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高二語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教學目的】

高二語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難點: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分析。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先預習一下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認爲對理解文章有重要影響的詞句,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難的詞句,以便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討論。

佈置學生思考你是怎樣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題目我想大家並不陌生,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着你的成長父母也開始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大家現在回憶一下你對這種愛有哪些體會?

以往我們的感受都是很具體和感性的,而我們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選出來的,在學新課文以前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愛的藝術》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它闡釋了愛並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如何來理解以上觀點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選文的解析來體會其中的涵義。

教學步驟:

1、如何理解“愛不是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

嬰兒時期(無愛的意識)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這種狀態?

童年時期(8歲以前:有被愛的意識)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被愛意識的覺醒?

8——10歲(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愛的意識的覺醒?

2、如何理解“愛是能力問題”?

(1)“嬰兒感到極度的恐懼”(第一段)

(2)“開始知道、開始學會、開始懂得……”“消極體驗”(第二段)

(3)“他不再依賴於接受愛以及爲了贏得愛必須使自己弱小……”(第三段):談到愛的原則有哪兩種,你愛的原則是什麼?

(4)“同愛的能力發展緊密相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展” 父愛(有條件)

母愛(無條件):表現是什麼?

如何理解“愛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這句話對父母而言意味這什麼?在文章的`第8段

這句話對自己而言又意味着什麼?在文章的第8段

思考:作者認爲,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着他不是依賴父親、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回想自己成長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爲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麼樣的境界呢?——相信通過這些思考,孩子們對“愛”的理解與追求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四相關資料

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

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祕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達到這目標儘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爲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爲了使這一問題不再複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裏避免使用專業詞彙,同時也儘量不援引別的資料。

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裏尤指的是我在這本書裏重複了我以前著作裏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裏看到我在上兩本書裏已經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裏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爲這些思想現在都圍繞着一個題目:那就是愛的藝術。

艾·弗羅姆

一無所知的人什麼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瞭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爲,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巴拉塞爾士(1493-1541),德國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