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

高二語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篇一:高二語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

上完了實習的最後一次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心裏頓時感到輕鬆了不少。前一天在五班講課的時候,可能是前兩節課學生沒有精神,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冷清。好多學生三心二意,要不停地重複問題,很細緻地引導他們才能進入狀態。當然,我的問題也很多。雖然是一個星期前就備好了課,因爲感覺是很精心設計的,還比較熟悉,等到老師讓我上課的前一天,才重新對教案進行修改,發現瞭如講課內容的次序還可以再調整,使各部分的層次更清晰等問題。在上課的時候,因爲之前沒有試講,兩節課連上下來,發現自己對課文的有些內容順序不是很熟悉,講課的時候語句不精練,口語比較多;還有一個問題,語速偏快,讓學生感覺到我很緊張。總之這次課的感覺不是很好。不過,當我上完課,學生們全都鼓起掌來,可能是一種歡送的形式吧。讓我的心裏有了點慰藉,同時也很慚愧,我紅着臉快速地離開了。

高二語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

第二天在七班也上這門課,也是連着兩課時。一直擔心七班的孩子會很沉悶,可能是指導老師多次強調這是我實習最後的講課的緣故,學生們聽得都很認真,對於我的問題,也做思考狀。在七班,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語速放慢了些,顯得從容了些;在提問的時候對於比較難的問題進行提示點撥,以易於學生思考和回答。第一節課很平穩的過去了,我舒了一口氣。下課在班裏轉,一學生主動跟我說話:“老師,你不要失望啊,語文課是這樣的。胡老師上課也是這樣的。”他怕我傷心,所以安慰我。其實我對學生的表現已經很滿意了。他們的積極不是通過爭先恐後的回答問題,只要看到他們專注的眼神就能感受到。所以我不失望,相反很感動他的體諒。我希望第二節課也能順利結束。可是當學生認真起來,像我這種沒經驗的老師就要緊張了。在課堂上本來有一個問題,文章中作者認爲父愛是有條件的,母愛是無條件的。我讓他們談看法。其實我預設的是,父愛其實也可以具有無私性,母愛就也是有條件的。結果學生們的回答都傾向於父愛和母愛的本質是一樣的,都具有無私性。而我原先沒有將重點放在父愛上,而是想強調母愛也是有條件的。所以,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很意外。對於這篇帶有哲學色彩的文章,很多同學不同意作者的觀點,這是我希望達到的。只是這個問題我還是要給出參考的答案,所以我絞盡腦汁說了一番,現在已經忘了是怎樣說的,反正還是說得不夠清楚。因爲兩者的角度不同,其實站在學生思考的角度,我是贊同他們的觀點的。但是文中,我還是要給他們解釋作者的看法。跨過了這個坎,後面就順暢多了,我的拓展部分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至直到快下課學生都很安靜地聽。等到我說聲放學了,他們纔像想起來,向食堂衝去。

比較這兩次課,我在教態上有了提高,發音放慢也清晰了很多;對於文章和教案也很熟悉,講課較連貫;對於課文的設計,時間把握得很好。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是在我講課時語句銜接上還不能很流暢,一句話有時想不到一個貼切的詞去表達,在激動或緊張的時候,語速又不自覺變快,學生聽得不很清晰。另外就是在對課文設計上,沒有想得更深入,而且自己的反應也不夠靈活,出現了點意外。如果之前能考慮到,那麼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了。

總之,實習的課講完了。但真正的教師生涯也已經在眼前了,所以對於自己的不足還是要改進,爭取在講臺上展現最佳的風采。

  篇二:高二語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高中語文必修第四冊第三單元中第二課。這個單元是學習社會科學方面的雜文、隨筆的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學會思考社會、人生等與自己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因此,執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我首先看成一篇隨筆散文,同時也看成一篇議論文。因爲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爲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展進行的剖析。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我從教學目標和教學設想等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上本堂課的基本步驟:

㈠導入:引一段話導出話題“父母之愛”→圍繞話題,學生自由發言(詩詞、文章、歌曲等皆可)→引出並朗讀一位英國心理學女博士關於對父母之愛的理解的話語,再導入本文。

㈡明確教學流程:1、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2、知識積累、自主合作。 3、文本探究、互動點撥。 4、拓展延伸、鞏固練習。 5、教師寄語 課堂小結。

㈢知識積累,自主合作學習。(學生小組間交流學案)1、作家作品:弗羅姆與《愛的藝術》,挑選優秀句子朗讀。 2、語基鞏固:對文中重要句子、詞語設置填空題,考察詞語釋義及運用。

㈣挖掘文本,探究學習。文本探究,互動點撥:篩選組合信息,問題式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解題:愛(父愛、母愛、孩子的愛)(附:板書) 2.整體感知,理清文脈。問題探究:1.母愛與父愛的性質,優點與缺點各是什麼? 2.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有什麼特徵?(附:板書) 3.“我愛,因爲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爲我愛人”,如何理解這兩種愛? 4.思考:人如何完成自我成熟的一生?

㈤拓展延伸、鞏固練習:拓展延伸:1.生活點滴,感動瞬間。 ⑴觀看:一組教師自己和家人的照片,一組學生及其家人的照片。⑵師生交流,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教師對學生髮言略作點評2.思考如何發現愛、感受愛、實踐愛,讓愛充滿人生。鞏固練習:仿句練習(指導仿句仿寫審題及方法)請仿照句式寫兩句話,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㈥教師寄語、課堂小結:1、教師心語(下水作文)及學生朗讀整理的父母之愛的詩句結束本課學習。2、結束語。

 二、教學設計理念:

因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一篇隨筆。從應用角度來說,它其實是一篇議論文。文章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爲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展進行的剖析。所以在教學中,特別關注了又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不是理性轉變成感性。解讀文本時:第一,要求學生學會從文段中讀出有用信息,進而疏通文章思路。第二,探究和評價作者對父愛與母愛本質的思考以及對於理想人格的分析。第三,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並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下面談談我設計這節課的幾點想法:

1、備課懂得取捨。

一是教學目標的取捨,確定教學目標時,暫時放棄一些知識目標,儘量體現“簡潔”的原則,選取較小的切入點,使自己的講課有章有法,“以小見大”,突出重點。二是探究問題的.取捨。備課前我思考了自己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並把這些問題進行歸類,看看哪些問題必須要探究,哪些問題可有可無。然後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該綜合的綜合,該刪減的刪減,該補充的補充。三是教學內容上的取捨。注重了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生成教學內容。

2、融入自身修養。

教學中體現出的教學藝術實際上是教師的自身修養,關鍵在於學習、運用、創造六個字。能把聽到、學到的有關教學藝術的書和文章運用到教學中,大膽模仿和借鑑,在語文課中不斷嘗試和總結。勇於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

3、落實合作探究。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學生理解了,課堂教育才算是成功了。在上本次課前的預習課時,我發現學生基礎不同,對文本理解也不同。分層教學很重要。所以在備課備學生這個環節上,我設計了一份導學案,合作探究問題我便讓學生分層完成。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下都動了起來,課上分組展示,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體現他們思想火花的舞臺。而我只作爲一個教學的引導者,有目的、有預設性地引導學生一步步投入學習。

4、用好多媒體教學。

第一,明確多媒體的輔助性,一切設計都爲教學服務,而不能代替教學。不管上課採用何種形式,不管這是堂什麼內容的課,多媒體在教學中永遠只能是輔助位置。

第二,考慮多媒體實用性。設計時充分考慮課件教學的實際需要,不是簡單的“黑板搬家”、“課本拷貝”,應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而設計。選材必須精心、準確、體現實用性。選擇能夠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內容。選能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選擇傳統教學難以表達或不能表達的內容。

 三、教學反思得與失:

反思所得:

第一,梳理思路清晰。對文本把握整體不錯,先解決母愛及其本質,然後是父愛及其本質,最後是成熟的愛。做到了感性上升到理性。

第二,照片聚焦感動。聯繫了學生實際生活,收集了學生與父母的合影,引導學生講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更好的理解父愛、母愛的區別以及在人成長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小實踐大收穫。學習應是一種最大的實踐,知識不光是書本所得,也該是實踐體驗中得。在本課中,我更多的投入不是課本知識點的強化,而是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有一種感恩,懂得愛,會去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受益很大,自己也受到啓發。

  反思所失:

1.課文難易把握。課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較晦澀,讓學生難以讀懂,課文中所體現的弗羅姆的某些觀點還值得商榷。本課作者艾•弗羅姆是西方人,在語言表達上與中國的語言表達有差異,學生有點不習慣,給理解文章帶來難度。如果備課設計前選用表現父愛與母愛的網絡視頻,增強視覺感受,更能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2.課堂引導力度。在引導藝術上還不夠,在拋出問題後沒有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學生活躍,思維活躍,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一些問題時讓學生有點被動。譬如在讓同學們討論“我愛你,因爲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爲我愛你”這兩種愛的區別時,他們辯論得很激烈,達到了我預設的活躍課堂的目的,但是後來我沒有深入挖掘教材,僅停留在表面,以至於這一個環節有放卻沒有收,比較散,沒有達到我預期的目的。

3、課文定位存疑問。通過這一節課,讓學生學會什麼東西,僅僅交代母愛父愛的本質是什麼嗎?學生知道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在教學中設計了圍繞剛過的母親節和即將到來的父親節話題,仿句練習。本以爲學生能夠寫的很好,但是設計內容多了,學生課堂聯繫時間不夠,感覺寫得不太滿意。

總之,如何上好一堂課,關鍵在於備課前期的資料準備要充分,備課時的預設環節要想到,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問題要體現教學機智,還有課後反思尤爲重要。古語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希望戰鬥在一線的教師一定要記住“備課——上課——課後反思”的流程,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教學才情和教學機智,讓語文教學苑開出更絢爛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