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教案+說課稿

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教案+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教案

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教案+說課稿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憧憬”“齷齪”“考妣”“剗襪”等詞語。

2、品味語句,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煉主題、運用對比手法突顯主題的方法。

3、通過學習,理解作者對孩子的真性情的讚美,對自身俗務纏身、失去童真的哀嘆與無奈,以及他渴望孩子永葆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傷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對孩子們的感情,領會作者把“真”作爲人生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在生活中努力做“真人”。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與別人談話、給別人寫信,總希望能夠被理解。而有一個人,給他最親近的人寫了一封奇特的“信”,既希望讀到信的人能理解自己,又怕他們能理解。這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豐子愷先生的《給我的孩子們》,從中找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學生默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與自己認爲關鍵的詞句。

2.師生討論解決生字詞。

強調以下字詞的讀音和意思:

【憧(chōng)憬(jǐng)】嚮往。

【齷(wò)齪(chuò)】不乾淨,髒。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親和母親。

【 剗(chǎn)襪】只穿着襪子着地,剗 ,只,光着。

【鞠躬盡瘁】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三、課文賞析

1、題目中的“我”指誰?“我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我”指豐子愷。學生結合註釋,參考工具書,簡要介紹豐子愷,教師補充:熱愛孩子的豐子愷。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早年曾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的影響。“五四”後,開始進行漫畫創作。早期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取村兒童題材。豐子愷常用的菸嘴上刻着近代詩人八指頭陀的一首詩:

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

罵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對鏡心常定,逢人語自新。

可慨年既長,物慾蔽天真。

可見他對孩子的喜愛。

2、題目中的“孩子們”具體指那些孩子?他們有哪些“壯舉”?

學生找出作者所提到的三個孩子的姓名,在文中劃出孩子們的主要事蹟,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教師補充、總結:

瞻瞻

① 爲一些小小的失意(如花生米翻落、小貓不吃糕、打破小泥人)大哭。

② 做腳踏車、火車、汽車

③ 要上月亮上去。

④ 疑心剃頭的爸爸是和尚。

⑤ 疑心爸爸腋下的長毛是黃鼠狼。

⑥ 熟睡將香蕉扔掉。

⑦ 要搬動大椅子,要把一杯茶橫放在抽斗裏,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車、要月亮出來、要天停止下雨。

⑧ 學爸爸裁紙,竟把中國裝的《楚辭》裁破了十幾頁。

阿寶 給凳子穿鞋子。

軟軟 拿爸爸的長鋒羊毫。

詳寫的是瞻瞻,這樣詳略得當,突出了較小的孩子瞻瞻的可愛。

3、作者在繪畫、文學、翻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他卻佩服孩子們。孩子們有哪些品質或個性讓他佩服?請用文中的話回答。

學生劃出作者對孩子的讚美的話。

4、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作者所稱讚的主要是孩子們的那些品格?請以“作者佩服孩子,是因爲他們……”的句式,說說孩子們的可愛、可敬之處。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補充、總結:孩子們做事投入、真率、自然、熱情,有旺盛的創作欲、表現欲,有着廣闊的內心世界,有着蓬勃的朝氣,這些都令作者欽佩。

5、和可愛的孩子們相比,大多數成人具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劃出作者對成人的評價的句子,師生討論、總結:成人以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爲美德,而這些其實是是不自然的,病的,僞的;成人遇事往往退縮,順從,妥協,屈服:成人往往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壓抑孩子的個性。

6、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各抒己見,並在文中找出相關依據,師生討論、總結:作者既有對孩子的真性情的讚美,又有對自身俗務纏身、失去童真的哀嘆與無奈,還表達了他渴望孩子永葆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傷之情。

四、課堂演練

每個人都曾經是“瞻瞻”“阿寶”或“軟軟”,同學們小時候一定也像文中的孩子們一樣認真地去做一些事,也許在大人看來,這些事是幼稚的,但對當時的我們來說,它們卻是整個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事。回憶你的幼時趣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五、作業佈置

作者採用第二人稱的寫法寫作,彷彿是與孩子們直接對話,顯得親切、自然。請你也嘗試以第二人稱的口吻寫一篇小練筆,記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的童年趣事,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給我的孩子們

豐子愷

孩子們——純潔真實 充滿活力(讚美)

——終將長大 失去童真(惋惜)

“我”——俗務纏身 失去自我(無奈)

  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說課稿

 一、說教材。

《給我的孩子們》是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課,是豐子愷先生爲《子愷畫集》寫的序。主要寄託了對兒童的熱愛,並對兒童的天性給予高度肯定,表現了對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整個教學過程我定爲一課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與熱情 。

2、體會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複雜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和線索。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把“真”作爲人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

  二、說教法。

這篇文章感情直白,語言親切自然,對兒童的世界的童趣,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學生體會出失去童真的悲哀,就有些難度。因此,我在學生自主閱讀、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採用啓發式教學,加強點撥。讓學生理解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複雜感情,並激發他們追求真、善、美。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活動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第一板塊:

創設情境,播放《童年》歌曲,導入課文學習。

(二)第二板塊: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孩子們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並請同學們用寫在黑板上。

3、作者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的複雜的感情?

4、作者“憧憬”什麼?

5、在作者眼裏,孩子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小組討論,並請同學們寫在黑板上。

6、大人們理解孩子們嗎?他們是怎麼做的?小組討論,並請同學們寫在黑板上。

7、小組討論,在孩子們眼裏,大人們是什麼樣的?並寫在黑板上。同時理解“悲哀”的感情。

8、孩子們與大人們形成對比,突出中心。

(三)第三板塊:拓展延伸。

1、說出你的童年趣事,小組內先說,再派代表給全班講講。

2、老師送大家一首詩。

(四)第四板塊:佈置作業。寫作文“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