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孤獨之旅》優秀說課稿

《孤獨之旅》優秀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第一說教材

《孤獨之旅》優秀說課稿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⑴《孤獨之旅》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是一個小說單元,其重點是在於培養學生把握小說主題,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的能力。

⑵此外這篇課文雖然只是長篇小說《草房子》的節選,但它也擁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節——杜小康在失學之後與父親放鴨的經歷、以及關於鴨羣、蘆蕩、暴風雨的細膩的環境描寫等小說的三要素,對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學情分析

就學生的情感結構來講,九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非常有限,思想上還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獨是成長中的一道美麗而殘酷的題目”存在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有限的生活經驗去引導他們理解主旨,明白“孤獨”是每一個人的心靈感受和成長的必修課。

此外,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對小說這種文體也有了一些接觸,但是他們理解的現狀是感性的多一些,理性相對不足,所以教師可以將小說這種文體三要素及描寫方法的抽象知識放入具體的文本分析裏去理解和體味,以加深學生對小說這種文體的認識

再次是教學目標

根據這篇課文的文體特點並結合小說三要素在文中的具體體現,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

(1) 知識目標:

通過瀏覽課文,抓住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變化過程,進而理解 “孤獨之旅”的含義。

(2) 能力目標

找出文中集中描寫環境的句子,體味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人物心理刻畫的作用。

(孤獨是每個人每個時候都會有的一種心理感受,處理好它對人性格的培養至關重要。特別對正 處在性格形成期的中學生來說尤爲重要。所以我將)

(3)情感目標

理解孤獨是成長曆程中的催化劑,學會在孤獨的旅途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明白克服孤獨就是自我內心學會承受。

最後是教學重難點

本篇課文的題目爲孤獨之旅,對題目的解讀直接關係到文章的行爲脈絡和主旨體現,所以我將重點設計爲,理解“孤獨之旅”的重要內涵。

難點:品味環境描寫對主人公性格刻畫的所起的作用。

第二說教法

根據對學情的分析和本課屬於自讀課文的實際情況,我將採用 學案導讀法 情境導入法 點撥指導法 延伸拓展法 當然學案導讀法是放在上課前的預習階段,使學生通過學案掃清文章的生字詞障礙並閱讀助學資料,爲課堂上走進這篇課文做好準備。

配樂播放幻燈片的情境導入,使學生在低沉而略帶激昂的氛圍中,萌發探索這段孤獨之旅的好奇心,爲走進課文奠定基調。

點撥引導學生速讀和精讀課文,總結出本文的行文脈絡,分析全文重點語段。

最後再結合學生切身的成長經驗延伸出關於孤獨的觀點,引導學生領悟主旨。

第三說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探求合作的方式,所以我將引導學生採用

勾畫圈點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討論法來學習本篇課文,旨在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活潑的課堂。

第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的全方位展現。我主要設置了以下五步

(1) 創設情景,感受“孤獨”

這是樹的孤獨,茫茫的天地間成就了它的堅強與偉岸、屹立和滄桑;這是水的孤獨,斑駁的土地成就了它的川流不息、綿延悠長,這是山的孤獨,繚繞的雲海成就了它的聳立與突兀,巍峨與堅韌;這是小巷的孤獨,遠離了喧譁的現代都市成就了她的厚重和古韻:這是貝多芬在失去聽力的孤獨中仍然追求音樂的堅定地眼神,這是史鐵生在飽受內心的孤獨之後重新振作的會心的微笑。這些都是關於孤獨的例子,但也是生命歷程中跨越孤獨,彰顯堅強的例子,究竟孤獨以怎樣一種神奇的力量磨礪出了人的堅強,人的成長。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跟着曹文軒文字踏上他爲我們描繪的孤獨之旅,去體會那種孤獨,那種心靈的成長。

通過這樣的導語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激發學生探索孤獨之旅的好奇心,爲進入課文奠定基礎。

(2) 速讀課文, 整體感知

小說注重的是對文本信息的提取,所以本環節要求學生速讀課文,在讀的同時,拿起手中的筆,劃出以下問題的提示詞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問題

(1)速讀課文,抓住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四個因素,總結出本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 在放鴨的過程中,杜小康的心理經過了怎樣的變化?

(3)“孤獨之旅”的含義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的設置是由淺入深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旨在讓同學認識到這篇小說寫了杜小康因故失學,被迫與父親離家前往蘆葦蕩放鴨的經歷。其中開端是失學離家→發展是孤獨行程→高潮是風雨尋鴨→最後也就是結局少年長大 。第二個問題是在此基礎之上,發掘關於杜小康心理變化過程。由出發時──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害怕,膽怯;安頓之後──感受孤獨;時間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以及那天暴風雨後──堅強。思路很清楚,正體現旅本身就是一個過程的意思,講到這裏第三個問題就水到渠成了,以上那個兩個問題正是孤獨之旅的兩層含義。這樣設計問題,跳躍性不會太強,使學生感覺不會太突兀。

通過速讀課文,學生把握了文章的行文脈絡,到此我們也完成了知識目標。

(3) 精讀課文,重點分析

精讀並不與速讀矛盾,這裏面的精讀主要是精讀重點語段,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文中這些精讀段落,並分析這些句子所起的作用。

精讀又分兩步走,第一步精讀集中描寫環境的段子,例這是關於鴨羣的兩個句子,對鴨子叫聲的描寫和鴨羣對杜小康父子的相依相偎就是杜小康剛離家的茫然恐懼的體現。“鴨的叫聲”其實把杜小康帶到了和學校不同的生活環境,不是同學們的戲耍,吵鬧,不是朗朗的讀書聲,而應該是一個和這個十幾歲的孩子生活極不相稱的放鴨活動,這是杜小康生活環境的變化。 這是關於蘆蕩的描寫,綠色的浪潮給人的壓抑以及那種逃也逃不出的感覺就是杜小康在到達蘆蕩後的害怕與膽怯的反應。。渺遠的蘆葦蕩靜得有些怕人,這讓一下子離開小玩伴的杜小康感觸頗深,綠色帶來的生機勃勃更反襯他身影的蜷曲和瘦小。

這是關於暴風雨的描寫,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狂風暴雨中一個少年爲了生計早將以前的茫然,膽怯褪去,無助中他不再害怕了,坦然接納了眼前的一切,漸漸的成長爲一個小男子漢了。

第二步精讀關於細節描寫的句子,尤其是對鴨羣在水面所造成的'扇面型水流的描寫。這是通過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所看到的,這很符合他的身份,同時也很符合他的心境,因爲這是杜小康第一次離家,他對自己的前方是茫然的,所以鴨羣劃出的如此細小的扇面型水流就足以在主人公杜小康蕩起層層漣漪。

這裏的環境和細節描寫都反應出了杜小康各個階段的心路歷程。到此我們完成了能力目標

(4) 延伸拓展 總結主旨

在以上環節的基礎之上,學生對文章的行文脈絡和重點語段做了分析,此時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你第一次獨自在家的時候,你第一次和朋友分離的時候,你第一次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的時候,或許會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懼,但是不久之後,對孤獨的超越得到的是成長,是敢於接受的坦然和鎮定。此時在引入紀伯倫及本文作者曹文軒有關孤獨的看法。以此來引導學生領悟“孤獨是成長中一道美麗而殘酷的題目。”的主旨。到此情感目標也得以完成。

第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使學生迅速的抓住課文要點和文章的結構脈絡。秉持着這種理念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孤獨之旅這篇課文是由杜小康的放鴨經歷和杜小康的心路歷程所構成的,而這個旅途的延伸正是由杜小康出發時的茫然、到達的恐懼、安頓之後的孤獨直至暴雨之後的成長所構成,橫縱座標軸和不斷攀升的階梯線,正是人生座標中成長曆程的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