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錢學森》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錢學森》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錢學森》教學反思

我所教授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11冊第19課《錢學森》,文章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歷盡艱辛纔回到祖國,以及回國後爲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以及發射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教材有兩個突出特點:

1、通過語言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強烈的愛國情懷,是本篇的重要寫作特色;同時,文中還有多處側面描寫,也能夠烘托人物的特點。

2、本文的寫作思路較爲清晰“留學、回國、貢獻”,但是作者採取的是倒敘的寫作順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有別於一般文章。

本次教學是第一課時,主要和孩子一起回顧錢學森在外留學不忘祖國、以及衝破重重阻撓回國的的故事,從而體會錢學森的愛國情懷,同時,感受作者的寫作特色。

由於經過對學生和教材的分析,課前預設,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即可認識到人物的愛國情感,有助於課堂教學,所以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較多,並把主要目標定位爲兩點:通過語言等細節體驗情感;學習作者寫作方法。然而,通過教學實踐,感受到本次課堂教學呈現較多問題,經各位老師的提點,恍然大悟,遺憾之餘更有許多收穫!

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對“認識”和“體驗”的認識和處理,認識,僅僅是知道而已,是一種較爲膚淺的認知水平,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即可自己掌握;體驗,字典的意思是“經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經歷了實踐洗禮,人物形象更容易駐紮學生的心靈,學生的認知顯然要深刻許多。體驗,可以加深學生的認知,這應該是課堂教學的重點,是教學的主要任務

是啊,六年級的學生了,經過閱讀措辭直白的課文,他已經能夠認識到錢學森的愛國情懷,由於時代的特殊性學生的認識也僅僅是漂浮於任知的表面而已,並不表明學生已經有了切身體會,並不表明孩子與錢學森有了靈魂的交會,此時的人物形象並未在孩子的心靈裏留下深刻的烙印。這個時候,需要教師想法設法引領孩子去體驗。

爲什麼對於錢學森的那兩段感人肺腑的語言教學如此失敗?孩子們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似乎如出一轍,是朗讀技巧的體現而非真情實感的流露?原因就在這裏啊----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教學中沒有很好的引領孩子去體驗,孩子缺少體驗,怎麼產生情感又如何真情流露?我在教授兩段文字時在讀的基礎上,確實也出示了相關的背景資料,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細細咀嚼關鍵詞語聯繫文本資料多問幾個爲什麼,如果再多設置一些情景:如“錢學森—— 地對——說……”、如果教師的語言再豐富些煽情些……如果這些“如果”都是真的,帶領學生進行深切的體驗,也許,在課堂上,我就能夠看見學生那由衷、敬佩的眼神、也許我就能聽見學生那發自肺腑之言、也許我就能聽到那飽含真情的朗讀……這節課就不是淺嘗輒止的“走過場”而是真真切切的體驗、感悟。

同時,這次教學中還有一條主線就是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語言描繪表達人物特點”“側面描寫烘托人物特點”“倒敘”等,順着這條主線,文章“坎坷回國路”的處理就可以換個方法,這也是側面描寫,這也是烘托人物的愛國品質的,如果抓住了這點,那就完整許多。

語文就是一門充滿遺憾美的教學,尤其對於青年教師,在這次遺憾的教學課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對於本文的認識和鑽研還不夠深,對於教法的研究不夠透徹,課前預設不夠準確……在遺憾中我反思,在反思中我又有了收穫。反思,真的是青年教師的必修課。