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高爾基《海燕》教學設計【原創】

高爾基《海燕》教學設計【原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高爾基 《海燕》教學設計

高爾基《海燕》教學設計【原創】

 一、導人

設置情景,投影顯示如下畫面:風雨交加,雷鳴電閃,大雨滂沱,漆黑不見人影。面遇這樣的情景,同學們會怎樣面對呢?(同學可能會回答“懼怕”、“躲藏”等)但海燕它不懼怕,它勇敢地面對暴風雨。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爲的是能夠搏擊風浪,當鳥兒們都去躲避風浪時,它卻高聲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海燕》這首充滿激情的時代奏曲,去感受高樂基給我們帶來的生命之最強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勇敢的海燕。(板書課題和作者)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裏,“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稱<海燕之歌>,是高爾基1901年3月寫的一篇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後來單獨發表,成爲廣爲傳抄,極受歡迎的著名的散文詩。當時的俄國社會受着沙皇的專制統治,社會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運動也越來越高漲,高爾基親自目睹了經歷了當時的羣衆革命運動,於是結合當時的革命鬥爭形勢,寫出了<海燕>,用象徵的手法,號召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和迎接革命暴風雨的來臨。這首詩也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讚賞,被譽爲“戰鬥的革命詩歌”。

高爾基的小說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二、整體感知

1.思考討論:本文以大海爲背景,請大家注意暴風雨到來前海面景象的變化,考慮一下,大致可分爲幾個畫面?

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1)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着暴風雨的到來。(1—6)節。

(2)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7—11)節。

(3)暴風雨就要來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呼喚暴風雨的到來。(12-16節。

(一)研讀第一畫面

1、指定學生朗讀(1—3)節,要求學生思考:在暴風雨到來前,周圍的環境怎樣?海燕有什麼表現?

(學生討論,回答並明確: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說明一場暴風雨正在孕育。就在這樣特定的環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烏雲和大海之間高傲地飛翔,表現了海燕勇敢無畏的矯健姿態。這一句從兩方面來寫。一是從形狀、顏色角度寫,既表現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現出一點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從行動角度寫,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境的英勇氣概。)

2、教師追問:作者爲什麼用黑色的閃電來比喻海燕?又爲什麼用“高傲”來修飾“飛翔”?

(討論明確:這裏的“黑色”不是貶義詞,是寫海燕本身的顏色。用“閃電”既可以寫出海燕的矯健姿態,又可以在烏雲密佈、大海蒼茫的背景上出現一點亮光,使人們在沉悶的空氣中從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這裏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說的自以爲了不起,而是褒義詞,有意氣風發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境的英勇氣概。)

3、學生輕聲朗讀(1—3)節,體會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追求。

(1)碰”字與“衝”字,寫出怎樣的情態?

明確:“碰”寫出勇敢低飛,觸及海浪;“衝”寫出迅猛高翔,銳不可擋。用擬人的手法,寫海燕鬥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

(作者緊扣“高傲地飛翔”用“一會兒翅膀碰着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來描寫海燕飛翔時的氣勢,突出了海燕搏擊風雲、無所畏懼的性格,在描寫海燕“飛翔”的同時,又着力寫了海燕的叫喊聲,並通過烏雲聽出這叫喊聲的含義,從反面襯托了海燕的戰鬥力量和勝利信心。而這一切,都說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追求,同時暗示暴風雨將必然來臨。)

4、指定學生朗讀(4—6)節。把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詞語劃出來。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呻吟、飛竄、恐懼、掩藏;呻吟、嚇壞;膽怯、躲藏。

教師追問:這些詞語表現了這三種海鳥怎樣的共性?

(學生回答明確:海鷗、海鴨、企鵝象徵了俄國第一次革命前夕膽小的機會主義者和軟弱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爲了揭示這個共性,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根據海鳥的不同特點,讓“恐懼”、“嚇壞”、“膽怯”三個意義相近的詞反覆出現,從而對他們害怕革命的醜態進行漫畫式的勾勒和無情的揭露。)

“叫喊”“大笑”“號叫”,顯示其歡快、豪狀;海燕從“飛翔”到“飛舞”,從“直衝”到“穿過”,從“碰着”到“掠起”更顯出其敏捷、勇猛。

5、指定學生朗讀(4—6)節,要求認清三種海鳥在暴風雨到來之前的醜態。

學生讀完後,提問:作者爲什麼在對三種海鳥作了無情的揭露後,又轉換語氣熱情讚揚海燕?

(學生討論明確:這樣寫有兩個作用:一是與開頭呼應,可以讓海鷗、海鴨、企鵝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另一個是承上啓下,原來大海蒼茫一片,這時已經“泛起白沫”,由於背景的變化,畫面也就變化了,這樣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二段。)

6、朗讀第一部分。指定一女同學讀1—3節,一男同學讀4—6,全班同學從“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齊讀。要求愛憎分明、讀出感情來。

⑴、思考:環境起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朗讀後,討論明確: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雷聲轟響、狂風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懸崖上,摔成塵霧和碎末。大海呢,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雷聲,波浪還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

⑵、教師追問:這一環境的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討論明確:說明俄國當時白色恐怖嚴重,反動勢力猖獗,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激烈。特別在第8節作者在寫狂風與巨浪搏鬥時,用了“緊緊”、“惡狠狠地”、“把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等詞句,進一步說明當時革命與反革命鬥爭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儘管反動勢力猖狂一時,敏感的精靈——海燕已聽出了它們的“睏乏”。這告訴我們革命正在向有利於人民的方向轉化。)

2、提問:在這險惡的環境中,海燕的表現怎樣?

(學生討論明確:海燕不畏強暴,它飛舞着,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它面對猖狂的反動勢力充滿信心地大笑,還大聲號叫,它爲暴風雨的迫近而歡樂,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革命是必勝的。)

3、在險惡的環境裏,海燕如此英勇,決不是偶然的,讓學生齊讀11節,

思考:海燕,爲什麼如此敏感,如此英勇?

(學生讀後回答。明確:那時馬克思主義已在俄國人民中廣泛傳播,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海燕在險惡環境中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觀察鬥爭形勢,已經聽出了“雷聲”的“睏乏”,已經看出“烏雲遮不住太陽”,也就是說,看到歷史的必然規律,是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沙皇政府必將滅亡,人民必定勝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風雨迫近時特別歡樂,無比英勇,表現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靈”、“早就聽出”、“深信”等詞語來描寫海燕,不僅使我們從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們從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1)找出描寫風雷浪的詞語(問題六)

2)找出寫海燕的動作(與第一幅畫面比較) (問題七)

3)如何理解第11段“敏感”“早就”“深信”(問題八)〖難度較大〗

4)劃分二層並歸納層意 (問題九)

2.分小組討論交流後抽樣提問,教師評價

1)風:搶、甩、摔;雷:轟響、震怒;浪:歌唱、衝向、迎接、呼叫、爭鳴

2)飛舞(飛翔)、大笑、號叫

3)高度的洞察力和必勝的信心(因難度較大,教師可必要提示,答到點子上即可)

(二)研讀第三畫面。

1、教師讀12—16節。要求學生講一講看到的是怎樣一幅圖景。

學生口述第三幅圖畫中烏雲、雷電與大海搏鬥的情景。明確:這是一幅暴風雨就要來臨的圖景,狂風吼叫,雷聲轟響,烏雲像火焰,閃電像火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戰,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並且越戰越勇,終於怒吼了。這一切說明,革命的形勢迅猛發展,一切反動勢力終於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這裏從“狂風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鬥爭的激烈殘酷,又說明了革命發展的趨勢,預示着舊世界必將被人民摧毀,新紀元必將由人民來開拓。

2、學生齊讀12—16節,思考:在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樣描寫海燕?

學生討論明確:作者讓我們先聞其聲,後見其形,最後再聞其聲。這裏着重寫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現“暴風雨”,一是說明暴風雨即將來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號召人民要迎接暴風雨,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表現了人民對沙皇反動政府的強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強了文章的氣勢,表明人民羣衆一旦起來以後,其勢如急風暴雨,銳不可當,從而熱情地歌頌了人民的力量

3、指定一學生讀12—13節,全班齊讀14—16節,進一步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領悟海燕形象。

人生,並非只意味着陽光與鮮花,有時也會遇到坎坷,甚至面臨各種各樣的“暴風雨”,面臨生活中的暴風雨,你該怎麼做呢?試就這個話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板書設計

海燕(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

暴風雨(俄國人民反沙皇專制的鬥爭)

大海(俄國廣大的革命羣衆)

風、雲、雷、電(沙皇的統治勢力)

海鷗、海鴨、企鵝(俄國資產階級中形色色的政客)

海鷗、海鴨、企鵝──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

烏雲、狂風──反動勢力

大海──廣大人民羣衆

本體 象徵體 相似點

大海波浪: 人民羣衆 歌唱、衝、迎接

海燕: 革命先驅者 渴望、敏感、深信

海鷗海鴨企鵝:機會主義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竄、呻吟、躲藏

風雲雷電:沙皇的反動勢力 壓、惡狠狠

暴風雨:席捲一切的革命運動 激烈

躲藏

暴風雨:激烈,猛烈,有威力

大海波浪:歌唱,衝,迎接,呼叫,爭鳴

風雲雷電:壓,惡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