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案例「精品」

《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案例「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教材分析

《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案例「精品」

《天遊峯的掃路人》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二冊中的一篇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通過遊人與掃路人的深刻的對比描寫,以及對掃路人的外貌、語言、神態的生動描寫,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讚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的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遊峯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老人的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悟生活,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老人話語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天遊峯圖片及文章中描寫老人神態、語言的句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質疑激趣。

1、多媒體顯示天遊峯圖片,引導學生複述它的“險”。

2、引導質疑:就是這樣一座險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每天一級一級掃上山,再一級一級掃下山,清掃着一千八百多級臺階。同學們,如果你們是前來天遊峯採訪的小記者,老師就是這位掃路人,你們想問我什麼呢?

3、談話引入:是呀,老人累嗎?他爲什麼不退休?這位可敬的老人給了我們一個謎。本節課就讓我們走近老人,憑自己的力量解開這些謎。

 二、小組合作,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1、快速閱讀課文4—12自然段,畫出描寫掃路人神態和語言的句子。(神態用“ . ”標,語言用“——”畫;先獨立畫,然後同桌交流)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朗讀所畫的描寫老人的神態、語言的句子,完成下列作業:

1)邊讀邊聯繫上下文,並能大膽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爲什麼?

2)試着將你從所畫的句子中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全班交流

1)談話:你們彷彿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呢?爲什麼?

(各組代表用自己的話彙報,如感受不同,同學之間互相補充。)

2)通過讀、評、議、演理解文章重點句。

①“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鬆鬆,自在悠閒。

②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後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但我實在離不開這裏,喝的是雪花家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還有花鳥作伴。我能捨得嗎?”

(抓住“不累、好山好水、輕輕鬆鬆、自在悠閒、悠然、早該、實在、捨不得”等詞及反問句,引導學生讀、評,讀出怡然自得的語氣,體會掃路人對大山的一片深情及掃路人樂觀、不斷攀登的精神。

③“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a、辯論:30年後,眼前的這位可敬的老人能請作者喝茶嗎?

b、有感情朗讀。

c、結合課文第11自然段,分角色表演。

d、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引導學生質疑後聯繫上下文體會該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全文。

(師和着樂曲,生全體起立,閉上眼睛、合攏雙手)同學們,雖然30年後這位可敬的掃路人不一定能與作者相聚,但還是讓我們一起爲他能成爲一位百歲老人而祝福祈禱吧!因爲正是這位普通的掃路人,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是如此美好,如此充滿了希望,再苦再累的日子,我們也要笑着過!

五、課外延伸。

30年後,如果老人健在,作者再一次來天遊峯拜訪老人,那將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請展開想象,寫一個片斷。

  教學反思:

《天遊峯的掃路人》,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遊峯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讚美。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十分細緻。

首先談話揭題,讓學生知道本文寫的是天遊峯的掃路人。接着,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想想“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老人?”通過學生質疑討論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默讀課文,梳理課文層次,並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武夷山第一險峯的險峻”的教學也尤爲重要,我先讓學生讀讀這一段,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等詞句邊朗讀,邊想象一根銀絲在雲霧中飄飄悠悠的險。最後練習朗讀,讀出巍峨險峻的天遊峯的陡峭美,爲後面理解老人掃山路的艱辛作好鋪墊。

“我”與掃路人的對話描寫特別細緻,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走進對文本的研讀,認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並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註,引導學生通過老人樸素的話語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寫老人語言的相關段落。主要圍繞“想想老人掃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掃山路真的很輕鬆嗎?”這些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從課文描述的語句中去尋找事實依據。從天遊峯的險峻中體會老人上山掃九百多級、下山掃九百多級是多麼的不容易!以及“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等語句來體會老人掃山路是十分艱辛的。接着,我進一步引導,“既然掃山路是一件很艱難、很辛苦的事,那老人爲什麼說不累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語言:“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後,我照樣請您喝茶!”等語句,朗讀感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體會老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最後,聯繫課文最後一句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來理解體會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達的人生態度。指導學生用自信、爽朗的語氣朗讀課文最後一段,再次體會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性格特點,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和讚美。

另外,對老人外貌的描寫,從 “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詞語中朗讀感受到這是一位身體健朗、和善可親的老人。

始終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爲什麼?”爲主線展開學習,通過讀讀、畫畫、議議,讓學生各抒己見,當學生感受不到位時,我適時點撥;當學生理解出現偏差時,我順勢引導,從而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係,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