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宋史 > 《宋史》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大綱

《宋史》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王友直 李寶 成閔 趙密 劉子羽 呂祉 胡世將 鄭剛中

《宋史》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王友直,字聖益,博州高平人。父佐,以材武稱。友直年十二,隨父遊,諳兵法。

紹興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友直結豪傑,志恢復。謂其衆曰:"權所以濟事,權歸於正,何害於理。"乃矯制自擬承宣使、河北等路安撫制置使,餘擬官有差,遍諭州縣勤王。未幾,得衆數萬,製爲十三軍,軍置都統制、提舉、提點、提轄、訓練統之。九月戊子,進攻大名,一鼓而克,撫定衆庶,諭以紹興年號。乃與王任、馮谷、張升、牛汝霖列奏於朝,欲領衆南歸。時金人尚在揚州,久不報。

友直將由壽春涉淮而濟,道拜敕書勉以率衆搗敵腹心,掎角應援。除友直檢校少保、天雄軍節度使,王任天平軍節度使,馮谷左通議大夫、徽猷閣直學士,張升右朝奉大夫、直祕閣,牛汝霖通直郎、直祕閣,職任各從舊,得便宜行事。時三十二年正月一日也。

旋與敵遇,相拒淮北;敵兵來益衆,友直即率所部渡淮。既而審金主亮已斃,所遇乃歸師,悔不襲擊之。高宗視師江上,見於金陵,賜金帶、章服,錫賚及二子。友直恥前功不遂,自陳,改復州防禦使,以忠義軍統制隸鎮江都統司。

越四月,詔偕統制張子蓋援海州。方接戰,友直張一旗,大書"宋忠義將河北王九郎"以自表。潛由小逕背敵陣,因其輜重,扼歸道橋,左右枕水。張子蓋知友直已乘敵後,麾軍進擊,敵潰走,盡溺死,圍遂解。轉宜州觀察使。

孝宗受禪,友直與統制宋寧數出奇轉戰。張浚都督江、淮,一見喜之,闢建康前軍統制。隆興二年九月,金人犯邊,宣諭使王之望命以前軍戍昭關,友直不逾時即行。他軍同戍者,敵至,輒退保和州,友直孤軍堅守。金兵駐黃山,鼓柝相聞,益整暇自持。

乾道元年,移鎮江御前諸軍統制,俄改步司左軍統制兼左驍衛上將軍。初,淮北之戰,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訪得之,乃與其妻李攜二女自淮而還,錫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諸軍統制,請祠,手詔慰勞。四年,繇京口入覲,進神、龍衛四廂都指揮使,主管步司公事,遷侍衛親步軍都指揮使。朝廷議遣馬、步二司移屯重地,丞相虞允文欲先發步司,友直請以馬司先。及馬帥李顯忠屯金陵,友直奏馬軍道途轉徙,困斃已甚。有旨免移步司。八年,轉承宣使,旋除殿前副都指揮使。

淳熙元年,授奉國軍節度使。四年,總殿步司大閱於茅灘,鎧仗精明,號令閒肅。明年,進殿前指揮使,賜第中都,賜田平江,燕射鹹預。晚節宴安,軍政稍失律,授宜州觀察使。尋罷宮觀,徙居信州。以郊祀恩內徙,三奉祠,復武寧軍承宣使。卒,年六十一,追復節度使,贈檢校少保。

李寶,河北人。嘗陷金,拔身從海道來歸。金主亮渝盟,淮、浙奸民倪詢、樑簡等教金造舟,且爲鄉導。金使蘇保衡造舟於潞河。明年,以保衡爲統軍,將繇海道襲浙江。諜聞,高宗謂宰臣曰:"李寶頃因召對,詢以北事,歷歷如數。且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者。"乃授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駐札平江,令與守臣督海舟捍禦。高宗問:"舟幾何?"曰:"堅全可涉風濤者,百二十艘。""兵幾何?"曰:"僅三千,皆閩、浙弓弩手,非正兵也。旗幟甲仗亦粗備。事急矣,臣願亟發。"賜寶衣帶、鞍馬、尚方弓刀、戈甲及銀絹萬數。

八月,次江陰,先遣其子公佐,謂曰:"汝爲潛伺敵動靜虛實,毋誤。"公佐受命,即與將官邊士寧偕往。寶將啓行,軍士爭言西北風力尚勁,迎之非利。寶下令,敢沮大計者斬。遂發蘇州,大洋行三日,風甚惡,舟散不可收。寶忼慨顧左右曰:"天以是試李寶邪?寶心如鐵石,不變矣。"酹酒自誓,風即止。明日,散舟復集。

士寧自密州回,得敵耗甚悉,且言公佐已挾魏勝得海州。寶喜曰:"吾兒不負乃翁矣。"士氣百倍,趣衆乘機進。適大風復作,海濤如山,寶神色不爲動;風少殺,始縱舟泊抵東海。敵已雲合,圍海州,旌麾數十里。寶麾兵登岸,以劍畫地,令曰:"此非復吾境,力戰與否在汝等。"因握槊前行,遇敵奮擊,將士賈勇,無不一當十。敵出不意,亟引去。勝出城迎,寶獎其忠義,勉以共立功名,勝感泣。乃維舟犒士,遺辯者四出招納降附,聲振山東。豪傑如王世修輩各署旗,集義勇,爭應援,多者數萬人。寶列名上諸朝,檄所部會密之膠西,命公佐以郡事畀勝,與俱發。

至膠西石臼島,敵舟已出海口,泊唐島,相距僅一山。時北風盛,寶禱於石臼神。俄有風自柂樓中來,如鍾鐸聲,衆鹹奮,引舟握刃待戰。敵操舟者皆中原遺民,遙見寶船,紿敵兵入舟中,使不知王師猝至。風駛舟疾,過山薄虜,鼓聲震疊,海波騰躍。敵大驚,掣矴舉帆,帆皆油纈,彌亙數裏,風浪卷聚一隅,窘束無復行次。

寶亟命火箭環射,箭所中,煙焰旋起,延燒數百艘。火所不及者猶欲前拒,寶叱壯士躍登其舟,短兵擊刺,殪之舟中。餘所謂籤軍,盡中原舊民,皆登島垠,脫甲歸命,以故不殺。然倉卒,舟不獲艤,溺死甚衆。俘大漢軍三千餘人,斬其帥完顏鄭家奴等六人,禽倪詢等上於朝,獲其統軍符印與文書、器甲、糧斛以萬計。餘物衆不能舉者,悉焚之,火四晝夜不滅。

寶將乘勢席捲,公佐切諫,以爲金主亮方濟淮,聞通、泰已陷,得遠失近,且有腹背憂。乃還軍駐東海,視緩急爲表裏援。遣曹洋輕舟報捷。上喜曰:"朕獨用李寶,果立功,爲天下倡矣。"詔獎諭,書"忠勇李寶"四字,表其旗幟。除靜海軍節度使、沿海制置使,賜金器、玉帶。

亮聞膠西之敗,大怒,召諸酋約以三日渡江,於是內變殺亮。向微唐島之捷,則亮之死未可期,錢唐之危可憂也。寶之功亦大矣。

寶戰具精利,宰臣陳康伯取其長槍、克敵弓弩,俾所司爲式制之。卒,贈檢校少保。

成閔,字居仁,邢州人。靖康初,劉韐爲真定帥,募勇士捍金兵,閔在麾下。高宗即位,閔領數百騎至揚州。會上南渡,韓世忠追苗傅及襲兀朮、討範汝爲,閔皆在戎行,又以力戰卻敵,積功至武功大夫、忠州刺史。

從世忠入見,世忠指閔曰:"臣在南京,自謂天下當先,使當時見此人,亦避一頭矣。"上嘉嘆勞勉。旋以取海州功,擢磁州團練使。召見,賜袍帶、錦帛,加贈玉束帶。時方與金盟,世忠罷兵,入爲樞密使,詔進閔棣州防禦使、殿前遊奕軍統制,歷遷保寧軍承宣使。

紹興二十四年,拜慶遠軍節度使。尋丁母憂,詔起復,贈其母鄭國夫人。金主亮將敗盟,詔閔提禁旅三萬鎮武昌,命湖北守、漕創砦屋三萬間以待之,發折帛米錢茶引共百四十餘萬緡、義倉和糶米六十三萬石備軍用,仍賜金器、劍甲臨遣之。閔至鄂,未幾,進屯應城縣。

八月,除湖北、京西制置使,節制兩路軍馬。九月,兼京西、河北招討使。十一月,詔回援淮西。閔喜於得歸,冒雨兼程趨建康,士卒多道死,朝廷所給犒師物奄歸己,不及士卒。士卒有怨言,閔斬之。未幾,除淮東制置使,駐鎮江。既而言者論諸軍皆聚鎮江,恐敵出不意搗上流,於是詔閔發鄂州張成、華旺軍回駐鄂。

亮死,閔引兵渡江趨揚州。及金人自盱眙渡淮北去,閔列兵南岸,軍士喏聲相聞。金人笑之曰:"寄聲成太尉,有勤護送。"時虜氣已奪,日虞王師之至,委棄戈甲、粟米山積,諸軍多仰以給。惟閔軍多浙人,素不食粟,死者甚衆。

閔至泗州,奏已克復淮東。尋入朝,凡侍從、卿監、閣門、內侍,皆有賂遺。左正言劉度劾之,猶超拜太尉,主管殿前司公事。尋復爲御史論列,罷太尉,婺州居住,奪慶遠節。乾道初,聽自便,歸湖州;尋詔復節,都統鎮江諸軍。九年,請詞,致仕,治園第於平江。

淳熙元年卒,年八十一。贈開府儀同三司。子十一人。

趙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試崇政殿,授河北隊將,戍燕。高宗以大元帥開府,檄統先鋒援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