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李煜《虞美人》精品教案(通用8篇)

李煜《虞美人》精品教案(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煜《虞美人》精品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煜《虞美人》精品教案(通用8篇)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詞史上的地位--知其人、論其事、誦其詩。

2.反覆誦讀,把握詩歌朗讀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思想內容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鑑賞能力。

2、學習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寫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過後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闢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於完善、臻於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爲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板書課題)

解說:激發學生對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並指出創新纔是文學發展的出路。

二、解題:

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

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爲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將詞分成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認爲58字以內爲小令,59-90字爲中調,91字以上爲長調。(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

三、研習《虞美人》。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齊讀課文,找出該詞的韻腳。

(解說:引導學生體會詞的音韻美,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

②內容與形式總結。

虞美人:原爲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詞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壺冰”等。

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於垓下。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見了,也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瞭,我當冒死衝出重圍,你將怎麼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捨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爲了不使項羽爲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豔美花草,人們爲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虞美人也叫麗春花、賽牡丹、蝴蝶滿園春等,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時將其作爲國花;我國也廣泛栽培,以江、浙一帶最多,是春季美化花壇、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細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虞美人兼具素雅與濃豔華麗之美,二者和諧地統一於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國古典藝術中美人的丰韻,堪稱花草中的妙品。但虞美人全株有毒,內含有毒生物鹼,誤食後會引起抑制中樞神經中毒,嚴重可致生命危險。

李煜,即李後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爲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後,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註釋①)這首詞運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解說:引導學生讀註釋,並且從'情”的高度理順詞的脈絡。)

2.具體研習

⒈同學們喜歡這首詞嗎?最喜歡哪一句?(說明原因)你認爲全詞最關鍵的應是哪一個詞?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詞眼。

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眼:愁

⒉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既然詞眼是“愁”,請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

生回答後老師歸納(多媒體顯示):

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⒊作者是通過什麼來寫“愁情”的?

引導學生把握詞的意象和表現手法,理清脈絡,初步體味詞的意境:

上片 虛實結合 設問

實景:春花秋月--何時了

時光易逝 悲

虛寫:回憶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樓遠望--又東風

時光消逝 亡國之恨

虛寫:回憶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

虛寫:雕欄玉砌--應猶在

故國淒涼 物是人非 恨

朱顏已改--人事非

發問:愁思如水--向東流--愁

4.“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爲什麼希望它們結束呢?

學生髮言,各抒己見。

教師點評:李煜亡國後,過着囚徒般的生活,名雖王侯,實爲亡國奴、階下囚。所以對生活感到絕望,在絕望之時,“春花秋月”對他是一種諷刺,從而對花謝花開、月圓月缺感到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束。

板書補充:一切景語皆情語 眼前景(實寫)--心中情(虛寫)

(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5.“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的是什麼?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麼?

學生思考討論,分小組發言。

教師點撥: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

精神上的歡樂、尊嚴、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說: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後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涵,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

6.“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後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着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着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

7.討論:爲什麼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繫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麼特殊涵義嗎?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田園居》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杜甫)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解說: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徵,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8.全詞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在前六句中,哪個字可以作爲全詞的“詩眼”?

明確: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恆襯托人事變化,正好表達出一個亡國之君、一個階下囚所特有的“舊日繁華轉頭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獨特感受。“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爲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整首詞詞眼該是“愁”字。

問 答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宇宙之永恆不變)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人生之短暫無常)

幾多愁一江春水…… (永恆與短暫達到統一)

三度對比,三問三答,隔句相承

9.這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恆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常”?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恆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迴環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10.前六句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學生討論發言。

對比 宇宙永恆有常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人生短暫無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寫出了詞人作爲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

11.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引導學生思考詞最後一句話用了什麼方法來寫愁?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具有什麼表達效果?讓你產生了那些想象?古詩歌中還有哪些詩句是寫愁思的?

激發學生思考,小組協作討論,發言。啓發學生體會抓住意象的特徵來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明確: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可聯想)

設問、比喻。用春水來比喻愁,表現了李煜滿懷的愁、無窮無盡的愁、洶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傾瀉

2、愁思如春水般不捨晝夜,無窮無盡

感其聲:分析平仄(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後兩字平聲。讀來亦如春水時起時伏,連綿不盡)

作爲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12.李煜用“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比喻他的愁,那麼他是爲什麼而愁?請結合全詞內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確:念念不忘過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東風是故國吹來,春水又向故鄉流去,(東流有可能是雙關,水流向東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東南方向。)這在宋太祖看來會有“東歸故國”之意--可以這樣說,兩個“東”字,斷送了一代文章聖手的性命。

點評:亡國之痛,作爲帝王不能保住國家的後悔自責,淪爲階下囚的痛苦,對自由尊嚴和安逸生活的留戀,前途無望的心灰意冷……亡國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豐富,更深遠。[李煜的詞,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寫的,他看不到長江,長江成爲他懷念故國的一部分。]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並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爲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四、課堂小結

李煜後期的詞發自內心,寫的是從未有人寫過的作爲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而詞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華、感慨人事變遷無情、哀嘆命運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鳴的情緒,因此藝術感染力大大加強;更由於他採用了唐五代詞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語言寫情,因而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使他成爲我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樂,在鄧麗君《虞美人》的歌聲中進一步體味這首詞的意境。

結合板書,背誦這首詞。

(解說:進一步肯定李煜後期詞的成就,這是對作者的又一次總體把握,與第一步遙相呼應,並讓學生在歌聲和誦讀中接受美的陶冶。)

五 、佈置作業

1.默寫《虞美人》

2.預習思考題

(1)《雨霖鈴》和《念奴嬌》的韻腳在現代漢語中也押韻嗎?如何理解這兩首詞的用韻?

(2)柳永和蘇軾分別是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試從題材範圍、意境、造語等方面比較《雨霖鈴》和《念奴嬌》二詞。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把握詞中意象的特徵,鑑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

2、能力目標

學習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手法。

3、情感目標

感受李煜詞中的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學習思路:

整首詞的學習以“讀”、“感”爲主,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意象特徵的整體把握從而更好的深入探尋作者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詞的感情。

學習過程:

一、品味鑑賞:

1、讀詩悟情(是什麼):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朗讀語調

概括全文的情感

2、追尋愁因:(爲什麼)瞭解李煜

3、愁情表達:(怎麼樣/方法技巧)

1)品味意象

2)賞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4、小結:

二、聯想比較:

1)都是東流水,試比較《虞美人》的結句與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中的“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的表情達意有什麼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絕命詞,《垓下歌》與《虞美人》的風格有何不同。

三、“愁”句集錦: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3、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成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

4、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

四、遷移運用:

1、仿照例子,自擬一個描寫對象,寫一組句子,要求所寫句子使用誇張、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這滿山遍野的桃花,開得熱火朝天,驚天動地,是一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聲的詩,把青春揮灑得淋漓盡致。

2、片段練習:以“李煜,我想對你說”爲題。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鑑賞能力。

2 掌握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3 體悟本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重點:

掌握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體悟本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步驟:

一、 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後代文人便另闢蹊徑,將詩與北方的燕樂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棄,極易寫景抒情的新的韻文文體——詞。晚唐溫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詞人的出現,使詞在文壇上的地位逐步確立。而李煜的詞在思想上,藝術上都超越了其他詞人的,成爲唐、五代詞的顛峯。王國維說:“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爲士大夫之詞。”

二、 作者介紹:

作爲南唐後主,並沒有致力於國事,而是縱情於聲色,奢靡荒淫,耽於享樂。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滅亡,李後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違命侯,過着“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歲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賜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頹唐的,是無能的,以致國破家亡。但他在文藝上,卻是經史詩文樣樣精通,擅長書畫,對音律有着獨特的感悟,尤其善於填詞和作曲。現存詞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爲界。分爲前後兩期。前期詞香豔纏綿,後期詞充滿亡國之恨。他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爲千古詞壇的“南面王”。前人評價:“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

三、 初步感知:

1 聽錄音,正字正音

2 指名朗讀,注意字音、停頓

3 再聽朗讀。思考:這首詞抒發什麼情感?請用文中的詞語句子回答。

4 品味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比喻、誇張。

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

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四、 研習探討:“愁”的'具體內容,走進李煜的內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實寫。“春花秋月”這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然而,從後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對“春花秋月”的吟詠歌唱,在古典文學中屢見不鮮,但論起悲涼深沉,則莫過於李煜。

“往事”當指往昔爲人君時的美好生活,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爲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爲什麼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而自己仍須苟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隨着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着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

“月”在古詩詞中的涵義是什麼?——懷念故鄉、懷念親人。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故國”指什麼?——已亡之國。

蘇軾: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花發。“故國”——舊地。

讓我們來想象: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着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悽楚之情,涌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

3、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遙望金陵的想象與慨嘆。想象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當年在闌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嘆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4、小結。

解說一: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相承,反覆強調自然界的輪迴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又東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迴環,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解說二: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恆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迴環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5 “愁”的內容:

亡國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嘆(人類悲情)

五、 朗讀全詞,體悟情感。

1 再次聽讀

2 總結:

這首詞,圍繞一個“愁”字,在時間上與空間上,將故國的衰亡與天地的變化,將人事的無常與天地的運行聯繫在一起,運用反襯的方法,以宇宙時空的永恆與無情,襯托出家國人生的短暫與可悲,最終將一個亡國之君的自我悲情醞釀成人類悲情。

六、詩歌鑑賞的一般步驟。

瞭解詩人(生平、風格等)

掌握常識(典故、修辭、表現手法等)

鑑賞內容(詞句、主題、情感、技巧等。)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說出本詞所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能就這種感情作出恰當的評價。

2.能說出作者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誦讀並背誦全詞。

教學設想:

1.本文是自讀課文,但是,卻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後所學的第一首詞作。較之以初中所學的三首詞(李清照的《如夢令》、辛棄疾的《西江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除了在背誦和把握全詞的思想感情外,重點應放在通過語言來品味詞中情景的況味,進一步分析詞的藝術特點、表現手法等,從而引發學生對詞章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潛心涵詠的誦讀習慣。

2.本詞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難度並不大。可以以誦讀爲主線,結合評議,抓住詞義要旨,分組討論意境構成及藝術特點。爭取當堂成誦。

3.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對其生平進行補充。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進行延伸閱讀。

4.自制多媒體課件,渲染教學的情感氛圍,梳理知識要點。

5.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歷史故事。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悲傷悽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能把聽到的內容在腦海裏轉換爲形象的畫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攝影師,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下面,讓我們開始。

一個細雨濛濛陰雲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着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於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後,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爲“違命侯”,但最後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爲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請問,他是誰?

明確: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一位失敗的政治家。但在死神來臨之前,他卻用一個藝術家的天才敏感,領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個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國滅種的不幸命運。在死亡的召喚聲中,他沒有閉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淚寫下了一曲曲淒涼如輓歌般的詩作,創造了審美世界的最後輝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心世界。

二、讀。

1.學習課文先從誦讀開始。先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讀過程中,要注意比較,然後評析誰朗讀得更好。

2.評價朗讀。

提示:入情入境的讀,一定要把握整體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體:低沉悽楚、曲折迂迴

局部:何時、多少、又、不堪、應猶、只是、幾多、一江

月——明——中——

向——東——流——

3.學生朗讀,試背。

4.再請學生配樂朗讀。

5.教師示範,加入朗讀比賽。

6.評議師生朗讀優劣,齊讀。

三、議。

1.問: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請問,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確:愁)

2.那麼,根據這首詞,再結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確: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那些層層疊疊、排山倒海、接踵而來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於抽象。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着,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麼,問問大家,作者是怎麼樣來寫“愁情”的?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明確:

①意境的創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作者運用這麼多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

實寫:物是(自然永恆)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②比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爲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裏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無際的廣度和深度。

③對比

春花秋月與往事的對比

小樓東風與故國明月的對比

雕欄玉砌與已改朱顏的對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載不動許多愁”。

④發問

問天——問人——問自己,一唱三嘆。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悽楚中,造成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

四、小結。

這首詞前六句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覆對比自然與人生之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環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難平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其人、論其事、誦其詩。

2、評鑑名句,把握詩人的感情。

3、自主閱讀,提高審美情緒,培養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評鑑名句,把握詩人的感情。

2、提高詩歌的鑑賞能力。

一、導入。

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一首最美麗也是最絕望的詞——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板課題)

二、簡介詞人——李煜。

(多媒體呈現李煜頭像及相關檔案)

姓名:李煜

別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國家:南唐

職業:國主詞人

信仰:佛教

三、聽、讀。

1、聽:

現在讓我們隨着《虞美人》一詞,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心世界。請大家認真聽錄音朗讀,用心感受詞人通過詞傳達出來的情感。(放錄音朗讀)

2、問:同學們通過聽了誦讀能不能體會到作者寫這首詞時的心情?

(幽怨、悲傷、無奈、悔恨)

同學們說得很好,接下來請同學們用3分鐘的時間讀這首詞,同桌的兩個同學爲一組,一個讀一個聽,並且互相點評,結束之後,我們再請一位同學誦讀,好不好?

(學生聽、評,教師巡視指點)

3、剛纔同學們都很認真,現在哪一位同學能爲我們誦讀這首詞?(由一位學生讀)

四、感。

通過聽、讀的環節我們基本把握了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傷、是無奈、是痛苦。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種情感在詞中表現最爲明確,最爲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這句可以說是這首詞的中心句,主旨句,那這句中哪一個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這首詞的詞眼。這麼說這首詞的就是圍繞着這個“愁”字來寫的。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還是蘇東坡“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壯志難酬之這愁?作者他愁什麼?從詞作中那裏可以體現出他的的愁?

(1)“春花秋月”本來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詞人李煜爲什麼希望它們結束呢?

(由學生討論後發言,教師點評)

教師點評:李煜亡國後,過着囚徒般的生活,名雖是王侯,實爲亡國奴、階下囚。所以對生活感到絕望,在絕望之時,“春花秋月”對他是一種諷刺,從而對花開花謝、月圓月缺感到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束。詞人用眼前的景寫出了他心中的情。

(2)“小樓昨夜又東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東風自故國吹來,春水向故鄉流去)

(3)“往事知多少”(錦衣玉食的生活、後宮如雲的佳麗、尊嚴、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時了?(列舉寫月的詩詞,領悟月的意象“思鄉懷人”的沉澱意義)

問:對於李煜的“往事”同學們又知多呢?(學生髮言,教師補充)

五、品。

是啊!李煜此時真是悔恨交加、愁苦絕望,所以他禁不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問就是千古,同學們想一想它成爲千古名句的理由是什麼呢?作者爲什麼把自己的愁比成一江向東流去的春水?這樣比能達到什麼效果?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傾瀉

2、愁思如春水般不捨晝夜,無窮無盡

作爲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六、讀。

通過對詞的分析我們對作者的情感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現在哪一位同學能通過朗讀把你對《虞美人》一詞的理解表現出來。(學生讀、評,老師點評)

七、聽:這一次比我們第一次讀進步不小,但在語調的升降、語速的快慢還不夠完美,讓我們再一起來聽一聽範讀,感受李煜愁。

八、小結及作業:

“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可以說是後人對他的一生最好的評價。是的作爲君主,他很失敗,如果在他亡國之前聽到同學們的這些話,或許他不會亡國,但我們今天也就讀不到他作爲絕代才子,爲後人留下的30多首精美的詞。學習了《虞美人》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了李煜,但他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請同學們回去把你們學習這首詞的感想寫在週記本上。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瞭解詞的基本知識及詞作者的相關情況;

2、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詞思想內涵;

3、體會詞的藝術特點,對李煜的詞風有一定的瞭解。

教學重點:

1、如何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提高詩歌鑑能力。

教學目標:

1、瞭解詞的背景及詞的相關知識;

2、理解本詞的內容,感知詞的思想內涵,體會詞的音韻美;

3、當堂背誦本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寶庫中,有兩顆璀璨的明珠,一顆是唐詩,另一顆就是宋詞。詞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經出現了,至宋代達到全盛時期。五代時期最傑出的詞人是李煜。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

二、簡介詞的基本知識。

1、提問學生

2、教師補充

“詞”又稱“詩餘”、“曲子詞”、“長短句”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一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詞一般分爲兩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詞最爲常見。

詞按字數的多少分爲小令、中調和長調。58字以內爲小令,59~90字爲中調,91字以上則爲長調。

三、簡介作者。

由學生簡介後,教師補充。李煜,世稱南唐李後主,人多稱之爲李後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國君,過着奢華的生活。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者離愁別恨。亡國後,詞多數是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爲著名的一首。

四、配樂朗誦(範讀)。

學生初步體味詞的意境。

五、集體朗誦(多媒體顯示朗讀MTV)。

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指導。

六、品味詩歌。

採用分組協作討論的學習方式。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爲什麼希望它們結束呢?

學生髮言,各抒己見。

板書補充:一切景語皆情語眼前景(實寫)——心中情(虛寫)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的是什麼?

學生思考討論,分小組發言。

教師點撥: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精神上的歡樂、尊嚴、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點撥:宇宙之永恆不變“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

對比手法:人生之短暫無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

寫出了詞人作爲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4、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引導學生思考詞句用了什麼方法來寫愁?抒發了詞人的怎樣的感情?還有哪些詩句中用了這種手法來寫愁思?

激發學生思考,小組協作討論,發言。啓發學生體會抓住意象的特徵來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師點評: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作爲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運用比喻寫愁思的名句,可啓發學生思考,然後列舉一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5、知識延伸討論:詞中兩次出現“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月”這個意象有什麼特殊固定的涵義嗎?

啓發學生思考,聯繫他們所學過的詩歌進行分析討論。由“月”而“柳”、“長亭”。

教師點撥:

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之意。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時明月漢時關。

柳:同“留”,依依惜別之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長亭:送別之意。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鄧麗君演唱的MTV。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受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背誦全詞。

加深體會詞人的感情

九、小結。

李煜後期的詞作語言清新,採用了白描手法寫情。抒發的是作爲一位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情感真摯,藝術感染力很強,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爲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詞史上傑出的詞人之一。

十、播放歌曲《虞美人》。

學生學唱,體味詞的意境。

十一、課後思考。

試分析本詞的主旨,找出詞的“詞眼”。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運用文眼導讀法鑑賞《虞美人》全詞,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層內涵。

2、總結運用文眼導讀鑑賞誓詞的方法。

3、培養學生結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內涵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運用文眼導讀鑑賞全詞,品位意境。

2、總結運用文眼導讀鑑賞詩詞的方法。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以中國古典詩詞中寫愁的名句導入本課。

二、作者及本詞創作背景介紹。

1、作者: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要求瞭解:生活年代或朝代,姓名、字號、後世評價、主要作品及風格。

[投影總結]集國君與詞宗、庸才與天才、失敗者和成功者於一身的矛盾體。

2、創作背景:李煜降宋之後,由一國之主淪爲階下之囚,這人生巨大的變故不能不引起他對國家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嘗味,因此,公元978年的七夕,當他跨入生命的第41個輪迴之際,融血凝淚寫下了這首詞,來傾吐心中種種憤恨於無奈之情。

三、集體背誦。

本詞通俗上口,集體背誦爲下面的鑑賞創設氛圍。

四、運用文眼導讀鑑賞全詞。

1、相關知識介紹(投影)

(1)詩詞之眼:是洞察詩詞旨趣之窗,是詩詞中最能開拓意旨的關鍵詞句,是足以使全篇生輝、通體發亮的聚光焦點。

(2)作用:統攝全篇,奠定詩詞的感情基調。

(3)表達方法:藉助意象(景、人、事、物),形成意境。

2、總體把握

思考:

(1)本詞的詞眼是哪一句?關鍵詞是哪一個?

(2)選取了哪些意象?

[集體回答明確]

(3)請學生用詩中詞語連綴組合,爲每句詞概括一個7字標題。

3、品位意境

(1)學生集體回答——品位意境的方法,投影出示:

明意象——摳字眼——聯經歷——析手法

(2)學生分爲四大組,分組品味,注意品味方法。

鼓勵學生相互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討論歸納

摳的字眼爲:何時了、知多少、又、不堪、應猶在、只是、問、恰似、流。

結合李煜的生平來看,這些關鍵性的詞語抒發了作者經歷人生鉅變之後的傷感、淒涼、痛楚之情。四幅畫面構成了一種悲涼的意境。

4、挖掘“愁”的深層內涵

(1)從詞中找出使作者“愁”的原因,要求學生扣文本討論。

(2)你能結合李煜生平再來找找使他愁的深層原因麼?

(提示:年少的李煜爲了避開豆箕相煎之禍,嚮往隱居生活,沉湎於文山藝海之中。可命運卻偏偏把他推上皇位,又把他重重地摔入谷底,陷入沒有自由,沒有尊嚴,沒有生存的,沒有安全感的境地。)

討論明確,投影板書。

5、表現手法的把握

全詞一氣盤旋,把李煜濃重而無法排遣的愁情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這得益於一系列修辭手法的適用。請同學們結合文本,歸納本文的修辭手法並體會其作用。

五、小結。

這首詞是飽經人世滄桑的李煜蘸着血,和着淚書寫而成的,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果,法國詩人謬塞曾說過:“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本詞應是這樣不朽的篇章。

六、吟詠涵詠,加深體會

1、聽配樂朗誦

2、學生自讀品味

七、眼導讀方法總結。

抓文眼——定基調——明意象——摳字眼——聯經歷——析手法——明意境——味感情

李煜《虞美人》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培養吟誦習慣

2、感知詞的欣賞方法

3、瞭解詩詞產生的特定背景、更準確地把握詩詞內涵

4、將自己融入特定的環境中,設身處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緒

5、激發學生學習古代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瞭解詩詞產生的特定背景、更準確地把握詩詞內涵

2、將自己融入特定的環境中,設身處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緒

教學難點:對學生學習詩詞興趣的激發和培養。

教學設想:介紹作者,當時背景,學生設想作者會有些什麼感觸、其心緒會如何,展現詞、學生熟讀成誦、抽生朗誦、聽朗誦、學朗誦、賞析詞:意象--意境--情感--技巧--名句,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聽朗誦、集體有感情地朗誦、聽音樂。總結賞析步驟,學生練習

學法指導:誦讀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爲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爲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棵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道:“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這是蜀帝劉禪的故事,那麼,是不是每一個帝王在淪爲階下囚時都能像他那般灑脫?如果我們處於那樣的位置,會有何思,有何想?

二、瞭解背景和李煜民、激發學生的思維。

如果你是當時的李煜,你處在那樣的情景之中,會想到些什麼,會有想什麼樣的情緒。

大多數同學都提到了會有愁,會有些什麼愁,作爲一個帝王,那種愁緒如何表達才能達到極致,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誦讀詩詞。

展示詩詞,注意個別字音。

1、學生熟讀詩詞,達到能背誦。

2、抽生朗誦(結合自己剛纔設身處地的所感所思)

3、點評,並作誦讀提示:字音。

4、聽朗誦錄音。

5、跟讀錄音。

6、集體朗誦。

四、賞析詩詞。

1、作者在這首詞中寫了哪些事物?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雕欄玉砌朱顏愁春水

2、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麼美好的事物爲什麼作者希望它快完結呢?)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作者寫樂景正是爲了以樂景襯哀情。

春花秋月本是兩種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詩人爲什麼用“何時了”而生髮感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對於亡國君主李煜卻、勾起他對往事的傷心懷念,更更感到今天的無比淒涼。這種美景反成爲惹人的煩惱,甚至可詛咒的了。因爲他過去的那些快意的享樂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聯繫在一起的。現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歡樂卻一去不回,所以他發出哀怨的感嘆。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A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尊榮

B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季節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感慨:春有再來,循環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出哀嘆......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憶過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強烈的今昔對比讓

作者這位敏感的詞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這月明之夜。本詞兩

次提到“月”,大家說說月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試舉帶月詩詞名句)

歸納:亡國之恨

(5)雕欄玉砌應猶在——南唐宮苑應該還在吧

(6)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投影,選擇題)A詞人的容顏

B國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只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嘆惋口氣,物是人非的悵恨之感。

歸納:物是人非的感慨

分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誇張(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

3、分析寫作手法。

4、集體朗誦課文。

5、再聽錄音感知。

6、集體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五、總結。

六、相關聯想與比較。

1、問:這首詞的詞牌名爲《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麼?

明確: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於垓下。夜飲中,

項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項羽拔劍自刎,虞姬亦拔劍自刎。後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後人爲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於項羽得虞姬的悲劇故事。

2、問:我們不妨在此將李煜和劉邦對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絕筆之詞,《垓下歌》與《虞美人》風格有何不同?

明確:項羽,一代梟雄,他有萬夫莫開之勇,可是有勇無謀,最終兵敗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蕩盡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壯語。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後主,落入敵手,就死吧!無非一死,夫復何求!兵敗烏江,沒有一絲的奴顏婢膝;面臨絕境,沒有半點的屈膝求饒,而是慷慨悲歌。他寧願死,也不願回去見江東父老,其死得實爲壯烈!更動人心魄的是鐵漢的柔情,他和虞姬的愛情在最後的關頭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愛,蕩氣迴腸!這就是項羽,他對江東父老有情,對虞美人有情,連對那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後一瞬間,不僅讓我們目睹了他英雄壯烈的一生,更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兒女情長。可以說,他死的時候,既是一個豪氣沖天的英雄,又是一個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項羽的絕筆雖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壯,是情,是美!難怪宋代才女李清照爲這位英雄俊才擊板叫絕,“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之所以兩千年來爲後人所追憶,懷念,多爲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總結: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在千年的風中,王者遠去的身影已無處可尋,永恆的只是精神,或雄渾,或豪邁,或淒冷,或悲壯,留待後人去細細咀嚼,去細細回味!

七、音樂欣賞。

八、作業。

⑵以特定的意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⑶對比。

⑷比喻、誇張的運用。

⑸虛實結合。

分析詩歌的程序:詩人→背景→讀詩→析詩。

分析詩句的程序:意象→意境→情感→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