蛾眉一笑塞塵清”。也許“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只是外表的代名詞,而昭君的故事告訴世人有種美源於內心深處。

昭君的故事流傳千古,昭君的精神彪炳中秋。

古人不遠,李白、昭君,兩個不同時期的人物抒寫了他們各自的魅力。

抱着殘缺的記憶佇立在風中,含淚向已逝的他們送去祝福。其實,他們已在我們的心中,他們不再遙遠。

古人不遠作文9

縱觀歷史,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淵遠流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經典人物衆多,每個歷史人物都給我們這些後人留下了無價的文化寶藏。其中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有“詩仙”之稱的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是我國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他與杜甫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

也許詩人都愛好遊山玩水吧!李白跟陶淵明類似,他也是一個天然景物的快樂喜愛者。他曾在《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中寫道:“五嶽尋仙不辭遠,終身好入名山遊。”

李白他終身幾乎都在憂慮中度過,只是我們從李白的詩中感覺不到他的終身都是對天長嘆中度過的。他的腦子裏總是充滿着無窮的幻邪,但其實他只是把這些消愁的`方式都清晰地寫進了詩歌裏邊。唐代公認最傷時感事的詩人杜甫,而真正需要他憂慮的,其實沒有李白多。

我曾在《讀者》中,看到一篇文章——《大器》。文章中講述的是作者從製作小提琴的流程中領悟出的一些道理,其中的一段話我非常欣賞:“捨得放棄紛繁紅塵中的誘惑和熱鬧,捨得放下你儂我儂的情深和意長,捨得讓自己從一個八面玲瓏、頗受歡迎的“人精”脫變成呆若木雞、錦衣夜行的隱者,除此,還要忍受漫長的寂寞和孤單,面對隨時來襲的彷徨和絕望、譏諷和嘲笑……而這樣的人,註定是不多的。他的內心,時刻都有靈魂的清越之聲在激盪,這是命運賜予追夢人的最崇高的現世享受。而這樣的清越之聲,有的人一輩子都無從知曉。”我認爲李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大器”的人。

李白的詩以抒情爲主。他是繼屈原而後,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地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汲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成爲他自己的獨特風貌。他這一生中創作的詩歌不少,現反尚存900首詩,內容豐富精彩,其中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李白他遠大的抱負。

李白,他的身世、經歷讓我感動,他遠大的志向讓我欽佩。我真的很想成爲一個像李白一樣“大器”的人,很單純的爲了自己的夢想去拼搏,爲了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奮鬥。

古人不遠作文10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很多永垂不朽的歷史人物,有熱情激昂的詩人,有妙筆生花的畫家,有叱吒風雲的政治家,有決勝千里的軍事家,有博學睿智的科學家,也有給人類奉獻寶貴精神食糧的人民藝術家。他們像羣星閃耀着光輝,點綴裝扮了燦爛的歷史長河,使中國五千年人類文明更加輝煌。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哪個歷史人物,那就要屬諸葛亮了。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劉備三顧茅廬,以真誠感動諸葛亮,於是他成爲蜀國的軍師。我之所以喜歡諸葛亮,是因爲他不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博學多識、謀劃周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知天文,曉地理,識天象。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體現了他的深謀遠慮。他知己知彼,用兵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

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就是成功的事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使10萬魏軍不敢輕易進攻。在臨終前,他安排“木雕計”嚇退了追趕蜀軍的魏軍。在這裏,我對他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諸葛亮不僅具有軍事方面的才能,在發明方面也頗有成就。爲了解決軍糧的運輸困難,他發明了“木牛流馬”。相傳他還革新弩機,能連發十箭。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已知“三分天下”,他的“聯劉抗曹”策略,使蜀軍節節勝利。在“火燒赤壁”中大挫曹軍,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大力開展屯田,使蜀國有了比較雄厚的經濟基礎。他七擒七縱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不但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而且促進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對開發西南地區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諸葛亮還是一位文學家,劉備在“三顧茅廬”時,聽到的農夫唱的歌詞,就是他的作品。可惜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以穩定四川、入主中原爲己任,率領蜀漢軍隊五次北伐曹魏。諸葛亮事務繁瑣,每件事都親力親爲,但不注意身體,積勞成疾,“出師未捷身先死”。

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終年54歲。我不禁爲他感到惋惜。我要向他學習他堅毅勇敢的性格和善於思考善於探索的精神。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和文學家,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的一生是輝煌的,是值得我們頌揚的,他的精神永遠照耀在後人前行的路上,我們永遠記住他。

古人不遠作文11

春秋時期,東周政權沒落,羣雄並起,逐鹿中原。范蠡正是生於這樣一個亂世。

范蠡是春秋時期楚國人,因不滿當局政治黑暗,轉而投入越王勾踐的麾下。被拜爲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爲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 在三年間,范蠡和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爲後來越國一血前恥奠定了重要基礎。後來的事情便爲衆人所熟知。歸國後,勾踐臥薪嚐膽,一面領導本國民衆積極發展生產,一面給夫差送去珍寶與美女以示臣服。終於,越王勾踐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大敗吳國。范蠡也因此被拜爲上將軍。不久後,范蠡悄然隱退,變姓名爲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

范蠡曾對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踐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可惜文種並未聽從這勸告,終究慘死。

范蠡的做法,是一種極聰明的處世哲學。古往今來,有多少功臣名將得以善終?總是想着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卻不知功高震主、自取滅亡。被誘惑與慾望矇蔽了雙眼的人,又如何能看清這浮華背後的`危險?急流勇退者或許不能流傳千古,但至少可以使自己平安喜樂,不被虛名束縛。

歸隱後的范蠡,並非像張良一般,隱居深山,與世隔絕。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爲主持政務的相國。三年後,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衆皆尊陶朱公爲財神,乃中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對於范蠡來說,在幫助勾踐興越滅吳後的隱退,不是生命意義的終止,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他生命的意義,不僅僅侷限於做一名忠臣良將,而是多元而豐富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前方,永遠有未知的旅途,等待踏足。

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爲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性格深深吸引着我,使我爲之欽佩。功成名就並不難,難的是急流勇退。窮盡一生做好一件事難,但是不斷向前拼搏、探索未知區域更難。而范蠡,卻做到了。

古人不遠,范蠡的處世“哲學”,始終環繞於我心間。

古人不遠作文12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宛如鑲嵌在天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如屹立在東方的強健雄獅,又好像是盤旋在黃河中的巨龍。

人類歷史長河中,涌現出大批的文人墨客。有叱吒風雲的政治家,博學多識的教育家,決勝千里的軍事家,在文化史上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被稱爲五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人才輩出,諸子百年各領風騷。

作爲華夏兒女,祖國的花朵,我由衷的感到自豪。中國歷史聚集了許多薈萃,等着我們去探索。中國是一個文化最深遠,文字最深奧,道德最爲廣泛的`國家。被能得以稱號,祖國母親是名副其、當之無愧的。

孔子的思想流傳千古

縱觀歷史行程,跨越幾個世紀,彷彿置身於諸子百年之中,陶醉至今。許多文學人士在這個時候各顯風采。許多家喻戶曉的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孟子《孫子兵法》的孫子,都值得稱讚。在當時,孔子的名聲是最大的一位。

今天,我們仍然學習者孔子的名言“是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仁,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我們的耳邊仍迴盪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孔子教誨了我們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懂得做人、做事,孝順父母。孔子的思想使我們受益匪淺,讓它永遠流傳,永垂不朽。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禮”兩個方面。他教誨學生要“以仁待人,以禮治國”。他教的學生大多都是貧窮的孩子。他教的學生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有弟子三千多人,有名氣者二十一人。

孔子鑄就的輝煌

據史書記載,孔子出生於戰國時期一個貧窮的家庭,但這種環境並沒有打消他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少年時期就背井離鄉四處求學,最後拜老子爲師。和老子在一段時間後,他慢慢發現,他和老師的思想截然不同,正好相反,辯詞別老師,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

最終,孔子創辦了私塾,他是創辦私塾的先鋒,他每天都教導他的學生們。孔子最終鑄就了輝煌的成就。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行和舉止記錄在論語中,用爲流傳。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教育家。

弘揚孔子文化

雖然孔子的靈魂已離我們而去,可他的言行,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裏,永不忘卻。

《論語》是一篇鴻篇鉅作。絕不能讓它成爲廢品。作爲祖國的花朵,應該努力鑽研學習他的精神、品質和思想,更應該弘揚孔子文化,爲後世所沿用。

“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的重要性。讓我們作爲弘揚孔子文化的人,而努力吧!

古人不遠作文13

古人遠嗎?從字面上看既然已經是作古的人,那就是遠了。但是從對古文,詩詞的琢磨、品味中發現,其實古人並未離我們遠去。他們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活着”,肉身這個載體已經消逝了,他們是依靠流傳給後世的精神財富活着的。

在這幾千年間,王朝更迭,世事變遷,就像張養浩說的“宮闕萬間都作了土”,無論是奢華的宮殿,還是貴族名流,都逃不過歷史沉重的車輪的碾壓,最終也擺脫不了化作一把塵土的命運。但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他們說過的話,寫過的詩,發過的感慨,研究的成果,都被記錄下來,讓我們現在的人還能夠有幸與他們做着心靈上的交流。就像讀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在傾訴着內心的無助;讀到“何當共剪西窗燭”,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李商隱黯然神傷地坐在窗前;讀到“飛流直下三千尺”,李白就像站在我的面前,面對雄偉的.廬山瀑布放聲吟詩。每一首詩中都有着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詩中的每一句都有着一段不爲人知的愛恨情仇。當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濃縮在這區區幾十個字中,我的心也隨着這些文字或豪放,或憂鬱,或喜悅,或悲傷,隨着它們穿越時間、空間的界限,找尋人內心最根本的純真與質樸。

同樣流傳下來的,還有他們的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影響、教育了無數後人,要他們把民族國家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爲國家的興亡出汗流血。許多人都將范仲淹的這句名言作爲座右銘,並且以此造就了偉大的事業,這不就是古人的影響嗎?還有孔孟、朱子,這些人已經逝去幾千年,而他們的思想卻影響至今,他們提倡的忠孝禮義,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的精神中的。我們每年都要做祭祖、祭孔這樣的典禮,我們一直在倡導要學習古風雅韻,又是爲了什麼呢?爲了使我們在如今這個浮躁而功利的社會中靜下心來,不要忘記先人們的諄諄教導。也許,他們的話中有我們應當摒棄的糟粕,也許他們的思想精神裏有我們當今無法理解的內容,但我們有理由相信,能夠流傳千古的,必然是經過了時代長河的大浪淘沙,最終剩下的精萃,必然有值得我們深究的東西。

古人遠嗎?不遠!當校園中再次傳出琅琅的誦詩聲,當電視上又播放詩文賞析的時候,我覺得那一位位偉人就站在我的身邊,手拿書卷沉思。當我真正明白一首詩中的含義,一段經典裏的哲理時,我就會看到,在那歷史的大道上,那些人揹着書箱喁喁獨行,在他們的身後,是無數的追隨者,在他們的身前,是無限的光明。

古人不遠作文14

他已經離開了兩千餘年,他的精神卻存活了兩千餘年。

面對國家的生死存亡,他捨棄了一切。燕太子的請求他欣然應允,即使那可能是生命的終點也毫不畏懼,易水河邊的和歌成爲歷史的絕唱。

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有着雖然簡單,卻被世人銘記了兩千年,傳頌了兩千年的名字:荊軻。

自從讀完了《史記》中的《刺客列傳》一篇後,我就無法忘記那個站在凌厲寒風中、獨自遠去的孤寂的背影,以及最後那個倒在血泊中、嘴角仍殘留一絲笑容的身影。

劍客給人的感覺是很冷酷的,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一般的存在。他們通常身背一把長劍,在江湖的血雨腥風中成長。很少有劍客會在歷史的書簡上用劍刻下自己的名字,他們只是時代的過客。

但荊軻是一個例外。在史書中你會發現,他不像一般的劍客,只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勞模”。他武藝高強,但他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會在喝醉時東倒西歪地唱歌以致涕淚交加。這種形象與那些冷冰冰的劍客大相徑庭,也因此更使“荊軻”這個人物更爲真實。

在戰國時代,實力決定一切。於是,在秦國日益瘋狂的進攻下,已經被美酒和笙歌腐蝕的燕國根基終於開始動搖。昔日金臺拜將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北之嬌燕與西之猛秦在寒冷的易水河邊對峙。

昏庸的帝王卻不一定會有昏庸的太子。燕太子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放手一搏,拯救自己的國家。在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歷史老人安排荊軻作爲主角出場。於是纔會有接下來流傳千古的易水送別。

不得不說悲劇的吸引力確實比喜劇的吸引力更大。也因此,荊軻纔會因他的悲劇性而名流千古,用劍書寫出一段帶血的傳奇。

他放棄了平日逍遙自在的生活,慢慢地走向歷史已經預設好的'結局。或許在別人眼裏,他的決定堪稱愚蠢。爲了一個行將就木的政權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但他一定會爲找到了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舞臺而興奮不已,即使那個舞臺將會被他自己的鮮血所染紅。

想好了就去做,這是劍客一貫的信條。只是不知道在馬車離開故土的一瞬間,心中是否會涌起一絲淡淡的鄉愁?此生絕不會再次活着回到這裏了。

於是在窮途末路時,英雄的豪情與遊子的柔情並存。

我喜歡荊軻,並不只是因爲那句“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千古傳頌,更因爲他生要活得自在、死要殆得壯烈,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個能夠笑着死的人,他的人生絕不是一張白紙,他真正做到了問心無愧。

這就是荊軻,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一個敢作敢當、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勇者!

古人不遠作文15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總會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人才,他們正如東方升起的旭日,讓神州大地凝聚萬丈光芒,他們或而勇於爲民請命,或而一心保家衛國,有的執着編撰著作,有的維持和平邦交,誠然,它們都是英雄,然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個高吟着“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

少年英才,嶄露頭角:文天祥出生平民世家,家境清貧,但自幼受父親教導,勤勉刻苦,爲人正直而又淡泊名利,這就爲他將來的人生打下了良好基礎。他才華橫溢,21歲就金榜題名,開始進入仕途,當時的主考官就是這樣評價文天祥的試卷的這份卷子:議論卓絕,合乎古聖先賢之大道。文中表現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我想這就是文天祥當時的心境與理想。

不畏權貴,愛民如子:當時的宋朝政治昏暗腐朽,奸臣賈似道當權,文天祥身處逆流,發誓絕不同流合污。他不對賈似道歌功頌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國事爲重,指出賈似道的行爲是“惜其身、違朕心”。對於提出投降遷都的權臣董宋臣,他更是義不容辭地喊出“理應救百姓於水火,遷都之議是小人禍國之言,董宋臣惡貫滿盈,應當斬首”的救國之言。文天祥還建議改革政治、擴充兵力、抗元救國。但都未得肯定,反而被貶至贛州這個不毛之地,可文天祥卻依然勤政愛民,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與熱愛。

壯志未酬,以身殉國:元兵南下,宋朝君臣一味逃避現實,不敢正面對抗,由於敵衆我寡,人心不齊,後備力量不足,文天祥抗元失敗,宋朝投降。面對着這個山河破碎的事實,文天祥無比失望,但他的愛國心依然不改,面對元朝君臣的威逼利誘,他至始至終不肯變節,高唱着“山河頓即改色,日月爲之韜光爲子死孝,爲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嶽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開赴刑場,視死如歸,這是何等的從容!

是啊,文天祥象徵着南宋末年最後的一點良知、正直,他是時代的先驅,是拯救黎民於苦海的使者,他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影響着現代人民的愛國精神,道德涵養,在我心中,他是一個真正的跨世紀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