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精品】家鄉的風俗作文

【精品】家鄉的風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鐺鐺,財神到”鑼鼓喧天,衝破雲霄。我飛快的跑下樓梯,映入眼簾的財神口帶長髯,頭頂烏紗,足蹬朝靴,金銀墊肚,外罩紫紅袍,右手持寶劍,左手持大元寶,威風凜凜的,神氣十足。緊接着有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響起一聲:“金銀財寶滾進來。”那聲音是如此的渾厚,隨鑼鼓節奏,從屋外跳到屋內,從櫃檯前跳到帳桌旁,分別表演招財、兜財、送財的動作來獲取一些錢財,我看向爸爸問:“爲什麼給跳財神的人錢呢?”“你想啊,他們穿着這麼厚重的衣服,走那麼多路爲我們帶來祝福是多麼辛苦啊,所以纔給它們錢啊,就像你考試全優我會獎勵你一樣,爲他人的勞動成果負責啊!”爸爸推了推眼鏡,語重聲長的說,“那不跳財神不就是了”“跳財神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他們要把這個東西流傳下去啊,而且他們也要賺錢養家。”“我也要上網瞭解瞭解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哦,原來跳財神中的財神取自古代神話小說《封神榜》中的趙公明啊!”而且跳財神屬於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百姓把美好希望寄託於神靈,逢年過節想討個吉利,盼望財神光顧。而且跳財神不僅有一人舞,另一人司鑼兼挑夫兩人組合、一人獨舞,一個司鑼,一個挑夫的`三人組合還有三人舞蹈,一個司鑼,一個挑夫五人組合的呢。而且跳財神的動作十分麻煩爲手足並用。手部許多動作有其特定的含意。如招手示招財;託舉示招到財寶亮於面前;扛肩示財寶多而重;推舉示送出財寶;按掌示元寶置於錢櫃銀箱。舞拂塵示指令方向。腳上也有功夫:高跳步表興高采烈;蹉步表扛寶進門;弓箭步表進寶方位;擺腿左右搖臀爲逗樂,指腿稱爲翹腳財神。此外,還有“抖肩捧腹”、“捧寶轉身”、“提襟藏寶”等動作。跳財神還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經濟狀態。

原來跳財神有這麼多知識啊!學海無涯,學無止盡我要去了解更多的的知識!傲遊在知識的海洋!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我是新寧波人,我的老家在湖北仙桃,今年雖然沒有回老家,但家鄉有趣的年俗令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你想知道嗎?聽我給你道來。

首先我給你介紹最熱鬧的年俗,那就是“蚌殼精舞”了。蚌殼精舞,也叫沔陽蚌鼓精,是我們沔陽的獨創作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是流行於江漢平原仙桃等地的一種特殊的、獨有的民間舞蹈。蚌殼精舞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打扮得十分漂亮,躲在用竹篾紮成的蚌殼內。蚌殼用彩紙(或綵綢)糊成。男的肩背魚簍,手拿魚網,一心想得到躲在蚌殼內的.女人。男女雙方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變換着舞姿,進行着精彩的表演。觀衆們會時不時地拍手叫好,併爲男方加油鼓勁,祝願他快點得到蚌殼裏的女人看錶演時,整條街巷就成了歡樂的海洋。

“打埃塵”是老家又一項繁忙而有趣的年俗。農曆臘月廿四日,我們仙桃人把這天稱爲過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動手拭去屋頂的塵穢,俗稱'打埃塵',男人們開始剃頭洗澡以自己使面目一新。打埃塵後便開始天天外出購買過年應用之物,從雞鴨豬羊,茶酒油醬之類的基本食料,以及炒貨、水果之類的消閒食物,香燭元寶,爆竹雜用物等等。晚上用茶果敬竈神,在竈前擺有糖果,把全家人名寫在竈疏上焚燒,說這是送竈神上天,領回全家來年的糧食呢!祭完大人們把糖果分給小孩,我們小孩總是可以得到許多鄰居送來的糖果呢!這項年俗也深受我們這些小朋友的喜愛。

“出行”是我們老家最隆重的過年習俗呢。正月初一,俗稱大年,早上起牀第一件事就是“出行”,就是點燭焚香,祈求新年好運連連,全家新衣新帽新鞋子出門,燃放鞭炮,有的還燃燒用蘆葦札成的柴煙,稱爲“燒發寶財”,以取財發人旺之意。出行後,即返回屋內,互相恭賀拜年,大人還給小孩發壓歲錢,又稱壓腰錢。這些禮節完畢後,全家團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擺糖果點心,然後擺出9個滷菜碟子和一碗餈粑,還有湯圓和麪條。早餐後,孩子到伯父、叔父家拜年,成人則到左鄰右舍去拜年。

我們老家仙桃的年俗還有很多很多呢,真希望家鄉的年俗能夠大放光彩,讓更多人知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風俗。安徽的春節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走來,到處都已洋溢着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充滿着幸福的笑容。

家家戶戶早上一起來,男的貼對聯,掛燈籠和貼倒福。女的上街打年貨。街上十分熱鬧:有賣年糕的,有賣花的,特別多的`是賣魚的和賣豆腐的。街上水泄不通,處處都是吆喝聲。過了高峯期,漸漸人少了,都回家吃午飯。沒一會兒,街上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

午飯並不豐盛,豐盛的是晚飯。吃年夜飯前,要放一次鞭炮,然後關上全家上上下下的門,打開家裏上上下下的燈,而且這燈要點一夜。還得在公櫃上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拜神拜佛拜祖先。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才能吃飯。菜也很講究:桌上必須有一道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餘;還得有一道青菜炒豆腐,因爲有一句古話叫青菜豆腐保平安。上完菜,大家舉杯同慶,舉杯敬酒。吃完飯,孩子們還要向長輩們要紅包。

晚飯桌邊人人的碗裏都會剩下一些沒吃完的飯。飯裏可能還有兩塊魚或一塊豆腐。杯子裏還有半杯酒。

飯後,一家人圍着炭火吃瓜子,花生。直到12點後才能睡覺,這叫守歲。睡覺前放一掛鞭炮迎接新年,辭去舊歲。夜深了,但還是燈火通宵。

新的一年裏,大家互相祝願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享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牛年大吉。

家鄉的風俗作文4

甘肅的面,一絕!

廚師端來我已等候多時的面,“牛肉麪”我的最愛,凡是親戚、朋友爾等要來甘肅,我是一定會向他推薦的。紅油飄香,牛肉緊實而絕不會發幹,白蘿蔔、蒜苗末,與黃亮黃亮的面所配合,是西北人民樸實堅強的結晶,是西北人民的'爽快豪情,香的教你咂嘴,辣的使你爽快……

不管是平時生活或是過年節日,面是甘肅人桌上不可少的。記得我第一次吃這樣“西北的美食”還是兩三歲,奶奶端來臊子面,從滿是香湯的碗中挑出一根均勻飽滿的面來,只見面越拉越長,我因怕燙,不敢一口吃下去,只能咬住一頭慢慢將面吸入口中,那一刻,我眼中發亮,嘴裏不說話,好似是“此面只應天上有”的驚奇。那一刻,勾起了我對面食的嚮往。

年,一個人們歡聚一堂的時候,人們無時不在歡樂之中,而在離新年還有幾小時的下午,不妨來一碗涼麪吧,口感彈牙,清爽,上面加兩勺辣椒油與小菜,口味也是驚豔的很。

甘肅,一片在高原上的土地,它孕育那樣豪放的情結,激發了人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就是這樣纔會有這樣美味且樸實的民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5

寶清,一個坐落於東北的縣城。

雖沒有高大雄偉的建築,也沒有遠近聞名的景色,但在寶清人的心裏,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正是我們心中的全部,人們樸素的性格,極具風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們留戀它的原因。

東北,冷的代名詞,哪怕是立春,也仍舊是一片白茫茫,寶清人愛殺豬菜,就像北京人迷戀北京烤鴨,在冬天,嚴寒也抵不住我們火熱的心,叫上幾桌親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嘮一嘮家常閒話,小孩兒成羣結隊,到外面拉爬犁,轉冰上陀螺,到了飯點,再端出用酸菜,血腸,五花肉做成的殺豬菜,邊吃邊嘮,其樂融融。

不僅殺豬菜,湯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寶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爲天冷的緣故,這些食品更容易儲存,逐漸的成爲寶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嘗試過在冬天釣魚嗎?對於寶清的釣魚愛好者,這些都再平常不過,與兩三個好友,來到冰厚一米的'水邊,用專屬的工具在水面鑿出兩個洞,搭上帳篷,擺上爐子,坐等魚兒上鉤,雖然外面寒風刺骨,但爐子溫暖的火光,與朋友之間釣魚的快樂,將這份看似難熬的時間,賦予了別具一格的樂趣。

說到這裏,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鑼鼓,人們穿着鮮豔的服裝,舞着,舞着,期間既有20多歲的小夥子,也有60來歲的大爺阿婆,還有一羣玩玩鬧鬧的孩子,好不熱鬧!

每個人對於家鄉,都有着同樣的感覺,寶清,一個坐落於東北的縣城,地冷,心不冷!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家鄉,是一個人永遠的避風港!家鄉,是殊途同歸的美好地方!家鄉,是一個人排除萬難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習慣,這習慣根據個人喜好,過着過着,就成了約定俗成的“風俗”了,這風俗形態各異,細節有所差異,但大體上,還真是一回事兒。不過,雖然大體上差不多,但給人的感覺卻一定不一樣,就是這麼神奇。

我的家鄉是東北黑龍江省大慶市的“溫泉之鄉”林甸,一年中,我主觀覺得的第一個節日,是過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應當的第一個節日了,但我覺得,元旦只不過是一個假期罷了,而除夕開始,就是年三十,纔是“節日”,餃子爲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們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歲,這天開始,直到初七,家家團圓,哦,除夕還要大掃除一次,寓意除舊迎新。

春節之後,就是元宵節了,雖說到初七爲止家家團圓,但這一天元宵圓,月亮圓,所以元宵節,人們有的還要再團圓一次。這一天,可是爲數不多的滿月。

二月二,龍擡頭,這有一個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壺,所以玉皇大帝爲了懲罰人類,不給人們下雨,青龍看到了人類叫苦連天,不忍心不給人們下雨,於是偷偷地給人們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鎖在一塊大石頭下面,並說要青龍出來,除非人有本事讓金豆開花,善良的人們不忍心看到青龍被鎖在大石頭下面,朝思夜想幫助青龍,有一天,一個老頭髮現自己家裏的黃豆開花發芽了,一想:“呵,這不就是金豆嗎?”之後這位老者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來視察的'時候,看到一個地方全都供着發芽的金豆,玉帝如約放了青龍,所以流傳下了“二月二,龍擡頭”的典故,在我們這裏,這一天出門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龍頭”一年交不上好運。

我們家鄉的風俗大體上和其他地區的風俗差不多呢,但是啊,這過起來可是別有一番風趣,和別的地方的風俗相比可是一點也不輸給人家,林甸地方雖小,但過年的時候可是和整個中國一起過,並過得格外熱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7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我們廣東在過年時,一般會去逛廣府廟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廣府廟會。

我查資料得知,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關。東漢時期,佛教與道教傳入了中國,後來在唐宋時,他們又達到了自己的全盛時期,出現了許多宗教活動,他們還各自的宗教活在動上加了許多娛樂項目,如舞蹈、戲劇、出巡等,後來經過民間的凡夫俗子不斷隨喜添趣,就成了今天的廣府廟會了。

上一次,我們去廣府廟會時,看了許多表演,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吹糖人了。

糖人,一定是許多小朋友所饞的東西了。那次,我無意經過那位吹糖人師傅攤位,看見那位師傅在教一個小朋友吹糖,那可不是平面造型的糖人哩!而是立體的,裏面是空心的糖人,我嚷着鬧着讓父母給我買一個,他們拗不過我,只好同意了。輪到我時,我選做了只老鼠,那位師傅讓我過來和他一起做糖人,那位師傅先將飴糖,揪下一團,揉成一個球,用食指沾少許澱粉壓一個洞,再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時,迅速折斷糖棒,再把另一隻手裏壓扁的飴糖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可以吹了,師傅讓我在管口那兒吹了,我鼓起腮幫子,使勁地吹,直到那位師傅笑着喊:“停,吹久了是不會成功的,只能打回原形”。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管狀的糖塊經我這麼一吹就成了一個薄皮中空的`扁球狀,再經過師傅那雙靈巧的手撥弄,一隻翹着長尾巴,活靈活現的小老鼠一會兒就捏好了。我想:這麼晶瑩透亮,可愛的小老鼠,誰會捨得吃了呢?

我們還看了許多活動,例如,舞醒獅等。我們看見了領頭的紅醒獅隨着鼓聲舞動了起來,頓挫有力,接下來和五隻色彩斑斕的醒獅從最低的樁舞,一躍起跳上了最高的樁,領頭的紅醒獅突然立了起來最後,人們掌聲如雷,原來這是寓意來年步步高,鴻(紅)運當頭!我也十分激動地鼓起了掌。

熱熱鬧鬧的廣府廟會,讓我記憶猶新,我喜歡廣州的廣府廟會,因爲它是那麼的多姿多彩,讓我感受到歡歡樂樂的傳統年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們延邊朝鮮族有個傳統的節日,那就是“老人節”。

1982年以來在朝鮮族聚居的延邊地區,各地成立了老人協會,1984年,將8月15日定爲“老人節”。這一天,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們都會佩戴大紅花,接受兒孫們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還會給老人備制“麻克烈”、打糕條、冷麪等。圖們市委市政府還會在圖們江廣場,爲老人節準備了歌舞表演、傳統娛樂活動。

俗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民族把尊老敬老當做傳統美德。現在的圖們市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很多年輕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輕人,上要照顧老人,下要關心孩子。今年的老人節,媽媽帶着姥姥和我,到圖們江廣場觀看老人節活動。在廣場上,我見到很多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風風雨雨的老人。他們身着傳統服裝,依偎在子女身邊,觀看傳統活動,滄桑的臉頰帶着幸福的笑容。老人們見到相識的老夥記時,都會向對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們爲其添置的新衣服;他們也不忘回憶起年輕時曾經一起走過的崢嶸歲月。

“老人節”是一個值得向全國推廣的節日。因爲是現在的老人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趕走了日本鬼子;是現在的老人們用血汗建設起祖國的富強;是現在的老人們還在老家爲子女帶孩子。

我想對全國的老人說一句:“您們辛苦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9

中國文化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呈獻也有許多種,而楓涇古鎮便是中國古老文化之一。每到元宵佳節,便會看見滿街懸掛着的花燈,連空氣中都瀰漫着元宵的氣息,聽着充滿喜慶的鞭炮聲。我最喜歡的習俗便是猜燈謎。

元宵當天,我們一家一起去楓涇古鎮遊玩。一到那裏,我一眼看見的便是那喜慶的顏色——紅色,就連湖面上的河燈都帶着每個人的願望一起飄向遠方,長廊上掛着一排火紅火紅的燈籠,燈籠下飄着五顏六色的彩紙,上面寫着密密麻麻的謎語,我被這熱鬧的`場景感染了。

在一個燈籠前我停下腳步,小心地摘下一張燈謎紙,上面寫着:早上不說,晚上不說(打一字)。我開始認真思考起來:句中的兩個“說”字說明應該是言字旁,然後……我有些迷茫,突然,靈機一動:對了,一天分早、中、晚三個階段,句中提到早上不說,晚上不說,那不就是中午說嗎?言字旁加上一個“中”,不對,沒有這個字,但可以把“中”換成“午”,不就是“許”字嗎?我興高采烈地拿着彩紙給了志願者姐姐,並說出了我的答案,志願者姐姐朝我微微一笑,只見她從麻袋中拿出一個玩偶遞給我,說道:“恭喜你!小妹妹。”

拿了獎品,我又迫不急待地找了一個花燈,小心地摘下,上面寫着:金木水火(打一字)。我心想:金木水火……是土嗎?不是少了一個土嗎?我慢慢地走到志願者姐姐面前,小聲地問道:“請問是“土”嗎?”她搖了揺頭,說道:“不對,小妹妹再想想。”我又思考了一會兒,還是沒能解出來,於是志願者姐姐告訴是“坎”,我反過去再一想:少了一個“土”,而“少”或其他相關的字都和“土”字不能合成字,只有和“欠”合起來才組成“坎”,我這才恍然大悟。

通過今年的元宵節,我似乎明白了,猜燈謎不僅僅是一種娛樂遊戲,而是重於在讓人靈感突至,悟出謎底時的拍案叫絕,而又回味無窮,源於漢字的豐富多彩和千變萬化,讓我們增長知識,獲知識在課堂之外,啓迪智慧於娛樂之中,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傳揚這種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鄉小鎮,那裏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着自我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哪一個不能扭上一段呢!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大街上響起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聽到的人們陸陸續續的來到街上。他們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絹,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動。頓時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雖然隊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爲協調。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絹,舞弄得出神入化,盡情的揮灑着內心的喜悅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裏也些發癢,不時地加入隊伍。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在不斷加長。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衆,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着家常,自在悠閒。吹嗩吶的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着變化,讓人久看不疲,這樣喧囂的場景一向會持續到夜深才結束。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僅是人們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節日慶典不可缺少的項目。每當這個時候,秧歌手們便身着彩裝,那種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場,爲節目增添無限的喜慶。我們這些小孩子在人羣中躥動着,追逐着,嬉戲着,心裏別提多開心喲!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鄉人的心。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鄉那真可以說是家家都知道。家鄉的男女老少,個個都能扭上一段!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家鄉的大大小小的廣場上響起了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不一會兒人們便陸陸續續地來到了廣場上。他們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絹,有的.攜着妻子和兒女。小小商販們乾脆在周邊擺起了攤兒。一時間,廣場上變得熱鬧非凡了。

大秧歌扭起來了,雖然隊伍中多是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爲協調,尤其是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絹,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別樣的風采,盡情得揮舞着揮灑着他們的內心的喜悅和歡喜,這樣也引逗着孩子的歡心和心裏發癢;也想扭一段也爭着加入秧歌隊伍當中,那一條條彩色的“長龍”越來越長了。

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衆,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着家常之類的,自在悠閒。嗩吶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着變化,讓人久看不厭。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是人們每日的精神大餐,每到節日,秧歌手們便身穿彩裝,那些小孩們像風一樣跑到了臺下,是因爲孩子們喜歡”大頭娃娃”“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沉醉着家鄉的人們。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當火車飛馳着駛入河南境內時。爸爸告訴我,我們跨過長江了,長江以南是冬天沒有暖氣的世界。沒去過南方的朋友,一定會很好奇南方人是怎麼度過寒冷的冬天的,或許會覺得痛苦難耐。而我卻覺得南方冬天的取暖方式別有一番樂趣。

記得小時候,在南方家鄉的冬天穿得厚厚的棉衣,室內室外一樣的冷。每當入冬時,奶奶就會搬出一個東西——暖腳器。暖腳器插上電便開始發熱,用一個方形桌子罩們它。桌子上蓋一張曬得香噴噴的方形小棉被,這樣能更好的保留住溫度。閒暇時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將小棉被蓋在腿上,將腳放在暖腳器上,感受着桌子底下暖腳器的熱量慢慢的從腳底傳便全身,不一會兒身上就暖烘烘的了。桌子上總是擺着水果、瓜子、花生、堅果、零食,大家說說笑笑特別愜意。

南方農村的取暖方式更爲原生態,堂屋中間放一個木質方形低矮的架子,架子中間是圓形大鐵盆,將燒紅的木碳堆在鐵盆裏面。不一會兒整個屋子就開始暖和起來。聰慧的人們當然不會就只是用來取暖喲。將生的地瓜、玉米、土豆、餈粑埋在鐵盤中燒盡的碳灰裏,能煨出非常香甜可口的烤地瓜、烤玉米、烤土豆、餈粑。火盆的正上方往往還掛着一串串香腸、臘肉,借用木碳燒出的煙將它們薰得焦黃焦黃的顏色。這樣薰過的臘肉能存放一整年呢!人們圍坐在火盆周圍,像每天都有篝火晚會一樣,吃吃喝喝、聊着家常,談笑風聲。時不時會有臘肉滴下來的.油掉到火堆中,傳來滋滋拉拉的聲音,好一派生活的生機與樂趣。

隨着科技越來越發達,城市裏的取暖方式更加豐富多樣起來,然而農村很多家庭依然延續着最原生態的樣子。雖然南方沒有政府集中供暖的便利,但人們都在利用自己聰明的才智過着自己最有樂趣的冬天。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夜,靜得可怕,大多數人因抗拒不了疲倦而睡着了,只有少數人堅持守歲。而我躺着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總覺得缺點兒年味。往年的過年是多麼熱鬧。而今,想體驗放鞭炮的日子,只有回憶了。

想起以前,大人放煙花,小孩玩鞭炮,那叫一個不亦樂乎。年前,大人們就會大手大腳地買許多煙花爆竹儲備家中……除夕這一天,大人們忙完了簡單的祭祖儀式後,便點燃的香點燃那根綠線,只聽“嗞嗞嗞”的聲響,後來便聽到了那美妙的聲響“噓——啪——”。仰望天空,煙花在空中綻放開來,像極了一朵朵美妙的大花,紅的、黃的、紫的、綠的,顏色一個比一個光鮮亮麗。不光我們家燃放,家家都在燃放。鞭炮聲此起彼落,煙花綻滿天際,把漆黑的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晝……

小孩子們也不閒着,悄悄拿着大人給的紅包,來會奔忙於超市,小商店。不爲別的,只爲買摔炮玩。有的膽子大一點,買聲音較響的“大紅鷹”玩,還有的索性學着大人樣,買大火炮。

而我最喜歡的便是“大紅鷹”了,從中拿出一根,在盒子邊紅線的地方一劃,便會發出“嗞嗞”的響聲,冒出點點白煙,接着立馬扔出去,讓它在空中爆炸;也可以將它擺成一條龍的'形狀。點燃“龍頭”,然後看着“大紅鷹”從“龍頭”炸到“龍尾”,看起來就是“火龍”,很是壯觀。還可以把點燃的鞭炮扔在水裏,在水中炸開,炸的水面上層層漣漪……

而現在,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點鞭炮渣,聞不到濃濃的火硝味,讓人感覺缺少了年味。我懷念以前的時光,但爲了環保,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就成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一習俗也只能藏在我的記憶深處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今天的老家似乎分外熱鬧,村口的老樹上掛起了紅燈籠,拉起了橫幅,遠處還有鞭炮的陣響,桐廬南鄉邊的時節到了!

時節裏最忙的地方莫過於家家戶戶的廚房了。這地方打自一上午就炊煙不斷,煎炒蒸炸,涼拌果盤,全在爲中午那隆重的.宴席做準備。農家土竈上多屜蒸籠裏熱氣蒸騰;砂鍋裏筍乾鴨煲 “咕嚕咕嚕”地冒着泡;鍋子裏各種小炒在廚師手裏上下翻飛。這邊水池裏嘩嘩嘩的洗菜聲,那邊擋板上咚咚咚的切菜聲,還有竈孔裏柴火燃燒的嗶嗶啵啵聲,簡直就是一首炊廚合歡曲!

臨近中午,客人們陸續來了。這些客人有的是親戚朋友,有的是朋友的朋友,認識的儘管來,不認識的來了再介紹,多添幾個人桌邊擠擠,都沒關係。過時節就是圖熱鬧,誰家熱鬧誰家就人緣好,旁人看着也高興。

爸爸出去迎客,媽媽沏茶切水果,我一會兒敬茶,一會兒取東西,反正是打醬油。爸爸招呼客人們入席: “來來來,吃點水果,嗑點瓜子”說話間,茶果端上來了。

客人們也到的差不多了,便上菜了。第一道菜是悶燒大閘蟹,紅彤彤的外形與鮮香的醬汁,令人津從口生。接着什麼紅燒豬蹄、清蒸魚、燉牛肉、油燜筍等等都陸續端上。爸爸客氣道:“來來來,別客氣,隨便吃。”大家在你呼我讓中入座了,熟悉的,不熟悉的這時候也都聊上了。男人們抿幾口小酒,臉色微微泛紅,開始說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什麼生意難做啦,投資謹慎啦;女人們吃了幾口菜,也紛紛聊起自家孩子的學習,家常裏短的。整一桌上說談聲不絕,笑聲不斷。主人敬酒,客人回敬,大家舉杯同敬,在“砰砰”的碰杯聲裏祝福彼此,也爲時節畫上一個幸福的句號。

飯後,人全散了,但鬧尚存;宴雖完了,但喜還在;親雖別了,但情留存心間。時節不就是用來團聚的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節日當天,街上的攤位有賣香包的、有賣糉子的、有賣糉葉的。大自然的味道在鼻尖環繞,彷彿置身於森林。在這天還有人會喝營浦酒或濁酒,認爲能辟邪氣。

南方的端午節會舉行賽龍舟、插艾草、放紙鳶等。在我們這裏會有摔跤、盪鞦韆、鬥牛等活動。我最愛看的是摔跤比賽,尤其是摔跤比賽。兩位比賽選手腰上分別會繫着一條紅色或藍色的摔跤帶,他們單膝跪地摟住對方右肩,再慢慢起身。隨着裁判一聲音哨響,兩人同時向對方身上發力。或勾腿、或抱起對方,總之是誰能把對方摔倒誰就獲勝。最終的冠軍將會獲得一頭披紅掛綵的大黃牛。

所有的比賽再怎麼熱鬧,都不如我們家裏包糉子比賽熱鬧。糉子起源於人們紀念投江的.大夫屈原。往年我都會學着大人的樣子做幾個,雖然老是掉江米、掉餡料的大糉子。我包糉子時總喜歡問大人,這樣做對不?那樣做對不?這樣包好看不?最終還是在捆糉子時,把最初的完美敗得一塌糊塗,搞得大人們煩得直搖頭。好在我的作品出了鍋,他們還會專門把它挑出放到我的碗裏,讓我獨享。

中國之大,有南北之分。就連糉子也要分南北。每年這時南北方總會“吵”得不可開交,爭論是肉糉還是甜糉好吃。肉香品幸福,甜棗嘗快樂,我覺得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端午臨中夏,千載意蘊長。端午節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處處洋溢着歡歌笑語。在這個懷念屈原的日子,我們看着傳統活動,吃着香甜美食,和家共度團圓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