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泛讀和精讀作文(精選5篇)

泛讀和精讀作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泛讀和精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泛讀和精讀作文(精選5篇)

泛讀和精讀作文 篇1

如何正確的使用泛讀和精讀呢?

做練習或者考試的時候,需要一字一詞的細心“精讀”。讀課外書擴充知識的時候,可以使用“泛讀”。學生往往在做練習或是考試的時候泛泛而讀,讀上三兩句似曾相識就認爲這個題做過,一定還是原題,所以急匆匆地動手,結果往往事後後悔不已。

課間李紫科拿着數學鞏固過來問我,說是有道題不會做,理由是題中給出的條件不足,無法計算。我看了看,感覺題目正確,還是紫科在看題的時候使用了泛讀的方法,其中個別重要詞語雖然進入視線但根本沒有進入大腦,所以總也找不出其中的一個條件。我依舊要求他用筆指着一字一詞的精讀,然後就離開了,因爲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所以紫科就意識到情況在哪兒,自己細心讀起了題目。一會兒我再次過去的時候,他已經解決了問題,正在做下一個題目了。

班裏的宋林謙、千逸恆、牛雨涵和冀義天等幾位同學很是優秀,平時做題也多,有時候考試看見熟悉的題目馬上就能寫出答案。考試時很多難題難不倒他,恰恰是那些做過的題容易出錯,並且還檢查不出來錯誤。

這種情況,很多學生的身上都會出現,問題都出在了定性思維上,一遇到熟悉的題目,往往認爲一定和自己做過的原題一個樣,恰恰忽略了大同小異中的“異”,結果是一個關鍵詞不同,整個題目就會變得迥然不同,按原來的思路和方法,肯定要出錯了。

如何避免這種錯誤呢?方法其實很簡單,不求“大同”,專找“小異”。不急不躁,認真應對,變泛讀爲精讀,變一句一行讀變成一字一詞讀,必要時可以用筆或手指着一個字一個字讀出聲來,仔細辨別思考,以前大意的毛病完全可以迎刃而解。

泛讀和精讀作文 篇2

伴着嘹亮的口號“一目十行不是夢,高效閱讀我能行”高效閱讀的到來,使我的學習有了新的轉折點。快速閱讀,高效閱讀已不再是南柯一夢,它不僅代表着你的成績將有所上升,亦代表着語文方面又有了一個新的突破點。

我依舊清晰的記得第一次上高效閱讀時的感受,由不屑、不解到反思、沉浸、期待通過踐行最終達到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剛開始的時候的眼腦機能訓練,心裏覺得這麼簡單,眼珠只不過動幾下,有什麼用啊,滿是不屑!稍候老師耐心的告訴我們:眼腦機能訓練是爲了考察你眼睛的反應能力,在讀書時有更好的效率。聽着老師這番解釋我更加進一步的瞭解了“高效閱讀”,不僅對高效閱讀心悅誠服,對自己剛纔的自以爲是感到羞愧。

平時讀書大多都是走馬觀花,只看精彩的部分,細節往往被我視而不見。做閱讀題時是盲目的,迷茫的,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讀文章,讀文章中的什麼。當時的閱讀效果顯而易見——差。但高效閱讀告訴我,閱讀是帶着問題去讀,找中心句,深刻理解作者感受。這樣便於做題,並且做題時不能馬馬虎虎,驢脣不對馬嘴,答案與題意不符,要精益求精。

“紙上得來終覺淺,才知此事要躬行”爲了更好地學習,老師爲我們找了習題做。且老師在我們做題時進行計時法,讓我們頓時緊張起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題上,使我們增強上進心。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溫總理說過:“不圖虛名,不度虛生,唯一求真的精神做踏實的功夫。”高效閱讀是在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的基礎上而創造的,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泛讀和精讀作文 篇3

遊戲娛樂的浮躁時代氛圍使不少人喪失了讀書的興趣。如何讀書,我們有許多種選擇,或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或是泛泛而讀,略曉其義——我以爲精讀一遍勝過略讀百遍。

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見得真味。也許身處浮華社會的我們,早已體會不到這種感覺,每天穿梭於車水馬龍的街道,每個人都懷揣着或大或小的夢想奔走於人生的旅途。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然而,當華燈初上,又有什麼能帶給我們一絲安慰?對,是書,書可以讓我們詩意地棲居在天地之間,書可以讓我們的靈魂找到歸宿,書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和古人促膝談心。

每一本書,都有屬於它的價值。讀書不在多而在於精,在於細。只有反覆揣摩,才能歷久彌新。讀書是一個由厚變薄,再由薄變厚的過程。也許我們會因爲其中的一句話而被深深觸動,如能反覆理解,這便算是格物致知了。書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知識,似一座寶典在等待每一個人攀登。無限風光在險峯,讀書越加深入,才越能發現旖旎風光。

從孔子那裏,我們可以讀到“仁義禮智信”的真正含義;從雨果那裏,我們可以讀到“美就在醜陋旁邊”的美醜對照原則;從曹雪芹那裏,我們可以讀到愛情的悽美和各種人性的原色。

若是懂得讀書,定會成爲一種嗜好,若略曉其義即厭之,定是隻瞭解皮毛,成爲一輛空馬車而已。馬車越空,噪音越大。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爲人所笑,跟其未深入領會本質不無關聯。

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意的做法,我以爲不是粗讀,而是在無數精讀積累的基礎上,直入精髓的另一種深度閱讀。而陶公好讀書不求甚解,跟其大濟蒼生志向破滅後想麻醉自己的靈魂不無關聯。若無韋編三絕的癡心醉讀,哪來半部論語治天下??

書,可以啓迪人生,只有全心投入,才能真正與作者心靈相呼應,感受文化的氣息,正如花蕾沐浴着陽光的清香。也許,我們不會將書讀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也許,我們不會將書讀到如癡如醉的地步。是的,我們不必要將書視爲唯一的樂趣,但是,當我們對其念念不忘,不忍舍時,便是真的會讀書了。

真正熱愛讀書的人是最具智慧的人,因爲他們吸收了書的精華,他們從書中體悟人生,感悟生命,他們從書中瞭解古今,豐富自我。讀書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可以使浮躁的內心平靜;會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會使你感受到無窮無盡的樂趣。讀書——“精益求精”。

泛讀和精讀作文 篇4

如果深閱讀是草原,那麼淺閱讀只能是綠坪。

大海,永遠充斥着的,只有河水跌撞而來的轟轟濤聲。有時表面上默默無聞,但那叫波瀾不驚,不爲外界所動,然而小溪,整日嗚咽,用全身力氣叫喊也只不過是滴滴答答。那溪中的青蛙自以爲是地亮着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龍,滕溪而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

大海般的深閱讀中你可以做翱翔萬里的蛟龍,小溪般的淺閱讀中你只能是無知的青蛙。

藍天,深邃曠遠,雄鷹飛翔,奇山美景在藍天臂騰之下。浮雲,只有漂浮,居無定所,只追逐視覺的刺激,有的只有霧靄與你相伴,可之後呢?霧靄惹上一身污垢,迷失自我。

藍天般浩瀚無窮,廣闊遼遠的深閱讀可讓你感受鷹擊長空的灑脫與豪放;浮雲般的淺閱讀只能讓你污垢染身,迷失自我。視覺的享受只不過是過眼煙雲。

碧藍的草原,一望無際,廣袤無垠,駿馬飛奔,鵬躍鳥鳴。綠萍,只能在鋼筋水泥間炫耀僅有的綠意,偶爾只能引來蝶蟲蚯蚓嬉鬧。似乎蝌蚪進入泥潭之中。

無垠的草坪,浩渺的深閱讀中,你可成爲飛馳的駿馬,悠婉鳴叫的小鳥,僅有數點綠意的綠萍上,你只能成爲泥潭蝌蚪般的蚯蚓。

在淺閱讀中你只能尋求到視覺的享受,快餐是好吃,但是沒營養,有時甚至會吃壞脾胃,淺閱讀中過多的視覺刺激很有可能讓你迷失自我,找不到回去的路。

深閱讀中,你可以品味李後主“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愁;可以體會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壯志未酬。你可以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慕名利。

深閱讀如大海般穩健,如藍天般深邃,如草原般遼闊。

閱讀,需要精讀,淺讀就好比鳴咽的小溪,嘶叫的青蛙,居無定所的浮雲。

泛讀和精讀作文 篇5

人要讀三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此三者涵蓋了一個人所需的實用之學,處世之學與精神之學,因而需要“兼讀”。而其中,我認爲心靈之書又是最高層面的,故須對其“精讀”。

有字之書,在我看來即一個人所需的專業性知識與工具性知識,即每個人都要識字,能認讀拼寫,這是當今社會人人需備的,它使人遠離無知與文盲困境。我國推行的九年義務制教育便是主要教授“有字之書”,它是各類書乃至閱讀的前提。

而“無字之書”,即爲人處世之書,它強調的是生活性。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生存已離不開社會與人。社會學家涂爾干講的“有機社會”便是人與人相聯繫的社會,那麼在這當中,我們要讀“無字之書”——於日常生活言行中,於耳濡目染中,使我們不至於成爲迂腐刻板的“怪人”。

此二者均要讀,但僅此是不夠的,還應讀“心靈之書”,即修養身心,提升思想,實現我們身爲“獨立的人”的目標。這好比建造一幢居住的房子,打好地基,建好鋼筋水泥甚至粉刷好牆壁,裝好窗與大門,若沒有內部必備的生活物品,這房子仍是不能使人安心棲居的溫柔鄉。“心靈之書”便是“房子”內部的配置,而對此需精讀。

我們精讀“心書”,是爲了使自己成爲有良知、有思想的獨立人格的人。劉瑜說過我們除了要對屋子添磚加瓦,更應“使頭腦成爲一支軍隊,對自己的心靈招兵買馬”。我們之所以爲人,之所以與他人不同,在於我們“覺醒與思考的力量”。僅成爲一個有文化的人是不夠的,我們要探討更深層次的生命奧祕。魯迅的“立人思想”——使人除了成爲社會中的人,更應是獨立於羣體的人。孔子對生命價值本源的探索由“向天”轉變爲“在人”,均啓示我們充實自身心靈與精神從而成爲獨特個體的重要性。何況。人人都閱讀好“心靈之書”,人的素養會得到提升,社會的狀況也能改善。《希臘精神》裏伊麗絲闡釋了文明的最高境界:那些我們無法準確衡量的東西成爲至關重要的,如對心智的追求,禮貌周到的品質等。只要人人能精讀心靈之書,每個人必是有更高追求之人,他不會汲汲於絲毫得失,不會爲了利二背義,處貧亦可樂道,那麼社會的弊端或許也不會再有。

“心靈之書”,是道德之書,是修身之書,是獨立個體之書。

有字之書是根本,無字之書是立世之方,而心靈之書則是成爲至人之要。兼讀三書,使我們立世,精讀心書,便可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