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有的人》有感400字(通用11篇)

讀《有的人》有感400字(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有的人》有感4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讀《有的人》有感400字(通用11篇)

讀《有的人》有感 篇1

我今天又學了一篇紀念魯迅的詩歌,魯迅那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了一個錄書的“一”字,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有的人》這是詩人臧克家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寫的一首詩。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一句詩讓我知道了要學會謙讓。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讀了這兩節讓我想起了以前的民國時期,一些有錢有權有勢的人欺壓百姓,而有些人卻用這些錢或別的東西去幫助窮苦人民。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要像雷鋒同志一樣,去發揚他的精神,做一個小小的活雷鋒。

在生活中不僅要幫助同學,也要關心周圍的一些人,或動植物。

李素麗阿姨她是一位售票員,而在大年初一時,她給了乘客們一聲聲祝福。

袁隆平創造了第一條雜交水稻。

我們應該向這些人學習他們身上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讀《有的人》有感 篇2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魯迅先生一生正直、憂國憂民、爲人民服務、爲他人着想,他的死重於泰山,而在那個時代,剝削人民的人的死就輕於鴻毛,根本不值得一提!

魯迅先生一輩子都爲人民做牛做馬,即使自己生了病也每天都寫文章激勵人民。就連面對一個黃包車伕,他都會俯下身去幫助他,爲他包紮,還周到的想到車伕應該沒什麼錢,如果不拉車了,車伕一家的經濟來源可能就斷了,給了車伕一些錢,貼心的讓他在家休息。

在家裏,魯迅先生家的女傭眼睛不好,魯迅先生便從不讓她乾重活、麻煩活,還讓女傭多休息。這時,好像女傭是主人似的。魯迅先生對待人們如此周到,甘願爲人民做牛做馬。我想,那他對中國便更周到、更任勞任怨。當他去世的那一天,全國人民都很傷心!中國失去了一位棟樑之才!他的死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悲痛,他的死是重於泰山的!

可不是每個人都像魯迅先生那麼高尚,總有一些人心甘情願得到漢奸的罵名也要享盡榮華富貴。這些賣國求榮的人是可恥的,更是可悲的!他們抵制不住金錢與地位的誘惑,便賣國求榮。我想這樣的人死了定會像路邊的塵埃無人問津。

歷史證明:真正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正直、品格高尚的人!

讀《有的人》有感 篇3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當我讀這篇文章時,心中總會閃出一個念頭,既然本篇讚美魯迅,爲什麼是以《有的人》爲題?臧克家爲何會想出這個題目?又爲何會將有名的魯迅和那些卑鄙無恥的小人進行對比呢!

這篇詩,總是以有的人開頭,好的地方究竟藏在何處呢?又是一股什麼強大的力量使得臧克家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又是什麼力量能使得臧克家能把這首詩表達在語文教材書之上呢!

爲什麼有些人給人們當牛馬,人們就能永遠記住他,魯迅真的給人們做過牛馬嗎?難道正因如此才能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嗎?

魯迅以筆帶伐,奮筆疾書,戰爭的一生被譽爲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難道因爲這是魯迅一生的寫照,纔是魯迅一舉成名的原因嗎?魯迅的作品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並有多部小說被先後改編成電影,人們如此尊重他,其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究竟是什麼才讓這些作品被許多人選中,被世人尊重呢?

面對這一切問號,我表示沉默……

教師評語:通過對作者本身的人物分析,有思想有見解地闡述了對人物的質疑,語言犀利,層次感強。

讀《有的人》有感 篇4

前幾天,在中央電視臺新年新詩會上,我偶爾看到中央臺的兩位主持人在深情的朗誦臧克家先生的經典詩歌《有的人》,感慨頗多。記得那是我初中時學過的一首詩歌。當時年紀小,不懂事,任憑老師怎樣講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怎樣分析“有的'人”指的是什麼樣的人,對我來說都只是過眼雲煙了。而今,我已三十,而立之年,滄桑鉅變,懵懂的少年已成長到一名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人,有苦有甜,酸甜苦辣,舔嘗之後,才知道是啥滋味!真是憶往事,不堪回首。身邊的人,更是形形色色。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說過的一句話:小的時候,立志想改變整個世界,長大了,才知道改變不了世界,於是想改變周圍的人,到後來,發現周圍的人也給變不了,於是就想着改變自己吧。仔細琢磨,還不無道理啊!“人”字,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是非黑白,還真得由後人來評說啊!我希望自己能像臧克家先生筆下的野草一樣,“任由地下的火燒!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都有我的身影!”

朋友,和我一起大聲地來朗讀這首詩吧!

讀《有的人》有感 篇5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可家紀念魯迅13週年的一首現代詩。詩中批評了那些欺壓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讚揚了那些甘爲人民服務的人,進行了強烈的對比。從而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爲大家做貢獻的精神。

詩中告訴了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像自己活爲多數人更好活的人一樣,無私爲集體奉獻,爲大家服務。應融入集體,成爲集體的一份子,爲集體多貢獻。這纔是做人的原則。

我們所生活的集體是學校,是班級,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放在班集體之外,不要“事不關己則高高掛起”。我們應該想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多幫助同學。不要覺得做了一件好事就吃了虧,俗話說“吃虧是福”嘛。

就拿衛生值日來說吧。一個月輪到一次,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做:撿好每一張紙,拖好每一塊地,擺好每一張桌子……這些看起來很難,但只要用心去做,都不難。不要以“別人都不撿,我幹嘛要撿”的心理去勞動。值日只是舉手之勞,不需那麼複雜。

所以,我們生活在班集體裏,就要爲班級、同學服務,多貢獻。長大以後向社會貢獻,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有的人》有感 篇6

今天,我讀了藏克家的《有的人》這首詩,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

這首詩是爲了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寫的。詩中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爲人民無私奉獻的可精神。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那些反動統治者兇暴的本質,和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的崇高、感人形象,是多麼鮮明的對比,是那麼截然相反的態度,而魯迅又是那麼一個令人無比崇拜的人。

有的人活着,但它精神不朽,只是軀着殼活着,雖生猶死。有的人死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總是爲別人想的多,爲自己想得少,他總是默默地奉獻着,正因爲那樣,他才受得那麼多人的崇敬和愛戴。

《有的人》告訴我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終究只會讓人民把他摔垮,遭受失敗的命運。給人民當牛作馬有人,人民永遠會記住他,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

魯迅那種爲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永駐我心!我懷着敬佩的心情又一次讀起了《有的人》這首詩······

讀《有的人》有感 篇7

讀了這篇紀念魯迅有感的文章後,我覺得,魯迅真的叫人佩服,我敬佩他愛國的精神,我學習他善惡分明,嫉惡如仇的品質,我喜歡他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態度。他永遠都是那樣的善良,幽默,風趣,永遠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這首詩寫得非常有情感,很有做人的道理,把平常人們所做的事情有了相應的結果,該做的,不該做的,都有它好的一方面,做了事就要勇於承擔,無論是好,是壞,都要有面對、挑戰的勇氣,但自信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自信的自己,纔有成功之後真實的我!

文章寫了好幾個方面的例子,現在的幸福與快樂要好好把握,不要去做一些對自己不利,又傷害到別人的事情。做這些事會得到嚴厲的懲罰,會加倍還給自己,所以,值錢的事物要好好把握,才能完善自己,還會有相當好的回報!

這首詩寫的是紀念魯迅先生的,世間的人們有好有壞,他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這首詩來代替,這首詩把一切都概括了,我很喜歡這首詩,也許是這首詩告訴了我時間的真善美或假惡醜的一些事情會得到怎樣的報應,做壞事會得到你想不到的報應,一心想做好事,爲他人着想不求回報的人會有接連不斷的好事,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回事一天很成功的路!

文章教給了我這些道理,讓我清楚要怎樣去做一個好人,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我讀完這首詩歌,我會明白,懂得去怎樣做一個人的道理。

讀《有的人》有感 篇8

作家臧克家,在參加魯迅的追悼會上細膩的觀察每一個人。他回家之後,寫了《有的人》這首詩。詩中說:有的人雖生已死,有的人雖死猶生。詩中主要寫了爲人民服務的人,欺壓人民的人,追求個人名利的人願意爲進步而犧牲的人,損人利己的人,犧牲自己,造福他人的人。

欺壓人民的人,人民把他摔垮,爲人民服務的人,人民永遠記住他,把名字刻入石頭之人,讓他遺臭萬年。總之,是爲人民而死的人,死的光榮,或垂千古,永垂不朽,期壓百姓的人,沒有好下場。作者臧克家以詩歌的形式寫了出來,通過對比與反覆的手法,襯托出了魯迅以及擁有魯迅這樣精神的人。詩中絲毫沒有提到詩人對魯迅深深的哀思之類的人,但通過詩人那支筆寫出的這段文字,卻讓我深深感動了。我們要學習詩人的手法,學習詩人的文采。

課外我們知道,魯迅是個文學家,他本來是學醫的,看了一部電影之後,他改變了看法,學了文學,敵人把他的文章比作一把鋼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有的人》這首詩寫出他終身忠於文學、革命事業。從中我也認爲,我也要像他一樣,開始從事就不要放棄,一直到死,不要半途而廢。

長大之後,我也要爲人民服務,生爲人民,死爲人民。我願爲人民當牛做馬,無論是作什麼,只要是爲人民服務,無論是默默無聞,還是轟轟烈烈。

讀《有的人》有感 篇9

有一種人,一味想要索取他人,在他人頭上作威作福;有一種人,始終爲人民作貢獻,爲了人民的幸福而操勞。這就是《有的人》當中兩種截然不同的人。通過這兩種人,我對索取與奉獻有了更深的認識。一個人如果只會讓別人爲自己做事,一味剝削別人,最終只能落一個被人民狠狠摔倒的下場。而這一種人死後,他們的屍體也會散發由心底到外表的惡臭,永遠遭人唾棄。

而我們應該做這種無私奉獻,爲人們作牛作馬的人。爲他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小力,也能給自己帶來一種快樂、充實,人們一定也會感謝我們,會得到幸福。大家一起開心,這難道不比整天處心積慮,又處處讓人感到反感要好嗎?在青海玉樹的大地震中,有許多貪污救災物資的人,使不少災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事後,在報紙上相繼報道了這件事,那些搜刮救災物資的人,受到了人民的齊聲批判和痛恨。

而袁隆平,嚐盡了苦頭,不辭辛勞地爲大家尋找優良的水稻,最終,他的雜交水稻讓世界人民過上了不用飢餓的好日子,受到了大家的尊崇。如果說索取是骯髒的污水,那奉獻就是純潔的清水;如果說索取是令人厭惡的食人花,那奉獻就是美麗清雅的荷花;如果說索取是最可惡的,那奉獻就是最美好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處處爲他人着想的奉獻者!

讀《有的人》有感 篇10

學完臧克家《有的人》這首詩歌后,語文老師隨口問了我們:同學們,你們的人生打算怎樣的活着?思索了幾分鐘後同學們紛紛舉手分享各自的人生活法。同學們的答案異彩紛呈,有開心地活着,有踏實地活着,有誠實勇敢地活着,有樂學多思地活着……而我卻陷入了沉思——人,究竟要怎樣活?

打我記事起爺爺就告訴我說:“要努力地學習,將來考上名牌大學,找個吃穿不愁的好工作,爲祖上爭光。”我知道我們家有文化的根,卻沒能出個名牌大學生的種子。我疑惑了,如果我真的按爺爺說法活,這算不算是爲了別人而活?

我們偌大的中國有着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裏每天都有不少人出生死去,有多少人能夠名垂青史被世人所銘記?又有多少人被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爲人知?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平凡而普通,有的人遺臭萬年。而我究竟要成爲哪種人?又該以怎樣的姿態活?是該聽爺爺的話,踏踏實實地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還是努力地使自己不被茫茫人海所淹沒?

我閉上了眼,想起了那滿天的星辰,在它們當中雖然有許多不爲人所知,但仍然努力地散發着自己全身的光芒,儘管小但能照亮夜晚的天空。我忽然明白了,我要用一生去做一件讓自己永不後悔的事,像魯迅先生那樣,讓有限的人生髮揮出無限的價值,讓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義!

讀《有的人》有感 篇11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人生的價值到底是什麼?當我讀了《有的人》之後,我終於明白了:人生的價值決不是索取,而是對他人的貢獻。《有的人》用“活”與“死”進行了鮮明的對比,熱情的讚頌了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革命精神。無情的鞭策了反對統治階級的驕橫。人生的價值確實值得我們探究。著名作家楊沫說:“一個人如果之碌碌無爲,只爲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虛度人生,那麼,即使活到100歲的高壽,又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雷鋒同志也說的好:“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憤圖強,用雙手創造財富,爲人類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出自己的一切,這纔是最幸福的。”他們說的多麼好啊!他們是真正用自己的血和肉創造出了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他們生爲人民生,死爲人民死,他們時時刻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我們當代的新青年,生活在和平美好的世界裏,面對我們的是鋪滿鮮花的莊康大道,更應該向前輩學習,向時代的先鋒學習,現在,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如果不這樣,那麼將來根本就談不上什麼輝煌的一生,只是碌碌無爲,虛度年華,那麼真是白活了一生。碩果決不會擁進懶人的懷抱,我們應向前輩合現代的先鋒那樣,人人爲我,我爲人人,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自己的一生放射出光輝燦爛的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