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下冊課文《17.公輸》

九年級下冊課文《17.公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17.公輸

九年級下冊課文《17.公輸》

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爲?”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悅。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爲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衆,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穅糟,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王曰:“必爲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爲天下富,宋所爲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鬆、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爲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圍有餘。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公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全文

  體會誘導、類比等勸說技巧,瞭解墨子兼愛非攻的政治主張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體會誘導、類比等勸說技巧,瞭解墨子兼愛非攻的政治主張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介紹墨子——兼愛、非攻

2、這一次墨子要解決什麼危機?他是如何化解這場危機的?

二、危機中的墨子

1、朗讀、自讀課文。墨子要解決什麼危機?

楚國將要攻打宋國

2、當時的形勢如何?墨子的出場給讀者以怎樣的印象?

戰爭準備就緒,箭在弦上,形勢緊迫 十日十夜,不辭辛勞

三、談話的玄機所在

1、疏通對話大意。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公輸:謙恭 不滿 氣憤 歎服

2、你認爲這段對話關鍵的轉折點是哪一句話?

關鍵:“吾義固不殺人”

標誌:“墨子起身再拜”

在墨子的誘導和激將之下,公輸盤說出了墨子希望他說的話

而“吾義固不殺人”是墨子下面說理預設的基礎。

3、墨子當時的心理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4、針對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墨子是從哪些方面進行反駁的?

戰爭本身的非正義性 戰爭幫兇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

四、總結與練習

1、墨子說理的整體策略與孟子《王顧左右而言他》有什麼相似之處?

類比論證:

通過比較兩種相似的事物,主張因爲兩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現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應該成立的推理過程。

2、複習檢測

(1)、字詞解釋

子墨子 起於魯 公輸不說 固不殺人 再拜

(2)、句子翻譯

將以攻宋 夫子何命焉爲?

願借子殺之 請獻千金

請說之 宋何罪之有?

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 殺不足而爭所有餘

義不殺少而殺衆,不可謂知道類

3、說服了一個造裝備的工匠,就足以避免一場戰爭嗎?後面還可能發生什麼?

補充材料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

王曰:“必爲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uántuó)爲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鬆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爲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於神者,衆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衆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