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威尼斯商人》課文人物解讀

《威尼斯商人》課文人物解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人物分析:

夏洛克的全面逆襲,解讀反差很大,夏洛克要被看作是民族英雄了?文章還從夏洛克的性格入手解讀他消極的,積極的性格以及悲劇的根源。

《威尼斯商人》課文人物解讀

我的解讀就是圍繞着三個問題展開,然後談談我的思考:

1.夏洛克究竟向誰復仇?

2.夏洛克的信仰是什麼?

3.基督精神是否能拯救夏洛克?

  (一)夏洛克究竟該向誰復仇?

“……我只能說我喜歡這樣。……除了因爲我對於安東尼奧抱着久積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纔會向他進行着一場對於我自己並沒有好處的訴訟。”

“什麼!你願意被毒蛇咬兩次嗎?“”

把夏洛克關鍵語言提取才出來,就會看到這些刺眼的字眼,不禁好奇。這是多麼大的仇恨啊?要這麼處心積慮的“復仇”,這麼刻骨銘心的仇恨的源起到底是什麼?在劇本的第一幕第三場,巴薩尼奧帶着安東尼奧在威尼斯廣場找夏洛克借錢。

“……好多次您在交易所立罵我,說我盤剝取利,我總是忍氣吞聲,聳聳肩膀,沒有和您爭辯,忍受迫害本來是我們民族的特色……唾沫吐在我猶太長袍上……”(屈辱感源自這些詞語)

“只因爲我用自己的錢博取幾個利息……”(不這麼做,我怎麼生存?)

啊!原來如此!只因爲象一個頑皮的男孩子的對夏洛克謾罵,吐唾沫了,也許,事後,安東尼奧自己都忘了,可是夏洛夏洛克克卻久久無法釋懷,恨得咬牙切齒。究竟是什麼放大了他的疼痛,讓他覺得如此屈辱,不殺不快!

把安東尼奧和夏洛克放在時代背景下,宗教的背景下,價值觀的背景下,民族的背景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矛盾由來已久,兩個人都不自覺得被打上了烙印,貼上了標籤。所以夏洛克象一個塞滿火藥的火藥桶,擦着火星就要引爆。

細讀文本,不難發現。以安東尼奧、巴薩尼奧爲首的威尼斯商人包括公爵在內,都稱夏洛克爲異族人、異教徒輕蔑之情溢於言表,而夏洛克也是奮起“反擊”。

夏洛克:“這些便是相信基督教的丈夫!我有一個女兒,我寧願她嫁給強盜的子孫,不願她嫁給一個基督徒。別再浪費光陰了;請快些宣判吧。”(民族的衝突,宗教信仰的衝突多麼尖銳!更是一個弱勢民族對於自己尊嚴的捍衛!)

從夏洛克的迴應中,不難看出其也有自尊的一面,潛臺詞:你們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你們呢!他對尊嚴越是捍衛,疼痛感和屈辱感就越強烈。

夏洛克:“忍受迫害本來是我們民族的特色……唾沫吐在我的猶太長袍上……只因爲我用我自己的錢博取幾個利息……”(我也要生存啊!)

安東尼奧:“哪有朋友之間通融幾個錢,也要斤斤計較的計算利息的道理……”(一磅肉又算得了什麼?)

安東尼奧和夏洛克牟利是方式不同的、金錢觀價值觀截然不同。在夏洛克眼中,放高利貸很正常啊,搏取利息怎麼了啊!賺錢嘛,爲生存啊!(當時猶太人是沒有土地的,沒有身份的,只能經商,不然無以生存啊。)可是安東尼奧不同,作爲新興的商業資產階級,他以海外貿易爲主要的經營手段,不屑於用高利貸方式獲利。借錢不能定義爲是商業行爲的,只是朋友間幫忙,怎麼能要利息呢?這樣也就理解了爲什麼安東尼奧寧願冒着割一磅肉的風險也要幫巴薩尼奧借錢了。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啊,得兩肋插刀啊!一磅肉又算得了什麼?所以這兩個人一個人在以商人的眼光看問題,一個人以“俠士”的眼光看問題,總是對不上頻道。

而且安東尼奧身邊聚集的朋友多,爲他求情的人越多。越加激起夏洛克的嫉妒和仇恨。越加激起夏洛克的復仇的慾望,對於“一磅肉”就更執著。

在第三幕第一場裏有一段關於夏洛克的話,想內心獨白一般由於時間的關係就不給大家讀了。但是夏洛克所揹負的民族自卑心理,揹負着宗教信仰的歧視,使他復仇情緒一點點被放大,“久積的仇恨”“深刻的反感”“給毒蛇咬”,不僅僅是莎士比亞在情節處理上的誇張手法,應該看作夏洛克真實心態的寫照,是猶太商人們在哪個時代真實心態的縮影。

是時代在夏洛克的心理種下了仇恨,是借安東之口種下了仇恨。讓夏洛克舉起了刀子,想要刺向安東尼奧,要復仇。但是夏洛克不知道這只是徒勞的,安東尼奧背後的時代是他無法撼動的,這復仇的對象選錯了,方式也選錯了。

  (二)夏洛克究竟信仰什麼?

隨着戲劇衝突逐漸深入,漸漸走向高潮。隨着“正義”一方的步步緊逼,勝利在望;夏洛克節節後退,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夏洛克退守時的語言。

“那麼,我願意接受還款;照約上的數目三倍還我,放了那基督徒。”(不忘重利)

“把我的本錢還我,放我去吧。”(不忘本錢)

“難道我單單拿回我的本錢都不行嗎?”(不甘心啊)

“好,那麼魔鬼保佑他去想用吧!我不打這場官司了。”(不忘詛咒)

夏洛克的信仰是什麼?金錢。確切的說是屬於自己的金錢。所以後面公爵判決:他必須要信仰基督教。但是可以預見,他是不會皈依基督教的。因爲他在節節敗退時,唯一不捨得放手的就是手中的錢袋子。我們能看到他用手捂緊錢袋時的恐懼的眼神。

“不,把我的生命連着財產一起拿去吧,我不要你們的寬恕。你們拿掉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們奪去了我養家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金錢就是生命)

金錢支撐起他全部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他全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價值。是他的柱子、脊樑、根本。作爲一個在威尼斯經商的猶太人、異族人、異教徒的身份讓他無法自信起來,自卑隱忍是一種常態、一種習慣。在第一幕第三場裏,安東和巴薩找他借錢時,他的話是最能反映他的心態。

“好,看來現在是您來向我求助了;您跑來見我,您說,‘夏洛克,我們要幾個錢,’您這樣對我說。您把唾沫吐在我的鬍子上,用您的腳踢我,我應該怎樣對您說呢?我要不要這樣說,‘一條狗會有錢嗎?一條惡狗能夠借人三千塊錢嗎?’或者我應不應該彎下身子,像一個奴才似的低聲下氣,恭恭敬敬地說:‘好先生,你在星期三用唾沫吐在我身上;有一天您用腳踢我,還有一天您在罵我狗;爲了報答您這許多恩典,所以我應該借給您這麼多錢嗎?’”

即使成了債主,也無法使夏洛克自信起來,不安全感如影隨行。始終讓他覺得自己像個奴才,像狗。需要對安東、巴薩畢恭畢敬,試想如果他變成了窮光蛋了,丟了信仰。他該有多害怕呀!那時安東尼奧、巴薩尼奧要對他進行怎樣的羞辱啊!

再來看一看借錢人的態度

安東尼奧:“我恨不得再這樣罵你,唾你,踢你。要是你願意把這錢借給我,不要把它當做借給你的朋友……你就當做借給你的仇人吧;倘使我失了信用,你儘管照約處罰就是了。”(你真的有本事取走我的一磅肉嗎?)

安東尼奧的潛臺詞是:小樣兒,你別得瑟,雖然我找你借錢,你在我眼裏依然是異族人、異教徒,我依然看不起你。我壓根就不相信你有這樣的本事,能取走我的一磅肉。

所以欠錢的人自信滿滿,而債主卻哆哆嗦嗦,多麼強烈的反差呀。在第三幕第一場裏,夏洛克與同鄉杜伯爾的對話也反映了他的心理。

哎呀!糟糕!糟糕!糟糕!我在法蘭克福出兩千塊錢買來的那可金剛鑽也丟啦!……那一顆金剛鑽就是兩千塊錢,還有別的貴重貴重的珠寶……

我希望我女兒死在我的腳下,那些珠寶都掛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腳下入土安葬,那些銀錢都放在她的棺材裏!……

女兒拿走了他的珠寶、金銀是賊,最好死掉,但是錢要留下來。

當夏洛克得知傑西卡在熱內亞花去了八十塊錢。

你把一把刀戳進我心裏!我再也瞧不見我的銀子啦!一下子就八十塊錢!八十塊錢!

當夏洛克得知傑西卡用指環換猴子。

該死該死!……真叫我心裏難過……即使是一大羣猴子來向我交換,我也不願意把它給人。

這些損失,真的讓夏洛克肉疼啊!又無計可施,嘆息又嘆息,捶胸又頓足。當他聽說安東也很倒黴,貨船失事了。

什麼?什麼?什麼?他也倒黴了嗎?他也倒黴了嗎?(激動啊,是真的嗎?)

激動啊!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啊!

謝謝上帝!謝謝上帝!是真的嗎?是真的嗎?

驚喜啊!可又多麼不自信啊!

對了!這是真的,一點不錯。去,杜伯爾,現在離開借約滿期還有半個月,你先給我到衙門裏走動走動,花費幾個錢。要是他愆了約,我要挖出他的心來;只要威尼斯沒有他,生意買賣全憑我一句話……

哦,玄機在這裏啊!

夏洛克心裏恐怕除了爲當老大而竊喜之外,還爲自己能挺直腰桿,不看臉色而激動。當復仇的機會擺在眼前時他怎能放棄,不舉起刀子、露出獠牙、還等什麼?所以屬於自己的金錢對於他來說是唯一的、絕對的,不變的信仰。同樣也面臨着破產,安東尼奧是坦然的,沒有了財產他還有貴族身份,還有朋友相伴,還有公爵支持。可夏洛克若身無分文,就真的一無所有了。

夏洛克作爲一名高利貸的從業者,漸漸鼓起的錢包,使他產生了想要和他金錢相匹配的社會地位,所以當他發現機會出現時,他毫不猶豫痛下殺手。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信仰決定了他的復仇行爲。

  (三)基督精神真的內拯救夏洛克的靈魂嗎?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基督精神是仁慈的,無私的,可以寬恕所有的罪。能引導異教徒皈依正統,迴歸正路。

伯爵:讓你瞧瞧我們基督徒的精神,你雖然沒有向我開口,我自動饒恕了你的死罪。你的.財產的一半劃歸安東尼奧,還有一半沒入公庫;要是你能夠誠心悔過,也許還可以減處你一筆較輕的罰款。(死罪可免,活罪難饒,財產留下。)

安東尼奧:要是殿下和堂上願意從寬發落,免予沒收他的財產的一半,我就十分滿足了;只要他能夠讓我接管他的另一半財產,等他死了以後,把它交給最近和他女兒私奔的那位紳士;可是,還要有兩個附帶條件:第一,他接受了這樣的恩典,必須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他必須當庭寫下一張文契,聲明他死了以後,他的全部財產傳給他的女婿羅蘭佐和他的女兒。(皈依基督教,也是有門檻費的。)

審判的結局是莎士比亞精心安排的,大有深意。這個結局是有時代的侷限性,但是正是因爲這些侷限才更證明莎士比亞的偉大。莎士比亞應該在結尾的地方意識到了,他沒有辦法在劇本里解決這麼多的矛盾和問題:關於民族的、宗教的、經濟利益的、價值觀的……太多太深刻的問題,在他那個時代,他不能一一合理的解決。而喜劇又要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怎麼辦?大而化之吧!用基督精神寬恕夏洛克的惡行,救贖他的靈魂。

於是,在基督精神的感召下,夏洛克也成了基督徒,改邪歸正;安東尼奧通過判決收穫了夏洛克的一半家產,準備東山再起;巴薩尼奧和鮑西婭愛情風調雨順,婚姻美滿幸福;一起私奔闖禍的傑西卡、羅蘭佐不僅免予處罰,又享受財產。

啊!基督精神的全面勝利!

每個人都是贏家——除了夏洛克;每個人都是幸福的——除了夏洛克;每個人都挺直了腰桿——除了夏洛克。

這是一場基督徒戰勝異教徒的勝利;這是一場自由、友誼戰勝貪婪、殘忍的勝利;這人類真、善、美戰勝假、惡、醜的勝利……可是爲什麼會覺得夏洛克的背影有點悽惶、落寞呢?

文學即人學,說到底研究的還是人,在文學作品中,因爲情節的需要,因爲矛盾衝突的推進,人物要分出善惡、美醜、好壞來,但是好人、壞人終究都是“人”,要當作人來分析,每一個惡人背後,可能都會有一個“不得不”,每一個好人的背後,也可能會露出一些人性的“惡”。,

惡人雖然得到了懲治,但是,好人如果是通過“打劫”“壓榨”來獲得利益這樣的方式,真的能夠拯救異教徒夏洛克的靈魂嗎?

莎士比亞轉過身去,漸漸遠去,把長長的思考留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