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樓蘭的憂鬱》教案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樓蘭的憂鬱》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教學目標:

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樓蘭的憂鬱》教案

1、理解“吞噬”、“湮沒”、“踩覆”、“暴戾”、“回眸”、“悲愴”、“曉諭臣民”、“絡繹不絕”、“面目全非”、“追古撫今”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自然環境被破壞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喚起人們科學保護自然的自覺性。

教學重難點:

感受自然環境被破壞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喚起人們科學保護自然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樓蘭、絲綢之路、甘草、青海湖等資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趣導入

1.王昌齡曾在詩中寫到:“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詩中提到的樓蘭古國,曾一度十分繁華,這裏曾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門戶,當年張騫出使西域,路過這裏時,曾被這裏的富饒和美麗驚呆了。剛纔我們所看的是樓蘭的復原圖畫,(出示現在樓蘭廢墟圖片)而現在的樓蘭竟然是這個樣子。

2.看到這些圖片,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指導學生設計思考問題,如:是什麼使得樓蘭成爲現在這個樣子?樓蘭還能恢復原有的美景嗎?從圖片中得到了什麼啓示?)

3.樓蘭在哭泣,樓蘭在憂鬱。(揭示課題)

二、自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自己的問題。

2.默讀課文,把課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並做簡要批註。

(1)第3自然段中“在寧夏,山裏的農民世代靠挖甘草維持生計。”“這裏的人們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地挖着,卻不知道已經把寧夏的生存環境‘挖’地面目全非。” 人們不會科學地利用資源,這是造成樓蘭現狀的主要原因。

(2)文章第4、5自然段將樓蘭今昔對比描寫,抓住“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兩岸,沃野千里”與“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對比;“山多林木,民以板爲室屋”與“萬丈厚土,寸草不生”對比,思考:樓蘭的憂鬱是什麼?怎麼造成?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這種現狀轉變?

(3)文章第7、8自然段講述了人們植林固沙的艱難,想一想,這三十年人們經歷了哪些困難?爲什麼這麼堅定?

(4)爲什麼要“領着孩子們常來看看這座人類對命運抗爭的豐碑?”這豐碑告訴人們什麼?文章結尾的省略號起到什麼作用?

(5)結合課文理解“樓蘭的憂鬱”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讓樓蘭不再憂鬱?

三、交流合作

1.小組合作,挖掘樓蘭憂鬱的深層次原因。

2.各組選擇一個要點進行整理,彙總發言材料。注意結合課文中的原句,抓住關鍵詞,特別是樓蘭的今昔對比,發表自己對樓蘭憂鬱的原因的見解。也可以結合自己收集的環境破壞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的資料,談環境保護的重要。

3.所有的理論終究是爲實踐做指導的,所以還要想一想,怎樣才能改變現狀?我們當前的任務是什麼?

四、研討朗讀

1.分組講述本組整理的學習要點。(其他組的同學可以補充)

2.重點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今日西部是怎樣一個地方

(2)過去西部是怎樣一個地方?

(3)樓蘭古國爲什麼消亡?

(4)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

3.思考:課文爲什麼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再讀課文體會)

五、拓展延伸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

2.假如你生活在當年的樓蘭,你會怎麼做?假如你是當年的樓蘭國王,你又會怎樣做?

3.樓蘭現在的景象讓你震撼,現在我們又可以做什麼?

六、作業

親自參加一次環境保護的活動,並將感受記錄下來,和身邊的人交流,喚起更多人保護環境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