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

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注意事項:

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

1. 本試題滿分150分,答題時間爲150分鐘

2. 本試題分爲主觀題和客觀題兩個部分,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3. 答題前,考生請務必正確填塗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考試科目、試卷類型等信息。

  第Ⅰ卷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12分,每小題3分)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一個觀念:主流的社會文化範式認爲人類的文化造成這樣的文化變遷——環境危機、生態衝突等問題,這跟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着密切關聯;這種西方所主導的觀念,不僅在西方社會發展,而且慢慢傳染到全世界。這種觀點至少有三個特點:強調競爭與征服;漠視和諧,不僅漠視與自然的和諧,還漠視與其他社會、其他文化的和諧;無限制地利用物質,認爲資源永遠我限,這是最大的錯誤。工業革命只是這些觀念比較特別的發展,而這些觀念是來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兩河流域下游的蘇末文化。

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說:“中國與西方兩大文明從肇基已基本爲不同的原則所支配。”所謂不同的原則,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連續性的宇宙觀和斷裂性的宇宙觀。他還說:“中國文明社會是產生,不是生產技術革命的結果,也不是商業貿易的起飛,而是逐漸通過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財富極度集中的結果。”他認爲,中國文化從新石器時代進入金屬時代的過程中,就表現了一種特別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續”或“連續”;以蘇末文化爲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從新石器時入金屬石器時代開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則是一種“斷裂”的理念。

最明顯的“連續”表現在生產工具上,從夏朝轉入商朝開始利用青銅器的時候。商朝的青銅器都是用來作爲禮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農器是延續了新石器時代所用的石頭、木頭、蚌器和骨頭。但蘇末不同,它的青銅器最早是用來種植小麥,用青銅刀來收割成熟的麥穗。從新石器進入青銅器時代是一種突破,也是一種跟前面關係的斷裂。西方學者常常笑話說,你們中國人好笨,有青銅器卻不用來生產。我們當然知道用青銅器來生產更有效,生產更多,但多不一定好。從那個時代開始我們就希望跟自然和諧,互相尊重;不願意用很有效的東西來破壞自然;我們認爲自己跟宇宙是一體的、連續的,這一點從那時候開始就是我們整個宇宙觀念的基本原則。

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從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後來的封建時代,我們都是以氏族、宗教的團體,而以地緣的團體來代替。因此,在人際關係上,我們延續了宗教關係,而蘇末斷裂了,代之以地緣關係。其他,如文字應用、城鄉關係、財富累積等差別都是如此。

(選自《新華文摘》2005年第二期)

1.對“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文明社會的產生,不是技術革命的結果,因此“多”不利於社會文明產生。

B.中國文明社會的產生,不是商業貿易的起飛,當時社會還沒有這樣的商業貿易需要,因此沒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會財富的極度集中,不符合中國文明社會產生的要求。

D.“多”會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這種不尊重自然的做法會影響人類的永續發展。

2.對“延續”這一中國文化的理念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延續”包含着這樣的思想:人與自然,與其他人,與整個宇宙是連成一體的。

B.“延續”即保持一種原始的生活狀態,因此商朝所用的農具延續了新石器時代所用的石頭、木頭、蚌器跟骨頭。

C.“延續”是一種連續性的宇宙觀,意味着應該維持和諧、平衡的關係。

D.“延續”這一中國的文化現象從文明初始階段就已經形成,它體現在生產工具、人際關係、文字應用、城鄉關係、財富累積等方面。

3.下列說法與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項是( )

A.兩河流域下游的蘇末文化促使工業革命的產生,推進了西方文化理念的發展。

B.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是現代社會主流的社會文化範式,它影響全世界。

C.西方文明較之中國文明,就其特點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錯誤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不僅影響着西方社會,也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影響。

4.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連續與斷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異之所在,這兩種文化是可以互補的。

B.一個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後期才產生的,而是從文明一開始出現就形成了。

C.人類文化造成今天這樣的環境變遷,是西方社會的發展所造成的,因此我們應引以爲戒。

D.作者對工業革命導致環境危機、生態危機等問題的觀點持否定態度。

  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共18分)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初平元年,義兵起,董卓遷帝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蕩。身備宗室遺老,今欲遣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衆議鹹稱疇。虞乃備禮請與相見,大悅之,遂署爲從事,具其車騎。將行,疇曰:“今道路阻絕,寇虜縱橫,稱官奉使,爲衆所指名;願以私行,期於得達而已。”虞從之,虞自出祖①而遣之。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間徑去,遂至長安致命。詔拜騎都尉,疇以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並闢,皆不就,願歸侍虞。得報,馳還。未至,虞已爲公孫瓚所害。疇至,謁祭虞墓,陳發章表,哭泣而去。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謂曰:“汝何自哭劉虞墓,而不送章報於我也?”疇答曰:“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章報所言,於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瓚壯其對,釋不誅。

疇得北歸,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掃地而盟曰:“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於世!”遂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疇乃爲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又製爲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衆皆便之,至道不拾遺。袁紹數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疇皆拒不當。紹死,其子尚又闢焉,疇終不行。疇常忿烏桓昔多賊殺其郡冠蓋②,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烏桓,疇獻掩其不備之計,遂大斬獲,以功封侯賜邑,疇固讓。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爲尚所闢,乃往弔祭,盡將其家屬及宗人三百餘家居鄴。

(《三國志魏書十一》)

[注]①祖:設宴送別。   ②冠蓋:官員。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朝廷高其義 高:讚賞,認爲……高

B.直趣朔方,循間徑去 趣:通“趨”,奔向。

C.購求獲疇 購:購買

D.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 奪:強行改變

6.下面的材料分別編爲四組,都表現田疇“義”的一組是(3分)( )

①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 ②三府並闢,皆不就。

③謁祭虞墓,陳發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掃地而盟。

⑤爲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 ⑥疇以嘗爲尚所闢,乃往弔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田疇奉命出使,不事排場,輕裝簡從,避開大道,繞小路而行,順利到達長安,

完成了使命。

B.朝廷封官,田疇固辭不受,三府徵召,田疇也予以拒絕,這表現了田疇的政治遠

見:他已看出這個朝廷壽命不會太長了。

C.田疇率衆入山,一方面是爲避開公孫瓚,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積蓄力量,爲劉虞報

仇。他在徐無山中表現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紹父子給田疇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絕;而曹操北征烏桓,田疇主動出謀劃策,

其目的是藉助曹操的力量報他欲報之仇。

8.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今欲遣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3分)

(2)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3分)

(3)疇以嘗爲尚所闢,乃往弔祭。(3分)

  第Ⅱ卷

  三.古詩詞鑑賞(8分)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好事近•漁父詞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衝雪。

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注】朱敦儒,宋高宗紹興十九年(1149年)辭官離開朝廷,長期隱居浙江嘉興。

(1)簡析詞首“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一句在全詞中的作用。(4分)

(2)詞的下片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懷?(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見青海頭, , ,天陰雨溼聲啾啾。(杜甫《兵車行》)

⑵辛苦遭逢起一經, 。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⑶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 。(陸游《遊山西村》)

⑷今也制民之產, , ;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五.現代文閱讀

本大題爲選考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定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本的題目。(20分)

(一)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