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李白詩《送友人》說課稿

李白詩《送友人》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中學語文八年級上冊課後古詩詞背誦裏的一首古詩《送友人》。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等方面作以闡述。

李白詩《送友人》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送友人》是人教版中學語文八年級上冊課後古詩詞背誦的一篇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爲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力求把古詩詞教學回歸到傳統的吟誦上,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讓學生通過對《送友人》的學習,學會朗讀,誦讀,吟誦詩歌。在“讀、誦、吟”的過程中,初識詩之形,賞詩之景,悟詩之境,體詩之情。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學會朗讀,誦讀,吟誦詩歌。

(2)教學難點

在“讀、誦、吟”的過程中,初識詩之形,賞詩之景,悟詩之境,體詩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1)談話法

以和同學們的談話引出課題。

(2)“以讀代講”法

新課改提倡: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古詩詞教學更是離不開讀。因此我力求把古詩詞教學回歸到傳統的吟誦上,讓學生通過對《送友人》的學習,學會朗讀,誦讀,吟誦詩歌。在“讀、誦、吟”的過程中,初識詩之形,賞詩之景,悟詩之境,體詩之情。避免老師枯燥的講解。

(3)情境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爲了讓學生悟詩之境,體詩之情,要求學生用一種意象設身處地,想象李白或朋友的感受,用小詩的形式述說衷腸。並在吟誦時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詩歌的意境感情。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在“‘讀、誦、吟’的過程中,初識詩之形,賞詩之景,悟詩之境,體詩之情”的學習方法,在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三、說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爲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這一原則,以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第二環節、讀--詩之“形”:讀音讀形讀感情基調。

第三環節、誦--詩之(景)境:賞詩之景,悟詩之境。

第四環節、吟--詩之情: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代表全班展示。

最後師生吟唱,學生談收穫結課。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內容的完善美,語言的精煉美,構圖的和諧美,字體的規範美。因此,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讀-→誦-→吟

形-→景(境)→情

“讀-→誦-→吟”是學生層層深入的學習環節,“形-→景(境)→情”是在“讀-→誦-→吟”每個學習環節中,相對應的要掌握的學習目標。這樣板書,教學重難點突出,又簡潔明瞭。

在《送友人》這篇古詩的教學中,我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以打破常規的以賞析爲主的詩詞教學改爲迴歸傳統吟誦的新方法爲依託,積極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的以“學生爲主,自學爲主”的理念。同時通過“讀-→誦-→吟”的教學環節,層層深入,學生在掌握吟誦古詩方法的同時,充分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創新精神。

具體的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詳見我的課堂教學。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