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陶淵明《桃花源記》第三課時教案

陶淵明《桃花源記》第三課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教學目標:

陶淵明《桃花源記》第三課時教案

1、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的美麗,歡樂和奇異。

2、深入體會陶淵明虛構這一理想社會的原因。

3、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

4、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以學生爲主體,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的美、樂、奇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桃源仙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東晉末年,戰亂頻繁,賦稅徭役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家瀕臨崩潰,在這樣的動亂歲月,陶淵明的一腔愛國熱情無處傾訴,讓人民安居樂業的願望無法實現,只能把情感寄託在文章裏,今天我們就帶着對陶淵明已有的認識,再次走進《桃花源記》感受作品的獨特魅力。

  二、找同學大聲的有感情朗讀課文,邊聽邊想桃花源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三、分別從“美、樂、奇”三個角度賞析全篇文章,學生進入小組討論pk階段。

  四、小組討論:桃花源的美表現在原文的哪些句子中?

1、 教師點撥:自然環境美、社會環境美、人情美。

2、 作者寫這一美景的目的是什麼?(表達了對桃花源的喜愛、嚮往)

 五、小組討論:

1、文中哪些人感受到桃花源的樂?他們分別爲什麼而樂?

教師點撥:(老幼因和平安定、豐衣足食而樂)

2、總結:桃花源人都樂在哪裏(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風淳樸),作者寫這些樂的目的是什麼、(寄託理想)

  六、小組討論:

1、桃源“奇”在何處呢?從原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小組討論在文中畫出這樣的句子,同時分析了三個問題。

1)桃源人爲什麼嘆惋?

2)桃源人爲什麼說“不足爲外人道也”?

3)文章安排劉子驥尋桃源是不是畫蛇添足?

2、教師小結,這些奇異之處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使桃花源充滿了神祕感。

3、作者設置這些“奇”暗示什麼?(虛構社會)

 七、桃花源是一個如詩如畫:令人神往的仙境,這裏寄託了作者怎樣的理想?(安居樂業,沒有壓迫、沒有戰亂,批判黑暗社會)

  八、作者虛構這一理想社會,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明確:想法積極,做法消極,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九、學生質疑

  十、總結小組成績,鼓勵優秀小組

  十一、結束語:陶淵明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相信未來是美好的,我們要志存高遠,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十二、佈置作業:以《我眼中的陶淵明》爲題寫一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