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中學語文《秋水》教案精選大綱

中學語文《秋水》教案精選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一. 教學內容

中學語文《秋水》教案精選

《秋水》

  二. 學習目標

1. 瞭解莊子及《莊子》

2. 學習本文用設喻的手法說明哲理的寫法

 三. 學習方法

1. 積累成語 望洋興嘆 貽笑大方

2. 熟讀課文 以致成誦

 四. 作者作品

莊子,名周,宋之蒙人。嘗爲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生活極爲貧困。據記載他曾住過陋巷,打過草鞋,並向監河侯借糧。楚威王聞其賢,以重金聘爲相,然辭謝不就,只求適己任性,以快其意。

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大師。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爲“老莊學派”。從莊子的整個思想體系和政治觀點看來,莊子無疑是一個代表沒落奴隸主階級的哲學家。由於社會的根本變化,莊子的地位無法維持,這就決定他對現實極端不滿。他既不滿現實,又無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隱居遁世的道路。他是一個悲觀絕望的厭世主義者,覺得“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所以妻死則“箕踞鼓盆而歌。”因此,莊子的處世態度就是玩世不恭,隨俗浮沉。他好象非常膽怯、害怕,常說“無用之用”纔是“大用”。這一切都充分表現一個沒落階級的思想觀點。不過,莊子的放蕩不羈,蔑視禮法和權貴,以及對統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曾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他還認爲聖知仁義只是供統治者利用的工具,這些都是極爲深刻的見解。

莊子散文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風格。它首先是吸收神話創作的精神,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作爲論證的根據。因此,想象奇幻,最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莊子》亦名《南華經》,今本《莊子》33篇,其中《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一般認爲,只有《內篇》可確認爲莊子所作,莊子用寓言或散文表現他深邃奧妙的哲學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

  五.《秋水》全文,主要通過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對話,本意是要申述莊子齊物論和相對主義的認識論。

  六. 全文解析

秋水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

關鍵字:時:名狀,按時令。川:水道、河流。河:黃河。涇:通“徑”。之:這樣,如此。

譯文:秋水依照時令及時來到,很多河流的水灌注到黃河裏。水流是那樣寬闊,在水的兩邊和水中的小洲與高出的河岸之間

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已。

辨:“辨”,辨別。焉:助詞不譯。然:形容詞綴。以:認爲

竟分不清對面的牛和馬。於是乎黃河神高興地自我得意起來,認爲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這裏。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而:表修飾順連詞。東:名狀,向東。於:介詞,引出到達的地點。而:表修飾連詞。

他沿着河道向東走,來到了北海;面對着東方觀望,看不到水的'盡頭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

始旋:開始,掉轉。 望洋:翹首遠望的樣子。

於是黃河神轉過臉來,仰頭對海神若感嘆說:“野語有之日,‘聞道百,以爲莫已若’者,我之謂也。野語:俗語 百:很多

“俗語說,‘聽說了許多道理,就認爲沒有誰比得上自己’,這就說的是我呀。”

且夫我嘗聞少( )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且夫:發語詞。聞:動。聞:名。而:並列連詞。之:結構助詞,的。始:當初

況且我曾經聽說有人輕視孔子的學問,看不起伯夷的節義,當初我不相信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之:主謂之間取獨 殆:危險

現在我看到了您的博大無窮,我若不是走到您的門前,那就危險了。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長:長久,見:表被動 方:道

我將長久地被有學識的人所譏笑。

  七. 重、難點

1.《秋水》的文學性與哲理性

2. 詞類活用

秋水時至 順流而東 且夫我常聞少仲尼之聞 而輕伯夷之義者

3. 特殊句式

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動句)

聞道百(定語後置)

賓語前置句的構成:

(1)動詞(動賓)

① 否定句賓語前置(否定詞、代詞)

不患人之不已知 /忌不自信 /毋吾以也 /未之有也 /莫已若 /弗之怠也(不懈怠筆錄)

我無爾詐 爾無我虞 /古之人不餘欺也

② 疑問句賓語前置(疑問代詞、賓語)

吾誰欺?沛公安在?毛將焉附?

③ 用“之”“是”作提賓標誌

④ 方位名詞作賓語時,在謂語之前

項王西向坐 北面而事之 東面而視

(2)介詞(介賓)

① 疑問代詞做介詞賓語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吾誰與歸

② 一般詞作賓語倒裝 是以謂之文也 一言以蔽之

4. 文章除設喻說理之外還運用了對比手法

(1)寫景對比(2)河神前後認識對比5. 附先秦諸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