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給我的孩子們》教案精選(兩篇)

《給我的孩子們》教案精選(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給我的孩子們》教案1

《給我的孩子們》教案精選(兩篇)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這篇課文的意圖:珍愛童心;用漫畫的藝術形式來“挽留”童心,呼喚童心。

2、指導學生把握關鍵詞語及內涵豐富的句子,進入父親這一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父親對孩子們童心的滿腔摯愛。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反思成人的行爲的寫作意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誰?什麼?

(由“誰”引入作者豐子愷的簡介;由“什麼”引入課文的學習)

豐子愷簡介

豐子愷被國際友人譽爲“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音樂教育家。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名仁,又名嬰行。自幼愛好美術。精通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散讀課文

要求:(1)編小結號(養成閱讀習慣) (2)掃除字詞障礙

2、再朗讀第一節,把握整體

(1)作者“憧憬於你們的生活”中“你們”指的是誰?請從文中找出來。

明確:從文中第一段找答案: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

(2)孩子們的“生活“爲什麼值得”憧憬“?

明確:2-4段中關於孩子幾件事的記敘。通過歸納這幾件事,理解孩子的生活爲什麼值得憧憬。“真率自然與熱情”,“肺肝相示”,“徹底的真實而純潔”等

3、孩子們擁有這麼好的童心,大人們能理解嗎?運用文中的事例來談談。

明確:6-9段歸納爸爸媽媽抹煞孩子童心的幾件事,可以看出我們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慢慢破壞阿寶的傑作;我呵斥孩子聰明的學習我裁紙;我不準軟軟弄我的毛筆等等都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4、對大人們的行爲反思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態度?文中哪些語言可以反映出來?

明確:父親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識,又特別富有愛心的人,同時也對成年人喪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爲人的不得已的成長感到無奈。

“愧死”,“摧殘”,“不安心得很”,“野蠻”,“最不安心”

 三、質疑,加深理解

1、介紹質疑的方法:詞與句

(1)對於詞與句的質疑可從三方面着手:

a表達了什麼意思

b.是怎樣表達的

c.表達效果怎樣

(2)質疑角度

詞:辨析詞義,表達作用;替換增刪,前後照應;詞序,感情色彩

句:句子含義,修辭手法;前後照應,思想感情;結構關係

2、再讀課文,提出問題,交流討論

 四、總結全文

童年是一生的黃金時代,童心,純真,創造力是我們所擁有的財富,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些東西漸漸離我們遠去,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抓住它,因爲“童心不泯”是一種境界,值得我們去追求。

 五、作業

1、寫一篇《童年趣事》,要求300字以上,敘事完整

2、查閱豐子愷的生平資料有關知識

 《給我的孩子們》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反覆誦讀,理解作者熱愛孩子的真情,體會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傷之情。

2、品味語句,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煉主題的方法。

3、通過學習,領會作者把“真”作爲人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

應主要使用討論法來體驗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啓示學生要珍惜美好童年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品味語句,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煉重要主題的方法。

——難點

通過學習,領會作者把“真”作爲人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

——教學突破

教學中以學生自讀研究爲主,教師僅作點撥而已,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黑板(出示詞語用)

——學生準備

課前朗讀課文幾遍。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研討一篇新的文章《給我的孩子們(節錄)》。

學生準備進入新課的學習。

2、介紹寫作背景:這篇文章是豐子愷先生爲《子愷畫集》寫的序,作於1926年聖誕節,寄託了對兒童的愛和對兒童率真的天性給予高度的肯定,表現出對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學生聽老師介紹,瞭解課文的寫作背景。

3、出示生字詞,並講解其涵義:

憧 憬鞠躬盡瘁齷 齪連 史 紙

學生解讀生字詞。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看書思考:這篇課文可分爲幾個部分?各個部分各講了什麼?

學生看書後回答:可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7),寫孩子們率真自然的性格。

第二部分(8——11),抒發自己失去了童真的悲哀。

2、啓示:第一小節主要講了什麼?

學生看書,思考並交流:第一段的文學基調是傷感的,作者想把自己內心話告訴孩子們,可是孩子們不會理解,而等到孩子們可以理解的時候,已經到了不再被憧憬的年齡了。

3、過渡:是的,在作者的眼中,孩子們最可貴的是他們的率真和無邪。在成人眼中,瞻瞻的“尤其可佩服”。在成人眼中,瞻瞻的行爲表現也許是“任性”,比如多次寫到他的大哭、爭辯等,而在作者看來,這恰恰是他自然、真實情感的流露。他不需要成人世界的“沉默”、“含蓄”、“深刻”,他想哭就大哭,想鬧就胡鬧,從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而大人們呢?他們的“沉默”、“含蓄”,其實包含着“不自然”、“病的”。作者渴望人有真情實感,而這種真情實感只有在孩子們身上才能看到。

學生聽老師分析。

4、定兩位同學朗讀1、2小節。

學生朗讀1、2兩個小節。

5、提問:請同學們用幾分鐘瀏覽一下課文的第3、4小節,說說它們分別寫了什麼?

學生讀課文後回答:第三段寫孩子們在遊戲活動中有自主的創造,而成人卻喜歡給同類的行動賦以“意義”和標語口號;孩子們的玩是全身心投入、出自真性情的,而大人們做點什麼事都要重視“名義”。第四段是作者揣摩孩子們的心態,一定認爲爸爸的工作是無聊的,媽媽的勞動是沉悶的。這樣的心態反襯出孩子們的歡樂,並引出一個重要的家庭課題,即與孩子們的相處之中,成人在不經意間“摧殘了你們”。

6、小結:是的,孩子們有孩子們的興趣,大人有大人的考慮,成人在不得不干預孩子的興趣時,無意間傷害了他們的心靈。

學生聽老師小結。

  三、分析課文的第二部分

1、提問:在這一部分裏,作者是如何看待成人的生活與孩子們的生活的?

學生認真思考後回答:在作者眼中,孩子們的表現是“出肝相示”的,而在人世間,在成人世界裏,有的只是俗務,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徹底的真實和純潔”。作者特別寫到自己爲了謀生而到上海上課,這些都看做是爲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無聊”的事,而孩子們的生活纔是真的生活。

2、過渡:是的。那麼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麼?

學生認真思考後交流。教師明確參考答案:作者真正的悲哀是因爲想到了孩子們的未來。一想到“你們的黃金朝代有限,現實終於要暴露的”,想到“兒時的伴侶中的英雄、好漢,一個個退縮,順從,妥協,屈服起來,到像綿羊的地步”,更想到自己也曾有過阿寶這樣無拘無束的童年,有過純真的快樂,眼看着孩子們會和自己一樣被俗務纏身,失去自我,不禁悲從中來。看見自己心愛的孩子還不能體會幸福,而幸福時光就要結束,這種傷感是難以克服的。

四、總結全文

1、提問:你認爲這篇課文體現了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思考後回答:這篇文章的作者很關懷孩子的心靈健康,讚揚孩子們的率真自然,對純真人性在成長中被世俗生活磨滅,表現出極大的哀痛。作者謳歌人的童年,表現出了對真善美的嚮往。

2、總結:這篇文章是一個書序,但是主題明確,是給“我的孩子們”的。文章真情直白,親切自然,不矯飾,雖是父親對兒女的說話,但他能以平等的姿態出現。他很瞭解孩子們的心理與想法,爲孩子們的成長考慮,從這些瑣事中感悟到人性在社會中的畸形發展,從而不動聲色地對社會不正之風給予評判與否定。

學生聽老師總結全文。

3、佈置作業:請同學們課後背誦課文的最後四小節,並寫一段不少於500子的讀後感

學生記錄作業。

 板書設計

第10課 給我的孩子們

“我”——失去自我 俗務纏身

孩子們——純潔真實 前途光明

 教學後記:

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利用反覆誦讀的途徑,理解了作者熱愛孩子的真情,體會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傷之情;深入地品味語句,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煉重要主題的方法;通過學習,領會作者把“真”作爲人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