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遊山西村》優秀教學案例

《遊山西村》優秀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遊山西村

《遊山西村》優秀教學案例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並熟練地背誦這首詩,着重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重點)

2、方法:朗讀——指導——背誦——討論——拓展。

3、情感價值觀教育: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薰陶。

4、難點:感悟詩的意境,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教法和學法分析:

《遊山西村》通過記遊抒情,寫出了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安靜、歡躍的氣象,反映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景物描寫中寄託着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和世間事物消長的哲理。全詩層次清晰,語言生動。中間兩聯對偶自然工整,顯示出詩人鍛鍊語言的非凡功力。學習這首詩,要體會這首詩的這些特點。

本案例設計試圖從以下兩點着手,以期達到上述目的:

1、學生體驗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不管是學生自讀還是課堂討論,都強調學生情感體驗的主動參與。

2、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只有獨立學習,主動體驗,主動發現,學到的纔有可能成爲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東西。這首詩適合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只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體悟得更深刻些。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查找詩的有關材料。

2、老師準備圖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迴歸故里,內心鬱悶。對照官場的僞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爲國出力。這種心境與遊境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遊山西村》。

2、感知學生試讀課文,師範讀,要求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感情,明確吟詩的技巧和方法。

3、老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以詩譯詩。(板書情意真、風景秀、民風淳、再來遊)學生自由填詩。

4、指導學生背誦,學會找關鍵字,掌握背誦訣竅。

5、進行拓詩訓練,把一句詩拓展成一段話。老師示範,學生自主交流。

6、研讀與賞析:

教師出示圖片、多媒體課件,加強直觀印象。學生交流詩的有關材料,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

(1)、對本詩及其查找的資料提出不理解之處。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全班討論、交流)

 二、教學段落實錄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首田園詩-----《遊山西村》。這一節課我們不提問,但是有任務,有對話。第一個任務,請我們班的女生給我們讀一下《遊山西村》。

學生讀《遊山西村》)

師:(誇張地)清脆的女高音!其中有一個音“豚”讀得不準,。同學們,讀詩的最高境界是吟誦,它和朗讀有區別,要做到音停氣不停,韻腳有拖音。聽老師來範讀一遍。

老師示範吟讀《遊山西村》)

師:(陶醉地)讀完了把嘴巴咂一下,餘味無窮啊(生笑)。下面請同學們學着吟讀一遍。

(學生吟讀《遊山西村》,讀完後都很響地咂着嘴巴。)

師:我感受到餘味了(笑)。最後一句“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但我怎麼感覺金戈鐵馬,慷慨激昂呢?如果把最後一句讀得再慢一些,再輕一些,重現出山村月下的寧靜情趣,讀出叩你家的'門到你家來作客的快樂情感。用延長時值的拖音體現詩中那種閒適、恬靜的意境。

(老師範讀最後一句,學生齊讀。)

師:大家學會了吟詩,下面我們再來譯詩。在譯之前,先做個預備工作,請大家先把詩的翻譯讀一遍,想一想可以在句尾押什麼韻。

(學生各自讀譯文)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詩的內容,請大家關注詩的最後一句“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爲什麼詩人說還想再遊山西村呢?

(板書再來遊)

生:因爲山西村好玩。

師:奇怪,這裏沒有城市的繁華,又沒有難忘的摯友?有什麼好玩的呢?他在這裏究竟發現了什麼?

生:我覺得詩人在山西村發現了“美”。

師:美在哪裏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詩人眼中的美。首聯美在人情、頷聯美在風景、頸聯美在風俗(板書情意真、風景秀、民風淳、再來遊)。有了這個認識,我們再來以詩譯詩。把每聯的十四個字縮成七個字,儘量用詩中的詞語,用上老師板書的詞,也像一首詩的樣子。

(生討論,派代表上臺填詩:盛情款待情意真,山環水繞風景秀,簫鼓迎春民風淳,月夜拄杖再來遊。)

師:我把它稱爲:以詩譯詩法。

看來大家理解得不錯。下面我們開始背詩。從中我們挑出關鍵詞:笑、客、山、村、鼓、衣、月、門。

生:學生分別進行默想或小聲地說。大約不到三分鐘。

師:大家齊背《遊山西村》。

學生齊背,興趣高昂。老師板書:背詩有訣竅,關鍵詞是法寶。

師:看來大家都是神童,下面進行拓詩。把一句詩拓展成一段話。老師示範:不要笑臘月裏農家的那一杯渾濁的酒,豐年有足夠的雞和豬把客人挽留。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無路可走;誰知花明柳暗又一個村莊在前頭。策聲鼓聲緊緊追隨,春日的集會就在前頭,那簡樸的衣服頭飾說明古風尚存。今後若有月下漫步的閒情,說不定什麼時候拄着柺杖來敲你的門。

師:下面請同學們交流。

(生交流略)

  三、教學反思

1.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真正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詩的朗讀、翻譯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學生完成的,教師只是做了相應的一點點撥,充分地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

2.教學過程中沒有采用逐句翻譯的傳統方式,而是採用朗讀、交流等形式從整體上去把握本詩。這樣做,不但可以消除學生機械翻譯的枯燥感,還能讓學生從本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3.學習語文知識絕不能僅限於詩本身,本詩只是一個例子。學習了本詩,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在相關詩中運用,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培養這種習慣,如果學生的條件有限,老師也要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幫助,拓展詩的內容,這也正是新教材設置綜合性學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