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下冊《好嘴楊巴》說課稿

八年級語文下冊《好嘴楊巴》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各位評委、老師:

八年級語文下冊《好嘴楊巴》說課稿

大家好!

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部分說課。

 (一)說教材

《好嘴楊巴》是人教版八下第四單元的最後一課的第二篇文章,着重塑造了具有獨特技藝、獨特性格的民間高人形象。作者從標題中“好嘴”的“好”字切入,僅寫一事,卻寫得形神兼備,兩三筆就勾畫出人物的神韻。語言幽默通俗,瀰漫津腔津味。

本文內容淺顯,學生閱讀往往自感一望而知,故我的教學活動圍繞“好”字展開,着力點放在對“好”字深層意義的挖掘上。

 (二)說教法學法

雖然新課改倡導課堂上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淡化教師的作用,但作爲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教師還得統籌全局。據此確定教學三原則:即高起點、巧點拔、悟精華。

所謂高起點,就是要求學生課前熟讀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詞,熟悉故事情節,也就是採用自讀自悟的學法;巧點拔,就是要求教師在問中點拔。悟精華,就是需要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的學法,品味句段,透析課文的主題。

 (三)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引出“好”:

(板書:好嘴)憑你的理解,什麼樣的“嘴”才稱得上是“好嘴”?最好能舉個例子。(教師鼓勵學生談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絕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馬逢迎的、妙語連珠的、一語中的的……)但是,在馮驥才的一則故事裏,主人公楊巴只說了一句話,又怎麼能稱得上是“好嘴”呢?(板書:楊巴)

(說明:“一句話”與“好嘴”——教師有意製造矛盾,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講述“好”:

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有楊巴、楊七、李鴻章。請選擇一個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動,儘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語言風格,用第一人稱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說明:這種轉換人稱的創造性複述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言“轉化”中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和對人物心理的把握。)

三、重點研讀——探究“好”:

說楊巴是“好嘴”,其實作者就讓他說了一句話。“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粒。”請選擇一個角度,分組深入探究:楊巴的嘴到底“好”在何處?(結合課件出示)

提示:可以從下列角度任選一個評析:(1)從說話的難度看;(2)從這句話本身看;(3)從說話的效果看;(4)從他人的角度看。

全班討論回答,然後教師歸納:

1、從說話的難度看。需要“敢說”,需要“巧說”;需要“快說”。

2、從這句話本身看。通過“不知道”和“不愛吃”兩個關鍵詞。既明確告訴李中堂這是“壓碎的芝麻粒”,不是髒東西;又給李中堂留足了面子,使緊張的情勢頓時化解。

3、從說話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轉危爲安,而且使楊巴“威名大振”。

4、從他人的角度看。不論是故事開端從誇讚楊七的高超技藝開始,還是衆官員的表現都是爲了襯托楊巴的“機敏過人”。

教師小結:危難之間顯身手。話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適時。作者有意把楊巴放在千鈞一髮的風頭浪尖上去表現,的確收到了以簡馭繁、以少勝多的效果。

(說明:這是文章的重點,力求使學生認識到要從多個角度深入地看問題。)

 四、深入理解——評價“好”:

作者在文中說:“手藝再高,東西再好,拿到生意場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說,死人說活了,破貨變好貨,買賣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楊七反倒漸漸埋沒,無人知曉。楊巴對此毫不內疚,因爲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張好嘴,李中堂並沒有喝茶湯呀!”你怎樣看待楊巴的這張“好嘴”?

基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可以適當地點撥和總結:楊巴無罪而攬罪 未錯而說自己錯

他的這些圓滑世故的表現是社會逼出來的,楊巴的奇在於面對他人羞辱鎮定自若,胸有成算。他把自己說成是罪人,實際上是生存空間遭到擠壓之後的人格扭曲,是面對生存困境時的順時應變。

 五、拓展延伸——想象“好”:

想象一段故事:楊七和楊巴的相識。模仿文章的“津味”語言風格講述,突出人物各自的本領,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

(說明:這種補白式的閱讀,是一次集人物理解、情節把握、語言運用的綜合訓練。可以先處理練習二中3、4兩道小題,讓學生體會一下“津味”的語言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