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觀書有感》教學反思範例

六年級《觀書有感》教學反思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觀書有感》教學反思一

六年級《觀書有感》教學反思範例

縱觀整堂課,首先,在師生合作完成板書這個環節當中,調動了全體學生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對於這首詩中蘊含的哲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與解析,在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同時,對於所列舉的字詞的貼切度的推敲,又讓學生對於學習有了精益求精的意識。其次,讓學生對於宋詩有了一個宏觀上的把握,知道在許多宋詩表面意象的背後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對於宋詩的鑑賞有了一個比較專業的基礎,但由於沒有教給孩子通過符碼解讀古詩背後蘊含的情感或哲理,從而使得在課堂重點的突破上還是有些不是很徹底,所以,在引導學生思考讀書與方塘的聯繫時應再設計一個過渡性的小問題:這裏的活水源源不斷的輸入和讀書有沒有什麼聯繫?以達到問題的坡度性突破。最後,由於課堂的應對能力還是有所欠缺,使得在課堂語言上不能很好的做到既保持語言使用時的語文味,又能簡潔明瞭。在以後的學習中多讀關於教學機智方面的書籍,課堂上多加鍛鍊纔是。

  《觀書有感》教學反思二

不知道爲何今年的公開課我卻是那麼的緊張,我感覺應該是我的年齡大了,上的不好怕傷面子啊!呵呵!

國慶期間,我沒有好好的休息,在家準備這節課的課件和教案,感覺還不錯,而且還在家試上了幾次就是覺得這過渡語總是不是很好。7天就是這麼快啊!十號這天我執教了《觀書有感》,總的感覺就是慚愧和遺憾,雖是備教材了,雖是查閱各種資料了,但是學生這塊我沒有很好的備課,課堂上我想抓住這首詩的詩眼,可是在第一個孩子說對了以後,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也能說出,或者我要確信是大多數孩子都知道這首詩的詩眼,結果,我問學生還有其他的答案嗎?孩子們被我誤導了。以爲第一個學生沒有說對,哎,我當時怎麼回事呢?這個問題使得孩子們和我都傻了,最可笑的是,拓展那塊,我出示了以前學過的說理詩的道理讓孩子們猜是哪首古詩,結果,結果,孩子們又一次傻了。好,下課了,我的教學內容也講完了,可是一切也結束了。同事對我說你選錯文章了,這個不好上,還有同事說拓展太難了……呵呵,我沒有考慮到這些,以爲我會大家肯定也會,可是同事們都說,拓展那塊我們都想了半天呢!嘿嘿,考倒學生和老師們了!這兩處是我遺憾最大的地方,以後也多聽聽這樣的課,看看,如何處理的更好,哎!

這篇文章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說理詩,喜歡詩中描繪的景色,美景配上我的美文誦讀還是不錯的,總之還是不錯的(自我安慰一下),下次再努力吧!

  《觀書有感》教學反思三

《觀書有感》這首詩是借半畝方塘清澈明淨的形象來譬喻讀書體會的,告訴我們正像活水把池塘變得清澈明淨那樣,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而變得更加敏銳、更加開豁。教學本課時,我通過引導孩子走近詩人→感受詩篇→品味詩境→感悟詩情→激發詩趣,在學生、文本、詩人之間架起一道橋樑,讓學生在誦讀中積澱,積澱中感悟,感悟中生成,生成中發展,發展中延伸,盡力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盡力建構一個有情、有疑、有智的和諧課堂。

學習目標上突出“簡”字,教學效果上體現“真”字。簡明、清晰的學習目標,有助於課堂中落實,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達成。能結合學生、文本的特點,制定一個簡單、清晰地學習目標,教學中既重視知識、能力等顯現目標的落實,又重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隱性目標的體現,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昇華。教學過程中,打破了原來古詩學習先理解後積累的方法,而是在先積澱的基礎上再去品味、感悟。新課開始,先指導學生誦讀,然後理解詩句、體味詩情,求變求異。全節課以誦讀貫穿始終,但每一次讀都有一個新的目標,分層推:一讀古詩,着手於讀正確、讀通順;二讀古詩,着眼於讀出感情,體會詩境;三讀古詩着力於讀出詩韻。指名讀、齊讀、範讀、閉目賞讀,不拘形式,學生多讀而不厭,充分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新課前的情景導入,巧用插圖,拉近了學生與詩人、文本之間的距離,真正實現了學生、文本、詩人、教師之間的平等對話,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課的拓展有度,由《觀書有感》走向《春日》,由課內走向課外,落實了課標中古詩文誦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